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LPG即液化石油气,具有热值高、供应灵活、初期投资少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居民、工商业等领域,是现代化城市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重要能源之一。科学合理地规划布局LPG供应体系,有助于城市的“瓶”安建设。
公平顺畅的能源供给,有赖于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LPG供应体系。
文 ‖郭小靖 沈建明 冉旭东
LPG即液化石油气,具有热值高、供应灵活、初期投资少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居民、工商业等领域,是现代化城市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重要能源之一。科学合理地规划布局LPG供应体系,有助于城市的“瓶”安建设。
首先,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规划,确保燃气设施在城市各区域的均衡分布,能够有效覆盖各类用户群体,满足居民生活和工商企业生产的用气需求,避免因地域差异导致的供气不均现象,实现公平公正的能源供给。其次,均衡布点有助于提升供气保障能力。通过在关键节点设立供气站,可以大大提高供气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合理布点还能促进服务效率提升,提供快捷服务体验,真正做到用户至上,打造便民利民的优质服务环境。
01
LPG站点现状
LPG是一种易燃易爆的危险化学品,爆炸极限范围宽,对LPG的安全管理要求“严细实”。笔者对某地区LPG供应体系进行了调查,发现现存的LPG储配站、供应站均已运行多年,部分站点已超过30年,安全运行压力日益增加。据计算,地区LPG的设计总储存量达1800m³,其中城区街道共有3座储配站,储存容积1200m³;4个乡镇中仅有2个有储配站,储存容积分别为400m³和200m³。随着城市发展,管道天然气的普及率逐年上升。但在天然气管道尚未敷设的城乡结合部以及天然气管道敷设困难的偏远农村地区,瓶装LPG因使用便捷、工程量小等特性应用更为广泛。另外,随着城市边界不断向外扩张,各站点内外部的安全间距不能满足现有的相关标准;各站点位置、布局及储存不均匀等对周边的建设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故亟需对LPG供应体系进行梳理,重新规划布局,以全面提升城镇燃气安全水平,推动瓶装燃气高质量发展,从源头上防控燃气爆炸事故。LPG储配站现状。现存的LPG储配站除了站内设施老化等问题外还普遍存在以下隐患:站点储罐距站外建构筑物防火间距不足;站内建构筑物间的安全间距不足;站点储罐第一道法兰未采用高颈对焊法兰;部分站点储罐未设置注水装置;部分站点生产区路面采用沥青材质;部分站点生产区和辅助区未有效隔离。02
LPG供应预测
气化人口预测。据某地区人口数据公报显示,2023年,地区拥有常住人口约88万人,城镇人口比重79%,居民燃气气化率均按100%计,结合管道燃气气化人口,可预测瓶装燃气气化人口(表2)。03
LPG布局规划
储配站布局规划。为解决供应不均衡以及储配站因年久导致的安全运行压力日益剧增等问题,根据测算出近期、远期LPG用气量并结合地区实际情况,考虑将某地区城区街道中安全运行情况、地理位置等各方面较好的1座储配站进行保留改造以满足安全运行需求,设计储存量400m³以满足城区街道瓶装燃气用户用气。另外,在ABCD四个乡镇合理位置新建1座设计储存量1000m³的储配站以满足四个乡镇LPG供应的稳定。新储配站建成后该区LPG的设计总储存量为1400m³,基本能满足用户的用气需求。新储配站投用前,除保留改造的储配站外,城区街道其余2座储配站暂时转为I类瓶装供应站保障供应,根据新建站的建设进度及供应体系建立完善后,再逐步退出LPG供应体系。供应站布局规划。根据规划,要逐步建成标准化、规范化的LPG供应体系,全面取消Ⅲ类供应站,以减少安全隐患,确保供应安全。地区14座LPG瓶装供应站点中有13座Ⅲ类供应站,仅存的1座Ⅱ类供应站在城区街道,因此在乡镇范围内亟需新建一批供应站以确保当地LPG的稳定供应。根据《LPG供应工程设计规范》(GB51142-2015),I类瓶装供应站供应范围为5000~7000户、少数为10000户左右、个别超过10000户。Ⅱ类站供应范围宜为1000~5000户。考虑到乡镇实际使用情况以及随管道天然气发展瓶装LPG用户分布密度及数量逐步降低,瓶装供应站单站供应户数可适当放大,以提高供应站利用率,减少安全隐患。结合表3,在A镇和B镇各新建1座I类供应站,在C镇和D镇各新建2座I类供应站。考虑地理位置、网点规模、服务区域面积和服务用户数量相适应等因素,经测算在四个乡镇中建设6座I类供应站能满足8公里半径范围内至少有一个供应网点的要求。来源:中国石油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