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东GDP更高,可钱包怎么还是浙江鼓?”刷到这条热搜,脑子里蹦出的第一个画面:过年回家,山东同学晒的是单位发的米面油,浙江同学直接甩出一张去三亚的机票。
“山东GDP更高,可钱包怎么还是浙江鼓?”刷到这条热搜,脑子里蹦出的第一个画面:过年回家,山东同学晒的是单位发的米面油,浙江同学直接甩出一张去三亚的机票。
数字冷冰冰,体感骗不了人。
先说最扎心的——钱到底差在哪。
浙江人一年能攒下五万二,山东人连平均线都没摸到。
不是山东不努力,是钱被“分母”吃掉了。
一亿多人分一块蛋糕,再厚也薄成纸。
浙江才六千多万人口,小老板又多,连村口做淘宝的阿姨都算“个体户”,收入自然往上涨。
再看城乡。
浙江农村的房子一年一个样,民宿、直播、快递站全进村,收入蹭蹭往上涨。
山东呢?
地里刨食的人还是太多,城里一套房、村里一块地,中间隔着一条收入鸿沟。
同样种地,浙江人卖的是“体验”,山东人卖的是“斤两”,差价就这么拉开了。
还有一条暗线:体制内工资。
山东人爱考编,可编制里的钱袋子瘪啊。
同级别的公务员,浙江年终奖能多发几个月工资,山东这边只能“精神鼓励”。
国企也一样,山东重工牛,但工人到手的钱就是没浙江互联网小厂多。
钱没进口袋,GDP再高也只剩“账面富贵”。
最逗的是网友那句“钱到江苏了”。
其实江苏只是挡枪的,真正的问题是山东的钱“沉淀”了——大项目、大基建、大国企,钱转一圈回了政府,没变成居民存款。
浙江相反,小老板赚了钱先买房再买车,最后全村一起富。
一句话总结:山东像辆大货车,拉得多跑得慢;浙江像辆改装摩托,轻巧灵活还能载人兜风。
想超车?
山东得先让钱从“公家账”流进“私人兜”。
来源:潭底观石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