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郑州痴呆老人生日宴上“说胡话”,女儿报警:快查查我爹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0 18:06 2

摘要:2013年2月,郑州市公安局里迎来了一位神色匆匆的大妈,而她一开口便是请求值班民警查她亲爹。

“警察同志,我爹可能隐瞒了自己的历史,你们查查他吧!”

2013年2月,郑州市公安局里迎来了一位神色匆匆的大妈,而她一开口便是请求值班民警查她亲爹。

大妈的父亲已经92岁,患老年痴呆多年,平日里总是胡言乱语,可就在不久前的生日宴上,他突然思路清晰地讲述了自己曾经的“战斗岁月”,甚至还说出了军队番号。

这一番话让家人震惊不已,女儿怀疑父亲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这才决定寻求警方的帮助。

那么,大妈的父亲究竟有着怎样的身份?他说的又是不是“胡话”?

2013年初春的一个午后,九十二岁的朱柯信坐在客厅中央,今天是他的生日,家人围坐一堂,子女、孙辈们簇拥在他身旁,热闹的气氛填满了这间简陋的房子。

朱柯信的女儿朱娟忙前忙后,给父亲端上了一碗长寿面,又小心翼翼地扶着他,生怕他一个不稳跌倒。

老人已经多年患有老年痴呆,平日里常常说一些颠三倒四的话,有时甚至连最亲近的家人都认不清。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子女们早已习惯了他的呓语,每次他喃喃自语,大家总是轻声附和几句,像哄小孩一样,陪着他度过这迟暮的日子。

可这一天,他却有些不同寻常,当亲戚们纷纷举杯为他庆生,老人突然放下碗筷说:“我以前……是当兵的……”

众人一愣,随即笑了起来,朱娟一边给父亲擦嘴,一边笑着摇头,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了。

可老人却继续说着:“我是13军81师的……那时候我们守黄河,在郑州和小鬼子打过仗……死了好多兄弟,团长、营长、连长,全都没了……”

这次,屋子里的人都沉默了,朱娟也试探地问道:“爹,你是不是记错了?”

老人没有理会,继续沉浸在自己的记忆里,他缓缓地抬起手,指着自己满是疤痕的手臂:“这里,这里还有这里……都是在战场上留下的……”

众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才注意到,老人的手臂上确实有几道深深的刀疤和弹孔痕迹。

一直以来,家人只以为那是劳作时留下的伤口,从未细究,可如今听他这么一说,这些伤口的由来似乎有了另一种可能性。

屋子里弥漫着一种诡异的沉默,而朱柯信则像是终于卸下了藏了一辈子的秘密般继续震惊着大家。

“17岁当兵,19岁回来,挨了十几刀,死过四小时,后来又活了……多活了七十年,知足啊。”

这一句话,让在场的人瞬间如坠冰窖,朱娟的脑子更是一片混乱,她的兄弟姐妹们也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毕竟,大家不知道他真的曾经是一个战士?还是只是老年痴呆的胡言乱语?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于是,朱娟强压下心头的震惊,试图再问清楚一点:“爹,你当时是在哪儿打仗?还有谁跟你在一起?”

但这次,朱柯信没再说什么,他的情绪也在瞬间消退,像是从梦境中抽离,整个人又变回了那个痴呆的老人,嘴里开始含糊不清地念叨着无意义的词句。

不过,朱娟已经隐隐觉得,父亲的话……可能并不是胡言乱语。

于是,她决定去试着求助警方,这也就发生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她去了郑州市公安局派出所,请求值班民警查一下她爹。

只是,民警却闻言一愣,毕竟女儿要求警察查自己爹也是怪稀奇的。

见他没反应过来,朱娟连忙摆手补充道:“不是、不是你们想的那种事……我是想查查我爹年轻时候的事情,他以前是不是当过兵。”

这下,民警更疑惑了:“当过兵?这应该去相关部门查询,怎么来派出所呢?”

朱娟抿了抿嘴唇,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耐心解释了一下过生日时的事情。

“他说年轻时在部队里打过仗,还说出了部队的番号……我们从小到大都没听他说过这事,所以心里有点犯嘀咕。”

民警听着,脸上的笑意淡了一些,隐约觉得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他示意朱娟坐下,又认真地问道:“他说他在哪个部队?”

“他说是13军81师。”

听到这串数字,民警的神色变得微妙起来,他在警队工作多年,虽然不是什么军史专家,但也对国内的历史略知一二,这串番号,听起来不像是凭空杜撰的。

朱娟见他沉思的模样,心里更紧张了几分继续说道:“我本来也以为是他说胡话,可是他说得特别清楚,连细节都记得,还指着自己身上的伤口说是当年打仗留下的……我们家人都震惊了,完全不知道该不该信。”

民警叹了口气,看着眼前这位中年妇女纠结的神情,心里有些理解她的感受。

一个活了九十多岁的老人,突然说出自己年轻时的战争经历,换谁都会疑惑甚至有些不知所措。

之后,民警思索片刻后问朱娟家里有没有老照片,或者什么证明身份的证件?

朱娟摇了摇头说没有,还说她爹这些年一直很低调,年轻时候也从来不跟他们说以前的事情。

大家只知道他以前在乡下种地,后来年纪大了才跟他们儿女住在一起,家里也没留下什么老照片或者证件。

图片来源于网络

民警了解情况后,他拿起电话,拨通了市里相关部门的号码,同时对朱娟说道:“你等一会儿,我帮你问问。”

电话接通,民警简短地说明情况后,那人沉默了一下,才缓缓说道:“如果是国民党部队的老兵,那可能有点麻烦,很多档案在历史变迁中遗失了,不过,我们还是可以试试看……”

民警挂了电话,望向朱娟:“我们这边会尽量帮你查,不过可能需要点时间,你这几天保持电话畅通。”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派出所回来的第二天一早,朱娟便接到了电话,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声音有些激动。

“朱柯信这个名字,我们查到了,他确实是一名老兵,而且……他经历过的战役,远比你们想象的更加残酷。”

朱娟的心跳猛地加快,指尖微微发凉,她屏住呼吸,静静听着那头的讲述。

时间回到1938年,彼时,16岁的朱柯信还只是个普通的放羊少年,生活在河南信阳的一个小村庄里。

但战火的阴影很快笼罩了这座宁静的村庄,那一年,日军的铁蹄踏进了河南,一路烧杀抢掠,百姓们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朱柯信的外婆家就在固始县,而那里,正是战火最猛烈的地方之一。

一个秋日的午后,他正赶着羊群回家,忽然听到远处传来密集的枪声,紧接着便是震耳欲聋的爆炸声。

“快跑啊!鬼子进村了!”有人高喊着,朱柯信也赶紧撒腿朝外婆家奔去,可迎接他的却是舅舅倒在血泊里的尸体,他身上满是刺刀留下的伤口。

而外婆家那座祖传的院落,已经被烈火吞噬,只剩下一堵残垣断壁,那一刻,他的世界彻底崩塌了。

自此,仇恨的种子在他心里生根发芽,没过多久,国民党军队在村里招兵,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可当时的他年纪尚小,个子也不高,负责征兵的军官其实不想要他,但他知道,如果不拿起武器,他的家乡就永远得不到安宁。

军官最后见他态度坚决,便让他留下当炊事兵,暂时跟在队伍里学习。

就这样,他跟随部队四处辗转,直到一年后,才真正成为一名战士,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13军81师。

1941年,日军在中原大举进攻,郑州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朱柯信所在的部队被调往黄河防线,肩负起阻击日军南下的重任。

战壕里,士兵们的脸上布满泥泞和汗水,每个人都紧握着步枪,朱柯信也死死地扣住扳机,与敌人战斗着。

可更多的日军继续涌来,他们呐喊着,挥舞着刺刀,疯狂地冲向我国军队的阵地。

战斗进入了近身搏杀,刺刀与刺刀相撞,鲜血溅满黄土,朱柯信的肩膀被砍了一刀,可他咬紧牙关,不肯倒下。

他亲眼看见自己的战友一个接一个地倒下,连长中弹后还在嘶吼着:“守住阵地!别后退!”

可是,日军的攻势实在太过猛烈,阵地最终还是被突破,朱柯信和几名幸存的士兵被迫撤退,在混乱中,他被一枚流弹击中腹部,失去了意识……

当朱柯信再次睁开眼睛时,映入眼帘的是一顶破旧的帐篷,更残忍的是,他从军医口中得知自己伤势太重,已经不适合继续上战场了。

最终,他还是被遣返回乡,带着满身伤痕,回到了那个早已物是人非的村庄。

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提及过自己曾经的战斗经历,仿佛那段日子从未存在过,他成了一个普通的农民,在土地上耕作,娶妻生子,默默地度过余生。

直到七十多年后,那个生日宴上的夜晚,他才在家人面前,第一次道出了尘封已久的秘密——而这一刻,也让他的子女们真正意识到,他们的父亲,曾是一个英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得知父亲的真实身份后,朱娟和兄弟姐妹们陷入了复杂的情绪之中。

小时候,他们也曾好奇地问过父亲:“爹,你年轻时候做过什么?”可父亲总是摆摆手,笑着说:“还能干啥?种地呗。”

他们以为父亲只是普通的农民,以为他一生波澜不惊,可他们错了,他不是不愿意说,而是选择了将过去深埋心底。

另外,得知父亲的事迹后,朱娟联系了当地的退伍军人事务部门,希望能给父亲补办相关的荣誉证书。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起初,工作人员还有些迟疑,因为像朱柯信这样的老兵,很多档案都因历史原因而遗失。

但在多方核实后,相关部门决定认定他的老兵身份,并授予他抗战老兵的荣誉证书。

当这张印着红色印章的证书送到朱柯信手中时,老人怔怔地看了很久,眼里似乎有些湿润。

他用颤抖的手抚摸着证书上的字,良久后,低声笑道:“没想到,这辈子还能拿到这个。”

除了荣誉证书,相关部门还为老人安排了更好的居住环境,此前,朱柯信一直住在一间年久失修的老屋里,甚至在大雨天时,屋顶还会漏水。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如今,他终于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窗外有花有树,阳光洒进屋里,让整个房间都暖洋洋的。

这件事在当地传开后,很多人都被朱柯信的经历所感动,社区里的人开始自发地来看望他,听他讲述那些烽火岁月的故事。

朱柯信的一生或许并不轰轰烈烈,他没有被历史大书特书,但他曾在最黑暗的年代里挺身而出,为国家和民族拼过命。

而这个迟到的认可,终于让他安然地度过晚年,他的故事,也终于被人听见了。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为提高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文中部分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来源:法之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