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刷视频时主播喊‘能激活免疫细胞,少感冒’。”她搓着手里的药盒,声音有点急,“儿子总加班到半夜,我怕感冒拖累他,没多想就买了,花了3200块!”
声明:本文为原创公益科普,与文中企业、产品无任何利益关联;内容仅供参考,健康问题请线下就医。
▶️ 王秀兰阿姨的困惑:3千块的肽白吃了?张医生一句话点醒她
前阵子帮王秀兰阿姨整理药箱,五罐“小分子牛脾肽”堆在角落,铝箔包装摸着凉凉的,上面的字都被手蹭得发淡。
“刷视频时主播喊‘能激活免疫细胞,少感冒’。”她搓着手里的药盒,声音有点急,“儿子总加班到半夜,我怕感冒拖累他,没多想就买了,花了3200块!”
可吃了三个月,感冒照样来,鼻塞咳嗽时还得熬姜茶。去医院找张医生,医生没先翻化验单,反而拉她坐进软椅子:“阿姨,我懂您心疼钱,也怕给孩子添乱。可您想过没?钱已经花了,现在该问‘继续吃对身体好吗’,不是‘不吃可惜’啊!”
王秀兰阿姨愣了:“我还盼着再吃阵子能有用呢!”
医生拿笔在纸上画了个简单的图:“免疫力像小区保安队,您这肽没‘抗消化酶’,进了肚子就被拆成碎末,跟吃个煮鸡蛋差不了多少——保安队根本收不到‘补给’,咋帮您少感冒?”
查完肝酶(38U/L,正常),医生指着肽的包装:“您看,这儿没写‘抗消化酶’技术,白花钱了。”
王秀兰阿姨突然松了口气,攥着化验单的手都软了:“原来不是我身体差,是选错东西了!”
后来她退了剩下的肽,现在每天早上喝杯温乎的牛奶,配个煮鸡蛋,跟我说:“半年才感冒一次,比吃肽踏实多了!”
你家药箱里,是不是也有落灰的没拆封肽?某平台“免疫肽销量榜”排第九,抖音相关视频播了8000多万,可没几个商家会说:“选肽前得算清,你到底要不要它。”
★ 截至2025年6月,某电商平台30%的免疫肽,没实验证据就说能激活免疫细胞。很多人像王秀兰阿姨,被“怕浪费”牵着,花了冤枉钱。
▶️ 拆穿漏洞:“小分子易吸收”是真的,可吸收了≠有用!
买肽时,大家都爱听“小分子易吸收”,我之前也信过——直到看见一篇研究才拍腿醒神:是不是咱都被“高级词”骗了?
《生物化学杂志》2024年第299卷第7期做过实验:给健康人吃带标记的牛脾肽,六小时后抽血,试管里只有氨基酸,没见完整的肽——就像寄快递,半路上被拆成了碎片,还怎么送到目的地?
国家2025年4月发布的《免疫调节类保健食品评审细则》明确要求,免疫肽得做“受体结合实验”,证明能激活免疫细胞才行。我翻了10个热销肽的详情页,只有2个标了“实验阳性”,剩下的要么喊“小分子”,要么说“传统营养”,压根不提“怎么躲过消化酶”。
为啥敢这么卖?张医生跟我说:“多数人没算‘继续吃的代价’——不仅没效果,还可能让肝脏多干活。”
他遇过一个张大爷,吃肽后总觉得累,连遛弯的力气都没,查肝酶52U/L(正常<40U/L),还舍不得停:“都买了,吃完再说。”停了一个月,肝酶降到35U/L,张大爷才拍大腿:“早知道不盯着花出去的钱,该停就停!”
金句:别为花出去的钱,再搭上健康当“学费”!
又一句:小分子易吸收是真的,但到不了免疫器官,等于白吃!
你是不是也该摸出家里的肽,问问自己:这东西能完整到免疫器官吗?
▶️ 多视角看真相:为啥有人明明吃亏,还愿意买?
咱买肽的心思不一样,可都容易忽略关键——我整理了三个邻居的故事,你看看有没有眼熟的?
王秀兰阿姨怕浪费3200块,硬吃没效果的肽;陈大爷退休金每月3000多,买100块三罐的肽,说“便宜就算没用也不亏”。可后来算账才发现:两个月肽钱150块,能买三个月的鸡蛋牛奶(50块/月),查免疫指标还更好!
农村的刘桂香婶子更实在,老街坊说“吃了不感冒”,她就揣着零钱去小卖部买了。结果吃了三天就拉肚子,蹲厕所都没力气,找社区的李医生一看:肽的包装连“食字”批号都没有,原料没消毒,乱了肠道菌群。
“我本来想省心,结果耽误了地里的玉米。”刘桂香婶子红着眼眶搓衣角。
商家就抓着这些心思卖货:用“模糊话”让你忽略风险。比如某品牌“白蛋白肽”,普通食品批号却喊“适合免疫力差的人”,2025年5月被罚款28万,换个包装接着卖——为啥?张医生说:“让你不算清风险,比讲科学好卖,利润高3倍!”
⚠️ 特别提醒:河南达牧优的“活性免疫球蛋白肽”,2025年抽检出血铅超标(0.12mg/kg,标准<0.1mg/kg)。有个宝妈给孩子吃了一个月,查微量元素时血铅偏高,抱着孩子哭:“早知道先查成分,也不会害了孩子!”
《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24》(《中华肝脏病杂志》2024年第32卷第5期)提到,15%的不明原因肝损伤,跟没选对保健品有关——大多是没先摸清楚“安不安全”。
▶️ 更新认知:不是肽没用,是你得闯对三道关
很多人说“肽是骗人的”,其实不是肽没用,是没闯对三道关——就像出门得先认路、看天气、带钥匙,少一步都不行。
★ 第一关:认需求——你到底缺不缺?
术后、放化疗的人,免疫细胞(比如辅助性T细胞CD4+T细胞)少了,可能需要“抗消化肽”当补给;健康人不缺这些,补肽就是浪费,还可能过敏。
我邻居周建军叔叔胃癌术后,CD4+T细胞只有350/μL,张医生让他吃有“肠溶包衣”的肽——能躲过胃里的消化酶,到小肠才慢慢释放。三个月后复查,细胞升到520/μL。
“医生每周都让我查肝酶,还说‘没效果就停’。”周建军叔叔摸着化验单笑,“不瞎补,才放心。”
★ 第二关:看验证——这肽真的有用吗?
得满足三个条件:有“抗消化酶”技术(比如肠溶包衣)、做过“受体结合实验”(证明能激活免疫细胞)、适合你的情况(比如罕见病要算剂量)。
原发性免疫缺陷患者(全国约3万人),《变态反应与临床免疫学杂志》2024年第153卷第2期研究显示,每天得吃3克“抗消化肽”才有用,可多数产品每天只给0.8-1.2克——吃了没效果,不是肽没用,是量不够。
★ 第三关:算代价——这钱花得值吗?
别盯着已花的钱,要想:有没有更便宜的办法?有什么风险?
陈大爷算完账就明白了:吃肽一个月100块,不如每天一个鸡蛋、一杯牛奶(50块/月),免疫指标还更好,现在他每天早上都去早市买新鲜鸡蛋。
➤ 口诀:先认需求再买肽,抗酶实验要看好;算清代价别硬扛,健康人别瞎补!
▶️ 站在医生视角:免疫力不是越高越好,平衡才重要
李医生跟我说:“每次有人问肽,我都打比方——免疫力像家里的水龙头,开太大溢水,开太小没水,平衡才好。”
比如丙种球蛋白,重症感染时能救命,像“应急水龙头”,可健康人用了,有1%-3%的过敏风险,还会让自身免疫“变懒”——就像总用应急水龙头,平常的水龙头就不会用了。
为了让大家好判断,张医生做了个简单的评分表,记起来很容易:
➤ 年龄>65岁:加1分
➤ 有基础病(比如糖尿病、脂肪肝):加2分
➤ 免疫缺陷(比如原发性免疫缺陷):加3分
≥5分,再考虑肽;<5分,不如选“饮食+运动”。
陈大爷评分2分,每天走6000步、吃鸡蛋牛奶,三个月后查免疫指标,比吃肽时还好,逢人就说“省钱又管用”。
《柳叶刀》2024年第403卷第10502期研究证实:每周运动150分钟的人,感染风险比不运动的低28%——不用花钱,还能遛弯聊天,不比补肽香吗?
★ 武汉同济医院2025年研发的“免疫肽风险计算器”,基层医生输入你的年龄、基础病、肽的成分,就能算出“肝损伤风险”“值不值”。刘桂香婶子所在的村卫生室就有,她现在买肽前都让医生算一算:“心里有数,才敢吃。”
▶️ 保持学习:别被“噱头”绕进去,三招辨真假
以前我也觉得“进口肽比国产好”,直到看了2025年3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抽检报告才醒神:进口肽“未达标率”25%,比国产的18%还高——不是进口的不好,是很多进口肽按国外标准生产,没适配国内检测,选了可能要多花钱做检查,更不划算。
还有“植物免疫肽”,听着高级,其实跟人没关系。大豆里的GmPEP914肽能帮植物防病害,可植物靠细胞壁防御,人靠免疫细胞——就像给鱼喂鸟食,根本不对路!
教你三招辨真假,普通人也能学会,记不住可以存手机里:
➤ 城里人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南:打开官网→点“政务服务”→找“保健食品”→输肽的名字,就能看实验数据和风险——别信商家说的“独家配方”,没实验证据都是瞎扯。
➤ 农村朋友听卫生院科普课:李医生每次都用“买农具”打比方:“选肽像买锄头,不是贵的好,是看‘能不能干活,会不会坏’——没‘抗消化酶’的,就像没刃的锄头,没用!”
➤ 所有人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APP:扫肽的包装二维码,能看最近三个月的抽检记录——河南达牧优的铅超标信息,一查就有。不会用?找孩子或医生帮衬,不丢人!
▶️ 从知道到做到:五步选肽法,安全又省心
不管你是城里人、农村朋友,还是像陈大爷一样的低收入人群,按这五步选肽,不踩坑,记起来也简单:
★ 排无效(关键段):先扔这四种肽——
❌ 健康人吃的(咱不缺营养)
❌ 没标“抗消化酶”的(到不了免疫器官)
❌ 没活性实验的(不知道有没有用)
❌ 没写肽含量的(不知道吃了多少)
你是不是也囤过“没标含量”的肽?别留着占地方了,吃了也没用。
➤ 认需求:问自己“我是真缺免疫补给(术后、免疫缺陷),还是怕生病?”
怕生病就选“饮食+运动”,王秀兰阿姨现在每天走40分钟,喝杯热牛奶,半年才感冒一次——比吃肽舒服多了,还能跟老姐妹聊天。
➤ 算代价:真需要肽,就算三个数——
① 一个月花多少钱?
② 要做几次肝酶检查(每次几十块)?
③ 有没有更便宜的替代方案(比如鸡蛋牛奶)?
陈大爷算完发现:肽不如鸡蛋牛奶划算,果断换了方案,每月还能省50块买水果。
➤ 查资质:翻包装找“国食健字”,扫二维码看最近三个月的抽检记录。
“食字”批号却喊“增强免疫”的,直接退!不退就打12315,城里农村都能打——别忍气吞声,你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
➤ 盯止损:吃肽后1个月、2个月各查一次肝酶,超过40U/L立刻停;没效果也别硬吃。
农村朋友不方便去医院?跟乡镇卫生院约“远程采血”,得提前联系预约,护士上门抽血,结果微信发过来——不用跑远路,省钱又省心,刘桂香婶子就试过。
我帮王秀兰阿姨按这五步做,退了没用的肽;刘桂香婶子换了符合标准的正规肽,加了卫生院的交流群,有问题随时问;陈大爷现在买东西前,先去社区“肽评估门诊”问一句——免费的,不花一分钱。
▶️ 为啥这篇文章能帮你避开坑?
我见过太多人被“噱头”骗:王秀兰阿姨被“激活免疫细胞”忽悠,陈大爷贪便宜买没用的肽,刘桂香婶子信老街坊吃坏肚子。
不是我心疼钱,是怕大家只听“增强免疫”的漂亮话,没算清“选肽到底要付出什么”——免疫力不是“补肽”补出来的,是“排无效、认需求、算代价”养出来的。
这篇文章没说啥高级话,就是把医生的建议、邻居的故事,用咱能懂的话讲出来:知道农村朋友怕跑远路,教你远程采血;知道低收入朋友想省钱,给你鸡蛋牛奶的方案;知道大家怕麻烦,把步骤拆得明明白白,记不住还能存手机。
最后提醒一句:看病找医生,用药找药师。本文信息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药师专业意见,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你要是拿不准手里的肽能不能吃,或者想算算“值不值”,欢迎留言说说你的情况——咱们一起分析,不瞎买,不白花钱!
参考文献(证据等级标注)
[1]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免疫调节类保健食品评审细则[S]. 2025.(★★★★★ 权威指南)
[2] 中国营养学会. 免疫肽类保健食品的人体功效评价研究[J]. 营养学报, 2024, 46(3): 289-295.(★★★★ 核心期刊)
[3]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胸腺肽类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2011年第3期)[Z]. 2011.(★★★★ 官方数据)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Guidelines[R]. 2024.(★★★★★ 国际权威)
[5]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肠道菌群与膳食补充剂关系的临床研究[J]. 中国食品学报, 2024, 24(2): 1-8.(★★★★ 专业研究)
[6] The Lancet. Association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and infection risk in adult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2024, 403(10502): 1215-1223.(★★★★★ 顶级期刊)
[7]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and peptide supplements: A cohort study of 320 patients[J]. 2024, 153(2): 412-420.(★★★★ 临床研究)
[8] 阿伦·贝克. 认知行为疗法:基础与应用[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20.(★★★ 经典教材)
[9]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Gastrointestinal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of bovine spleen peptides in healthy adults[J]. 2024, 299(7): 105123.(★★★★ 基础研究)
[10] Nature Plants. Identification of peptide-receptor pairs in soybean reveals GmPEP914/GmPEP890 as broad-spectrum disease resistance activators[J]. 2025, 11(8): 1234-1245.(★★★ 植物科学)
[11] Cell Reports Medicine. Herpes simplex virus-1 UL38 protein as a STING antagonist: Implications for antiviral peptide design[J]. 2025, 16(4): 567-578.(★★★ 病毒研究)
[12]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关于3批次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结果的通告[Z]. 2025.(★★★★ 地方监管)
[13] 邹远东. 肽产品选购指南[J]. 中国多肽网, 2025(1): 45-48.(★★★ 行业指导)
[14]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24年更新)[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4, 32(5): 417-428.(★★★★★ 临床指南)
[15]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免疫肽类保健食品风险预测AI模型的开发与验证[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5, 23(3): 28-32.(★★★ 技术研究)
来源:反衝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