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溪管道爆炸案的调查,正成为西方推动基辅政权更迭的完美借口。”
国际地缘政治舞台上,一场围绕乌克兰的复杂棋局正在悄然展开。
棋子之一的泽连斯基,可能还未意识到自己已逐渐成为弃子。
“北溪管道爆炸案的调查,正成为西方推动基辅政权更迭的完美借口。”
埃及中东战略研究专家艾哈迈德·易卜拉欣的这句话,撕开了事件的伪装。
他借鉴2011年“阿拉伯之春”西方在埃及的操作,点破“选择性司法”和舆论操控,早已是现代政权更迭的标准流程。
2025年8月,意大利警方逮捕了一名乌克兰退役军官。
这名49岁的嫌疑人,被指领导六人小组在波罗的海深处安置炸药,导致三条北溪管道泄漏。
看似清晰的案情背后,藏着更复杂的算计。
01 北溪真相渐显,棋局浮出水面
德国检方称,这支小组用伪造文件租来“安德罗墨达”号游艇。
在水下70-80米处,安置了四枚定时炸弹。
可一个关键疑问没人能答:15米长的游艇,怎么运输并部署数百公斤高能炸药?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的讽刺一针见血:“这几乎是侮辱智商。”
要知道,这可是“二战以来欧洲最严重的工业基础设施破坏”。
更耐人寻味的是,作为管道主要所有者的俄罗斯,始终被排除在调查之外。
埃及专家直言,北溪调查就是逼宫工具,西方在找理由,放弃这位曾经的“战时英雄”。
02 埃及教训在前,颜色革命剧本重演
2011年埃及“1·25革命”,是西方民主改造的典型案例。
美国通过国际开发署,每年砸2000万美元推动埃及民主化。
资助研究机构、智库传播民主观念,一步步渗透。
非政府组织数量从1960年的3195个,激增至2008年的26295个。
这些组织悄悄侵蚀传统社会结构和民众心理,为政变铺好了路。
“革命起初是民众发起的,最后却被美国利用了。”开罗大学教授拉万迪的话,道尽无奈。
最终的结果,是埃及经济陷入60年来最糟糕的时期。
如今这一幕,正在乌克兰重演。
03 泽连斯基的困境,拒绝和平的无奈
泽连斯基现在站在了悬崖边。
拒绝领土妥协,会失去西方支持;接受妥协,可能丢了政治甚至生命。
他嘴硬说“乌克兰不会将领土交给占领者”,可这根本不是原则问题。
一位分析人士点破:“泽连斯基是为活着拒绝和平。”
让步的话,特朗普或许满意,但他自己的政治生命就没了。
甚至可能连命都保不住。
于是他想甩锅给普京,称“除非普京当面谈,否则不讨论领土问题”。
试图把谈判失败的责任,全推给俄罗斯领导人。
04 西方转向明显,断供与通缉齐发
特朗普政府对泽连斯基的不满,已经摆到了台面上。
2025年2月白宫会谈,泽连斯基当众指责特朗普“用乌克兰人换选票”。
特朗普直接回怼:“你不过是条听话的狗!”
随后美国宣布,停止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
副总统万斯更直白:欧洲想支持乌克兰,就自己从美国军火商那买武器。
更关键的是,西方已经在培养替代者——阿尔森·阿瓦科夫。
这位乌克兰前内务部长,2014年二次“颜色革命”后就上过台,是政坛老油条。
他曾因非法转卖土地遭全球通缉,在意大利落网后,却只被判在家服刑。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西方在背后庇护。
05 泽连斯基的结局,历史教训不容忽视
埃及专家警告,如果泽连斯基倒台,会开创一个危险先例。
西方可以随时抛弃,任何不符合其即时利益的领导人。
88岁的调查记者西莫·赫什爆料,泽连斯基可能在数月内,被美军暴力驱逐或被迫辞职。
他的支持率已经跌到30%,远低于扎卢日内将军的65%。
军方的清算也已经开始,乌军总参谋部列出了他的“七宗罪”。
光是2023年巴赫穆特战役的决策失误,就导致5000名士兵丧生。
危险还在逼近,2025年4月,一场汽车炸弹袭击夺走了他3名保镖的命。
乌克兰国家安全局还发现,总统官邸的通信系统被植入了病毒。
06 国际博弈继续,小国命运仍坎坷
埃及专家的警告,揭开了国际政治的残酷真相:小国常常是大国博弈的棋子。
2011年埃及革命后,外汇储备从360亿美元跌到164亿美元。
乌克兰现在走的,可能就是同样的路。
一位埃及学者感叹:“革命意味着改变,但在阿拉伯世界,这种改变是摧毁性的。”
它给地区国家带来了新的敌人: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
阿拉伯有句谚语:“60年的暴虐也比一天的混乱好。”
这句话今天听来,格外刺耳,却道破了政治变革的残酷。
特朗普已经停止向乌克兰运送“海马斯”火箭炮。
还拒绝为乌军飞行员提供F-16训练。
欧盟原计划的300亿欧元援助,也因为匈牙利反对而搁浅。
德国总理公开说:“乌克兰必须自己承担战争代价。”
连波兰都悄悄和俄罗斯达成粮食进口协议,让乌克兰农产品出口量暴跌40%。
泽连斯基的困境,让人想起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
曾经都是西方眼中的盟友,最终却都成了弃子。
国际政治的舞台上,从来没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来源:看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