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是不是也常常觉得,生活好像一场自己对自己的围剿?那些藏在心底,反复折磨你的念头,其实都是亲手递给自己的刀。2025年8月17日,北京科普中国官方账号发布的一篇文章,点醒了许多梦中人。有些事,我们真的该立刻停手了。
你是不是也常常觉得,生活好像一场自己对自己的围剿?那些藏在心底,反复折磨你的念头,其实都是亲手递给自己的刀。2025年8月17日,北京科普中国官方账号发布的一篇文章,点醒了许多梦中人。有些事,我们真的该立刻停手了。
很多人习惯在脑海里一遍遍重播那些不堪回首的片段。一次失败的发言,一句说错的话,一个搞砸的决定,它们像幽灵一样阴魂不散。你反复咀嚼,不断自责,仿佛这样就能改变历史。这不是反思,这是自虐。伤口早已结痂,你却非要亲手撕开,看看它还疼不疼。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你无法让昨天的太阳晒干今天的衣裳。沉溺于悔恨,只会让你错过眼前的风景。
还有一种隐形的自我攻击,叫做“应该”的暴政。“我应该更成功”“我应该让所有人满意”“我应该像别人一样完美”。这些“应该”像一副沉重的枷锁,让你每走一步都气喘吁吁。你用别人的标尺来丈量自己的人生,怎么可能不感到焦虑和挫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放下那些不切实际的期待,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才是真正的强大。你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不必符合所有人的标准。你的价值,由你自己定义。
更可怕的是,我们常常对自己最苛刻。朋友犯了错,我们温言相劝:“没关系,下次注意就好。”可一旦轮到自己,就变成了“我真没用,我总是搞砸一切”。这种双标,何其不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自己。试着像对待最好的朋友那样,给自己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在你跌倒的时候,扶你一把的,首先应该是你自己。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苏静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樊春雷都曾指出,这些内在的消耗模式,是许多心理困扰的根源。别再当自己最严厉的法官,最无情的刽子手了。从今天起,学着与自己和解,停止内耗,把温柔和善意,分一点给自己。你的心,值得被好好呵护。
来源:山茶花开旗袍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