摘要:从2021年跻身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到今年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我县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歇。在近日召开的全县城市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上,县委、县政府明确强调,要从“文明城市”创建迈向“城市文明”建设——这不仅是词语顺序的调整,更意味着从创建活动到常态治理的深
一抹文明亮色
点亮城市的烟火日常
漫步射阳
规整有序的街巷透着清爽
礼让行人的车流流露善意
热情服务的志愿者传递温暖
灿烂明媚的笑颜时常绽放
……
传统礼仪与现代文明在此交融
美好愿景与美丽实景在此相汇
从2021年跻身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到今年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我县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歇。在近日召开的全县城市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上,县委、县政府明确强调,要从“文明城市”创建迈向“城市文明”建设——这不仅是词语顺序的调整,更意味着从创建活动到常态治理的深刻转变,标志着我县精神文明建设迈入新阶段。
翻过一山,更要再攀一峰。全县城市文明建设工作部署会号召:深刻把握“文化赋能”的内涵规律,聚焦“产、城、人”,深入探寻人文优势、文化力量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路径和内在机制,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和人民群众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文与城共生共荣
晨光熹微,射阳河面泛起粼粼金波,滩涂湿地的鹭鸟掠过天际,湿地观光大桥的弧线在朝霞中舒展。此时,视频号 “射阳发布”的“早安,射阳”短视频如约而至,镜头流转间,自然盛景与人文风情交织成一幅幅流动的文化长卷,为百万市民开启充满诗意的一天。这是鹤乡每日不变的文明序章,更是城市与文化相织相融的生动注脚。
我县有着千年的成陆史,海洋文化、渔盐文化底蕴深厚,烙下了深深的蓝色印记;革命先辈奋斗于此,基因融入城市血脉,红色文化根植流淌;吴楚文化、巴蜀文化相互交融,农民画、草编、淮剧、杂技等非遗文化相映相谐……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丰富多彩的文化瑰宝、匠心独具的非遗技艺,既展示出千百年的历史传承,又浓缩了这座城的风土人情。
听一曲韵味悠长的戏曲,品一口清冽芬芳的茶水,在灰砖细瓦下、雕花隔栏间,感受余音绕梁的淮剧魅力……这一幕美好而惬意的日常就发生在位于合德老街的县淮剧文化剧场里。
合德老街是几代射阳人的记忆。近年来,我县投入5000万元,以淮剧情景为IP,通过“前店后场+智慧街区”的形式,以淮剧艺术文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射阳传统小吃为主要业态,对沿街门店及周边老旧小区进行立面改造、绿化亮化、雨污水管道修复及道路出新等工作,将其打造成为兼具“线上线下展示、体验、直播、销售等功能”的文化汇聚地、体验地。
如今的射阳,文化早已融入城市每一处细节:英烈姓名嵌入街巷地名,让红色记忆代代相传;城市书房、农家书屋遍地开花,让阅读成为生活习惯;非遗课堂常态举行,让传统技艺贴近日常;“星空夜校”点亮求知灯火,让市民共享文化滋养;社区驿站提供暖心服务,细微之处彰显文明温度……
在这里,历史从未被封存在博物馆展柜,而是流淌在街巷肌理中;文化也不是静止的标本,而是奔涌的江河 —— 它们滋养着城市根脉,也激荡着时代浪潮,与现代化进程完美共振。
文与产互进互促
8月20日,走进位于盐城市现代高端纺织产业园的埃迪而丝绸项目现场,一百余台意大利进口脱胶、捻丝、络筒等高端设备全速运转,一缕缕丝线鱼贯而出,项目年可生产800吨丝纱线产品,年销售额达8亿元。
一个苏北小城,何以让业内领先的意大利独资企业落户?答案就藏在“拿地即开工”、建设一年即竣工的“射阳速度”里。“在射阳,我感受到了‘宾至如归’的温暖,这里的效率与诚意让我信服,我会推荐更多国际伙伴来此投资!”该公司的负责人、意大利籍客商Giulio Mieli连连称赞道。
“汇通江淮之气概、畅达黄海之辽阔”是我县一直以来的城市品格。近年来,我县在开放包容中不断深化底蕴,在产城共荣中延展格局,吸引比亚迪、中车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远景、亨通、题桥等30多个外资项目先后落户,南京大学、上海东方医院、安徒生童话乐园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相继入驻,正逐步构筑起精神高地与经济热土交相辉映的良性生态。
以文兴业,以产彰文。作为文化和产业融合的代表,射阳县安徒生童话乐园已成为中丹文化交流的窗口,今年暑期更推出水上游玩项目,吸引众多家庭前来体验。“童话氛围特别足,孩子玩得特别开心!”游客蔡玉芹称赞道。
近年来,我县“文化 + 旅游”的文章越做越实:日月岛以“水绿生态”为底色,以“太空文化”为主题,以“康养度假”为方向,将森林湿地、太空科技和文化艺术完美交织;泊心黄沙港充分融入渔港、渔村、渔民等文化元素,让游客深度体验渔港特色;鹤乡菊海景区内设全国最大中医药文化馆,让千年国医文化焕发新生;桑乐田园通过智能蚕房、果桑坊、蚕桑文化园,全景展现桑蚕丝绸文化的历史与未来……通过与现代产业的深度融合,文化不仅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更为县域经济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仅2024年,我县接待游客达630万人次,实现景区综合收入2.8亿元。
文与人相融相暖
人与人的交往,贵在“有趣的灵魂同频共振”;人与城市的相守,重在“温暖的细节直抵人心”。在射阳的人文经济学图谱中,“人”永远是核心坐标——既是文明建设的参与者,更是发展成果的受益者。
自2020年起,我县已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103部,数量位居全市前列。这一部部“民生电梯”,不仅解决了老年人“上下楼难”的痛点,更是我县友善、互助、和谐氛围的体现。
“以前爬 5 楼要歇两次,现在电梯一键直达,买菜、看病都方便!”家住合德镇双龙兴村的赵大爷笑着说,加装电梯时,低楼层住户主动体谅高楼层老人,大家一起商量方案、分摊费用,“电梯装好了,邻里感情也更亲了”。
城市文明从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迹”,而是“润物无声的积累”:它是政务窗口旁悄悄摆放的一杯温水,是服务人员耐心细致的一句解答,是交通护栏“降低身段”方便通行的细节,更是千万个“凡人善举”汇聚的向善之风。
近年来,我县以“好人故事巡讲”“红色传承1+1”等鲜活形式,将典型宣传从单向灌输转化为双向互动,率先在全县村居全覆盖配备238名宣传文化管理员,担任乡村文化播种员和乡村文明助理员,通过“凡人微光”挖掘、“我为村里办件事”等制度化机制,带动更多人从“旁观者”变成“行动者”。
退而不休践诺续写奉献故事的“中国好人”周守伟,为素未谋面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捐献“生命火种”的县人民医院产科护士李青青,救助绿化养护女工的店主刘大军,免费提供爱心早餐的餐馆老板沈海燕……据统计,全县先后有10人当选中国好人,107人次获得省市道德典型荣誉称号,“有爱射阳 沐光向海”城市名片也更加闪亮。
从“文明城市”到“城市文明”,我县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升华,“文明”不再仅限于匾额上的称号,更成为渗透于城市肌理、彰显于市民行为、融汇于文化基因的日常。未来,我县将继续以文化赋能“产、城、人”,让人文精神与现代发展同辉,让城市温度与经济活力共生,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实践中,书写更多“人文润城、经济兴城、幸福满城”的新故事。
来源:射阳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