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本现实生活才能了解的真名,住址,电话,身份证号,工作单位等,被互联网上的陌生人搜出来,发到网上进行恐吓和威胁。
又看到“坑爹”的新闻了。
这次是百度一位姓谢的总裁,被13岁的女儿送上了热搜。
这位女孩因为一句留言,把一位孕妇“开盒”了。
就是下面这一句。
开盒,就是人肉搜索一个人的隐私信息。
原本现实生活才能了解的真名,住址,电话,身份证号,工作单位等,被互联网上的陌生人搜出来,发到网上进行恐吓和威胁。
这姑娘心思确实有些歹毒,开盒发现对方是孕妇,不仅没有收手,反而变本加厉。
诅咒人家孩子是畸形,去人家工作单位举报,还加了人家老公微信,怂恿家暴。
事情扩散之后,网友去看了这姑娘的个人主页,发现她晒过自己亲爹的收入证明和工作单位。
根据蛛丝马迹,她的真实身份也被网友锁定,是百度副总裁谢广军的女儿。
总裁女儿网暴已经很离谱。
然而更离谱的是后续。
这姑娘真实身份被曝光之后,副总裁在朋友圈不痛不痒地发文道歉。
全程避重就轻,只说女儿未成年,不提女儿对别人的伤害。
女儿呢,依旧不知悔改,还在大言不惭。
说下次会继续开盒,她的“伙伴们”也因此更加追捧她的“实力”。
网友气不过,把百度拉出来一顿骂,
姑娘还是没有收敛,甚至和朋友说,自己爹的工作被搞掉了,开始骂国家,骂国人……
后续这女孩还被挖出了更炸裂的新闻。很难想象一个13岁的女孩会做这样的事。
从她一系列的操作和后续的反应来看,所谓的总裁女儿真的被养得太差了。
对规则、对生命、对价值观,一点敬畏心都没有。
01
孩子缺少敬畏心,释放出来的恶意是很可怕的。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里,孩子天生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天生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后续在教育和家庭熏陶中,认知才会慢慢完善。
也就是说,孩子得教。
如果任其发展,等到青春期,力气大了,逻辑有了,肯定要坏事。
之前有过很多起未成年人杀人案件,反社会人格是一个原因,还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对生命缺少敬畏。
大部份结果可能没杀人这么严重,但肯定能把爸妈折腾得够呛。
没有敬畏心,在家里,规则就成了摆设,父母天天忙着给孩子 “擦屁股”。
到了社会上,不懂敬畏他人、敬畏规则,人际关系一塌糊涂,在学校被孤立,在职场被淘汰。
现在不是流行MBTI嘛,有一种巨婴型人格,在职场的存活率不到 12%。
娃的敬畏心这事,真挺值得关注的。
02
先弄明白,真正的敬畏不是单纯的 “怕”。
恐惧是因为外力压迫,而敬畏是源自内在秩序。
从心理学上来说,敬畏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敬畏自然。
比如说台风天,有些孩子非要出去玩,这时候爸妈就得让他们知道台风的厉害,明白大自然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
这能给孩子在生理层面带来安全感,让他们知道啥能做啥不能做。
第二重,敬畏关系。
比如娃打断父母说话,得让他们先说 “抱歉”,让他们意识到别人的存在,培养社会层面的同理心。
第三重,敬畏价值。
孩子爱惜课本,不是因为怕家长打骂,而是打心底认同知识的神圣。
这是从精神层面激发孩子的自驱力。
03
敬畏心的建立也是循序渐进的。
不同年龄阶段的娃,能接受的信息量不一样。
像幼儿期,也就是6岁之前,可以通过触觉让他们有敬畏感。
比如说轻轻摸一下有点烫的水杯,但注意别烫伤,让他们建立 “身体边界感”,知道啥是危险。
到了学龄期,也就是7到12岁,可以慢慢接触社会规则了。
德国有个双元制教育可以借鉴,让孩子参与到实践工作中,知道这个社会是如何运转的。
之前我在抖音看到一位爸爸,给娃搞个了正确错误银行,分别把娃干过的好事和错事记录下来,
每个月一次复盘,娃就特别容易记住,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然后就是青春期了。
缺少敬畏心,到了青春期最容易大爆发。
像校园霸凌、早恋,以及各种破坏性极强的行为,都会在青春期出现。
闯祸了,一坑就是一家人。
所以这个阶段尤其重要。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里提到,
这个阶段的娃已经具备推理演绎的能力,能听得明白事情的因果,能够进行逻辑推演训练。
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法可以抄一下,得空和娃来一次角色扮演。
模拟打赏网红,娃偷刷十万礼物,模拟出父母失业,家庭负债,家庭关系破裂等连锁反应。
还有校园霸凌,让娃扮演被霸凌者,让他自己去体验被霸凌后无助的心情。
现在类似的新闻特别多,可以演练新闻事件的续集,让娃直观感受错误的代价。
04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值得重点提及的,
敬畏自然的分支,对生命的敬畏。
现在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却欠缺对生命的深度理解,很容易有冲动行为。
之前就看过高中生为了买手机,偷偷把自己的肾脏卖了的新闻。
还有现在网上各种暴力血腥的视频和游戏无孔不入,虚拟的死亡场景等对生命消失的娱乐化呈现。
短视频为了博眼球的高危动作传播,都在模糊孩子对生命珍贵的认知。
对生命缺少敬畏,要么随意伤害自己,要么肆意攻击他人,都是毁灭性的打击。
这年头生命教育,真的是要加强加强再加强。
看书、参观生命科学类的博物馆,哪怕是家里宠物的生老病死,都可以成为娃思考生命价值的契机。
当然了,敬畏心重要,但也有几个雷区。
常见的是恐吓教育,恐吓特别容易催生讨好型人格,这就好心办坏事了。
还有不能控制得太过,控制太强很容易把娃搞得逆反,容易导致他们进行一些报复性反抗行为。
另外双重标准也不行,只对娃有要求,大人频频犯规,那说了等于没说。
一个好榜样比任何方法都好使。
05
养娃确实是一场修行。
现在小孩儿都能上网了,作恶的方式更多,稍不注意就捅大篓子。
之前看过一个律师分享,说现在很多网暴的案件中,很大一部分被告都是未成年人。
看别人家热闹,敲自己家的警钟。平时除了关心成绩,关键素养也不能丢。
娃闯祸,坑的是家长,责任更大的确实也是家长。
就像那个百度副总裁,知道女儿犯错后,还在用年龄试图为女儿开脱,对受害者是一句道歉都没有。
人家的生活被搅得天翻地覆,你轻飘飘说几句AI就能写出来的话。
可见这位父亲本人平时也没有以身作则。或者说,他本人对女儿的品格好坏也不是这么在意。
所以她女儿才会在东窗事发之后,依然不知悔改,大言不惭。
如果这次没能让这个孩子吃到教训,下一次坑爹也就是时间问题而已。
始终觉得,敬畏心是一个人处世的根本。
有敬畏心,才知道世界不是围着自己转。
这个世界,有边界,有需要遵守的规则,更有需要承担的后果。
养娃之路漫漫,各位加油~
来源:墨问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