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日本来说,“海外战略信息传播”极为重要,很多人不知道日本人曾经做的恶事,反而觉得日本人很懂礼貌,但根据数据调查,日本外务省2026年的预算申请高达8743亿日元,比2025年增加了15.3%。
8月26日,中国外交部针对日本就“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及阅兵仪式”发表的负面言论,提出了严肃交涉,要求日本澄清。
日本称中国“过度聚焦历史”、“反日色彩浓重”。
很多人以为只是日本政府没事到处造一下谣,没想到,他们为了宣传日本所谓的“正面形象”,实打实的投入了560亿日元!
花这么多钱在这上面,日本到底在怕什么呢?
对于日本来说,“海外战略信息传播”极为重要,很多人不知道日本人曾经做的恶事,反而觉得日本人很懂礼貌,但根据数据调查,日本外务省2026年的预算申请高达8743亿日元,比2025年增加了15.3%。
这笔钱用途明确:培养亲日外国人、修改海外教科书关于“慰安妇”的记载、资助学者和媒体人传播亲日内容。
2020年,日本在“历史问题国际传播”上的投入是80亿日元。
2023年,因为中国首次举办“抗战胜利80周年”大规模纪念活动,预算涨到200亿。
2025年,“9·3”前夕,这个数字直接跳到560亿。
令人讽刺的是,日本战后对“慰安妇”问题的补偿总额不到百亿日元,远低于其形象工程预算。
钱都花在哪了?
最大一笔是“学术渗透”,外务省选中了一家名为“亚洲历史研究中心”的民间机构,名义上是“独立研究”,实则每年从外务省拿30亿日元。
日本的“媒体操控”也十分厉害,外务省列出了全球30家“有影响力的媒体”,其中包括美国的《外交政策》、英国的《经济学人》,还有东南亚的《曼谷邮报》《雅加达邮报》。这些媒体的共同特点是,在历史问题上态度暧昧,偶尔会发表“日本战后和平贡献”的软文。外务省给他们开出的条件很诱人,每篇符合要求的报道,资助5000万日元;如果能安排“日本二战老兵后代”接受采访,额外再加2000万。
最隐蔽的是“民间渗透”,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拿了近100亿日元预算,在非洲、拉美和中东的50个国家开展“和平青年交流项目”。而这些讲座的主讲人,多是日本右翼团体的“历史学者”,他们常说:“战争是双方的责任,不能只怪日本。”
这些操作看起来分散,却有个共同目标:在“9·3”前后,让国际社会形成一种“声音”,中国搞纪念活动是“煽动仇恨”,日本已经是“和平国家”,没必要再揪着历史不放。
日本对9·3纪念活动的恐惧,根源在于对历史真相传播的担忧。
2025年8月,多部中国抗战题材电影上映时,网络出现大量“不建议孩子看”、“渲染仇恨”的论调。这些看似讨论影片的言论,实际暗藏私货。
日本右翼甚至叫嚣:“日本真正需要反省的不是给亚洲各国带来的灾难,而是为什么上次的战争没能取胜,这一代日本人应当追求的,也是‘下次必须获胜’”。
这种历史观的扭曲在教科书中尤为明显。“九一八事变”被描述为“满洲事变”,甚至美其名曰“权回收运动”,完全回避关东军的侵略本质。
日本这么急着搞公关,不是因为“9·3”本身有多大威胁,而是怕这场活动把他们精心掩盖了80年的真相彻底暴露在阳光下。
怕“侵略历史”被坐实,1945年9月2日,日本在“密苏里”号签署投降书。9月3日,被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这一天,对日本来说,本应是“战争结束”的反思日,却被他们刻意淡化。这些年,日本右翼势力不断修改教科书,把“侵略”写成“进出”,把“南京大屠杀”说成“南京事件”,甚至声称“慰安妇是自愿的”。
但“9·3”不一样,中国每年都会邀请二战受害国的代表出席,比如韩国的“慰安妇”幸存者、菲律宾的“游击队员”后代、东南亚的“华侨抗日烈士”家属。
日本外务省的官员曾在内部会议上承认:“这些受害者的讲述,比我们的任何反驳都有力。中国每年把这些人请到北京,就是在提醒全世界:日本的战争责任,从未被清算。”
怕“战后秩序”被挑战,二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核心是“反对侵略、维护和平”。日本作为战败国,接受了《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的约束,承诺放弃所有通过侵略获得的领土。但这些年,日本在钓鱼岛、独岛(日称“竹岛”)、南千岛群岛(日称“北方四岛”)等问题上动作不断,试图用“实际控制”代替“国际法理”。
“9·3”的特殊意义在于,它是国际社会共同纪念反法西斯胜利的日子。中国每年在纪念活动上,都会重申“维护二战胜利成果”的立场。去年,中国国防部发言人说:“二战胜利成果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财富,任何试图否定、篡改历史的行为,都是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这句话戳中了日本的痛处,因为日本近年来的扩军动作,比如把防卫费占比从1%提高到2%、购买F-35战机、在西南诸岛部署导弹,都被国际社会视为“试图突破和平宪法”。如果“9·3”纪念活动让国际社会想起日本的战争责任,他们对日本扩军的警惕只会更强。
更怕“美国态度”生变,日本的外交政策,向来是“看美国脸色”。但这些年,美国对日本的态度有点微妙。一方面,美国需要日本在亚太地区当“棋子”,牵制中国;另一方面,美国也不愿为日本的“历史问题”背锅。
2023年,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访问日本时,罕见地提到:“二战期间的历史问题,需要被正视。”虽然没具体说,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在敲打日本。去年“9·3”,美国驻华大使馆罕见地没有派高级官员出席中国的纪念活动,据说是“考虑到日本的感受”。
美国会因为“9·3”的舆论压力,调整对日本的支持。比如,美国国会里有不少议员一直要求日本“更诚实地面对历史”,如果“9·3”期间,这些议员联合提出议案,要求日本就战争责任道歉,美国政府的立场可能松动。
日本外务省的一份内部报告里写着:“美国的态度是日本的‘安全网’,但如果‘9·3’的舆论让这张网变松,我们在亚太的战略空间会被大幅压缩。”
日本砸560亿日元搞公关,表面看是“怕丢面子”,本质上是“怕丢里子”,怕国际社会看清他们的历史虚伪,怕战后秩序被打破,怕美国的支持动摇。但他们的努力,注定是徒劳的。
因为“9·3”的意义,从来不是由日本说了算的。
2025年9月3日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中国举办阅兵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纪念活动将使用85种语言向全球转播,几乎覆盖所有“一带一路”参与国和全球关键地区。这种规模的国际传播让日本感到不安。
日本政府担心随着大阅兵的传播,他们的子孙后代会知道真相。日本在国内教科书中颠倒黑白,根本不承认二战是对世界各国的侵略,妄称是“去帮助亚洲各国人民”。
在这种教育下,好多日本人根本不知道他们祖先在八十年前犯下的滔天罪行。
多国领导人已确认出席阅兵,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等,日本的游说行动似乎未能阻挡国际社会参与纪念活动的脚步。
在哈尔滨的“七三一部队遗址”,每年9月3日都会有大量游客前来参观。遗址里陈列着日军当年进行细菌战的实验器材、受害者的遗骨,还有幸存者的证词。
一位来自美国的游客在留言本上写:“我以前不知道日本在中国做过这么残忍的事,现在我明白了,为什么中国要每年纪念胜利。”
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哭墙”上刻着3000多个遇难者的名字。每年9月3日,纪念馆会举行“和平颂”仪式,孩子们捧着白鸽,唱着《和平之歌》。一位参与过仪式的小学生说:“老师说,记住历史不是为了恨,是为了不让同样的事再发生。”
这些场景,比任何公关活动都有力量。因为它们用最真实的方式告诉世界,历史不是可以被“重新解释”的,真相不会因为少数人的掩盖而消失。
但日本的外务省官员他发现,尽管投了很多钱,但欧美几家主流媒体的报道里,开始出现越来越多关于“9·3”纪念活动的正面内容。《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写道:“中国的抗战胜利纪念活动,不是为了煽动仇恨,而是为了让世界记住,和平来之不易。”
日本的560亿日元,或许能暂时影响一些舆论,但改变不了历史的真相。因为“9·3”不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它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写成的“历史判决书”,这份判决书,永远不会过期。
参考信源:
2025-08-27 22:36·北京日报客户端——《玉渊谭天:中国抗战阅兵以来日本砸560亿日元搞公关》
2025-08-26 18:47·北京日报客户端——《竟呼吁各国不要出席“9·3”纪念活动,日本在害怕什么?》
来源:刘律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