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为全红婵加油?一起看看有没有你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7 01:10 3

摘要:当水花在东京奥运会泳池里悄然消散的瞬间,全红婵这个名字,突然像一束强光,照亮了中国体育的角落。从巴黎奥运会的完美五跳,到福冈世锦赛的惊艳卫冕,再到今年杭州亚运会的主场夺冠,只要有她出现的赛场,总能掀起一阵炽热的声浪。 这些声音来自全红婵的支持者——或许用“追随

当水花在东京奥运会泳池里悄然消散的瞬间,全红婵这个名字,突然像一束强光,照亮了中国体育的角落。从巴黎奥运会的完美五跳,到福冈世锦赛的惊艳卫冕,再到今年杭州亚运会的主场夺冠,只要有她出现的赛场,总能掀起一阵炽热的声浪。 这些声音来自全红婵的支持者——或许用“追随者”比“粉丝”更贴切,因为他们追的不只是赛场上的冠军,更是那个永远带着青涩、却把热爱做到极致的少年。

连数据都在诉说这份偏爱有多热烈。社交平台上,全红婵相关话题的阅读总量早已突破500亿,单条训练视频的点赞量轻松过百万,远超同期其他体育明星;她登上的体育杂志封面,上线半小时就售罄补货,最终销量创下该杂志年度纪录;就连她比赛时戴过的同款泳帽、使用过的训练装备,都成了电商平台的“爆款”,常常显示“已售罄”。

商业价值也随之水涨船高。最新体育商业榜单显示,全红婵的个人商业合作已达15家,涵盖运动品牌、母婴产品、生活服务等多个领域,成为最受品牌青睐的05后运动员之一。更难得的是,她的商业合作从不说空洞的口号,而是和她的形象高度契合——比如为青少年游泳公益项目代言,或是推广适合儿童的运动装备,每一次亮相都透着真诚。 那么,到底是谁在为这个18岁的跳水姑娘着迷?我们跟着全红婵的比赛足迹,先后去了今年5月的杭州亚运会选拔赛、7月的福冈世锦赛,还有9月的西安跳水世界杯,在赛场内外,我们找到了答案: 是每一个被“纯粹热爱”打动的人。

小少年:把她的海报贴在训练馆墙上 杭州亚运会选拔赛的场馆外,刚过早上8点,太阳已经有些晒人。12岁的林小宇背着双肩包,手里攥着一张全红婵的签名照,在安检口来回张望。他是跟着游泳队教练来的,为了能早点进场看全红婵训练,特意提前了两个小时起床。 “我昨天晚上把婵宝的海报贴在训练馆的墙上了,教练说要是我能像她一样认真,下次比赛就能拿名次。”林小宇说着,从包里掏出一个笔记本,里面夹着他画的全红婵跳水示意图,每一个动作的角度、入水的姿势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林小宇来自浙江绍兴的一个小镇,去年开始学跳水,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全红婵比赛时,就被她“像针一样扎进水里”的动作震撼了。为了来看这次选拔赛,他攒了三个月的零花钱,买了一张280元的看台票,又让妈妈帮忙订了从绍兴到杭州的高铁票。“我爸妈一开始担心影响学习,后来看我每天写完作业就去练跳水,还说要像婵宝一样‘不怕苦’,就同意了。”

比赛当天,林小宇特意穿了一件印着“全红婵同款”字样的速干衣,手里举着自己做的应援牌——上面写着“婵宝加油,我要跟你一样厉害”。当全红婵在半决赛中跳出满分动作时,他激动得从座位上跳起来,差点把应援牌甩出去。“我以后也要去奥运会,也要跳满分!”他红着脸说,眼睛里闪着光。

这样的小少年不在少数。福冈世锦赛的观众席上,我们还遇到了一群来自广州的小学生,他们是学校跳水兴趣班的成员,由老师带队来看比赛。每个孩子手里都拿着一个小本子,认真记录全红婵的每一个动作得分,休息时还会互相讨论:“你看婵宝刚才的抱膝,多紧啊!”“她入水的时候一点水花都没有,太厉害了!”

其中一个叫陈诺的小女孩,今年10岁,练跳水才半年。她说自己以前怕水,每次上游泳课都躲在后面,直到看了全红婵的比赛视频:“婵宝说她刚开始练跳水也怕,但是练多了就不怕了。我现在每天都跟自己说,要像婵宝一样勇敢。”

大学生:她的坚持,陪我熬过备考的夜 西安跳水世界杯的观众席上,21岁的张悦和室友李萌挤在一起,手里拿着相机,生怕错过全红婵的任何一个瞬间。两人是从武汉赶来的,一个在武汉理工大学读大三,一个在读研究生,为了来看比赛,特意调了课,还提前一周就订好了机票和酒店。

“我去年考研的时候,压力大到晚上睡不着觉,就看婵宝的训练视频。”张悦说,那时候她每天早上6点起床去图书馆,晚上11点才回宿舍,累到想放弃的时候,就打开手机看全红婵的采访——“她跟记者说,‘练不好就再练,直到练好为止’,我就觉得自己这点苦不算什么。” 张悦第一次关注全红婵,是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那时候她刚上大一,偶然在电视上看到这个14岁的小姑娘拿了冠军,还说“想给妈妈治病”,瞬间就被打动了。“那时候觉得她好厉害,这么小就这么懂事,还这么能吃苦。”从那以后,张悦就成了全红婵的“忠实追随者”,只要有她的比赛,不管多晚都会守着直播,还会把精彩片段剪辑下来,发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

这次来西安看比赛,张悦花了将近3000块钱,包括机票、酒店和门票。“这是我攒了两个月的生活费,虽然有点心疼,但看到婵宝在现场跳满分的时候,觉得一切都值了。”她说,自己现在已经考上了研究生,接下来想跟着全红婵的“节奏”,好好搞科研,“她对跳水的认真,让我知道不管做什么事,只要坚持就会有结果。” 和张悦不同,李萌是因为“共情”喜欢上全红婵的。李萌小时候也练过游泳,后来因为怕累放弃了,“看到婵宝每天要练几百次跳水,手上、脚上都是茧子,就特别佩服她。”现在李萌在学校里做游泳教练,每次教小朋友游泳,都会跟他们讲全红婵的故事:“我想让他们知道,不管喜欢什么,都要坚持下去,不能轻易放弃。”

职场人:她的纯粹,治愈了我的焦虑 西安世界杯的VIP看台上,32岁的周婷手里拿着一杯咖啡,安静地看着全红婵训练。她是从上海来的,从事互联网行业,平时工作忙得脚不沾地,这次为了看比赛,特意请了两天假。 “我第一次在网上刷到婵宝的视频,是她在训练馆里反复练一个动作,练到累了就坐在池边休息,然后接着练。”周婷说,那时候她正因为一个项目加班到崩溃,看着视频里的全红婵,突然就平静下来了,“她好像什么都不想,就只想把跳水做好,这种纯粹特别治愈我。”

从那以后,周婷就成了全红婵的“佛系追随者”——不会去抢高价门票,也不会疯狂买周边,但只要有全红婵的比赛,她都会尽量抽出时间看直播;出差的时候,包里会放一张全红婵的小卡片,“看到她,就觉得不管工作多累,都能再坚持一下。” 这次来西安,是周婷第一次现场看全红婵比赛。为了买到票,她提前两周就定好了闹钟,终于抢到了一张VIP票。“现场看和直播完全不一样,她跳完水之后,会对着观众席笑,那种笑容特别干净,一点都没有成年人的复杂。”周婷说,自己现在每次觉得焦虑的时候,就会看全红婵的训练视频,“她让我知道,不管外界多浮躁,只要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就不会迷茫。” 我们还遇到了一位35岁的职场妈妈刘女士,她是带着5岁的儿子来的。“我儿子之前不爱运动,自从看了婵宝的比赛,就天天吵着要学跳水。”刘女士笑着说,现在她每个周末都会带儿子去游泳馆,“虽然不一定能练出什么成绩,但我希望他能像婵宝一样,有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并且能坚持下去。”

长辈:这孩子,让人看着就心疼又喜欢 在杭州亚运会选拔赛的观众席上,我们注意到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她手里拿着一个放大镜,正认真地看着比赛手册上全红婵的介绍。老奶奶姓王,今年78岁,是从杭州本地来的,自己坐公交车过来的,排队进场的时候,还特意让志愿者帮忙找了个靠前的位置。 “我第一次看婵宝比赛,是在电视上,这孩子才14岁就拿了奥运会冠军,太不容易了。”

王奶奶说,她现在每天都会看全红婵的新闻,有时候还会跟小区里的老伙计们聊起她,“我们都觉得这孩子懂事,不娇气,练得那么苦,还总是笑眯眯的。” 为了来看这次选拔赛,王奶奶提前一周就准备好了行李,还让孙女帮忙买了票。“我孙女说我年纪大了,不让我一个人来,但是我就想亲眼看看这孩子比赛。”王奶奶说,比赛当天她特意穿了一件红色的衣服,“红色喜庆,希望婵宝能拿冠军。”

当全红婵在决赛中跳出满分动作时,王奶奶激动得拍起了手,眼睛里还闪着泪光。“你看她跳得多好,跟小燕子一样,一下子就扎进水里了。”王奶奶说,她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看到全红婵一直跳下去,“这孩子是个好苗子,要好好保护,好好培养。” 在福冈世锦赛上,我们还遇到了一对60多岁的夫妻,他们是从江苏来的,专门为了看全红婵比赛。“我们年轻的时候也喜欢看体育比赛,但从来没这么喜欢过一个运动员。”大爷笑着说,他们现在每次看全红婵比赛,都会录下来,回头再慢慢看,“这孩子不仅跳得好,人品也好,不骄傲,不张扬,这样的年轻人,谁不喜欢呢?”

杭州亚运会官方数据显示,全红婵参赛的场次,观众上座率高达95%,其中女性观众占比超过60%,年龄跨度从几岁的小朋友到七八十岁的长辈。有人说,全红婵的出现,让更多人开始关注跳水运动;也有人说,是全红婵身上的纯粹和坚持,打动了每一个在生活里努力的人。 其实,不管是小少年、大学生,还是职场人、长辈,他们为全红婵疯狂的背后,都是对“热爱”和“坚持”的向往。就像王奶奶说的:“这孩子没什么特别的,就是把一件事做到了极致,这种精神,不管到什么时候,都值得我们学习。” 下次再有人问“谁在为全红婵疯狂”,或许我们可以这样回答:是每一个相信“努力就有回报”的人,是每一个在生活里认真对待热爱的人。

来源:阿绿爱八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