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数月,中国航空工业连抛多款新战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8 11:03 3

摘要:短短几个月,中国的航空工业简直就像开了加速器一样,连着亮相了J-36、J-50、J-15DT等一堆新型号战机,把全球的军事观察员们都看得有点眼花缭乱。

短短几个月,中国的航空工业简直就像开了加速器一样,连着亮相了J-36、J-50、J-15DT等一堆新型号战机,把全球的军事观察员们都看得有点眼花缭乱。

美国《NSJ》更是忍不住感叹:不管是哪种类型,中国正在研发的型号数量,已经超过了全世界其他国家加起来的总和。

说实话,我觉得他们的语气里有点酸酸的,但也说明了一个事实——中国的航空工业这几年确实在疯狂提速,以前我们还在追着别人学,现在已经敢勇闯“无人区”了,这样的变化真的挺让人振奋。

中国航空开启“暴兵”模式

我看到美媒那份报道的时候,其实差点笑出声,他们承认中国已经不再只是模仿,甚至说无论事哪种飞机,中国手上正在搞的型号都多到数不过来。而在我看来,这种“眼睁睁看着,却没法阻止”的滋味,大概才是让他们晚上夜不能寐的原因。

从歼-10、歼-11到歼-16,形成了高低搭配的体系,再到歼-20、歼-35这样的隐身主力,甚至事J-36、J-50这种带着第六代特征的概念验证机,都在同时推进。我换句话说,中国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型号矩阵,美军要想跟着比节奏,恐怕真有点力不从心。

中国创新让人眼前一亮

而这几个月,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各种突破性的设计不断出现。比如无垂尾隐身构型、变后掠翼的概念验证机,这些东西以前都只在想象中存在,现在居然真的被拿出来晒了。


沈飞设计的的歼-50,更是把“航空美学”推到了一个新高度。它用了兰姆达机翼和全动翼尖,直接取消了垂尾和平尾,据说雷达的反射面积能压缩到0.001平方米,相当于半张A4纸在天上飞。

而成飞的歼-36则更夸张,三台涡扇-10C发动机,推力直接飙到41吨,还能推动23米长的庞然大物实现3马赫的巡航速度。我认为,这种配置真的是打破了常规,甚至可以说是“怪兽级”的存在。

聪明的工业模式

在我看来,中国的航空工业能这么快的崛起,秘诀其实就在于模式不同。


西方国家习惯“一代一型”,孤注一掷。而中国走的是“多型并进、快测快跑”的路子,不是单点突破,而是用立体包围的方式,把性能迭代和试错周期都拉快了。

当然,好处也很明显:一方面,摊薄了试错的风险,技术拐点也更早到来;另一方面,逼着供应链提速提质。简单来说,就是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种思路确实更聪明。

并且我还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点:中国不仅事技术进步快,成本的控制也相当厉害。


比如歼-50的单价大约1.8亿美元,只相当于美国NGAD的六成,这背后靠的就是自主供应链,比如稀土永磁电机完全国产化,3D打印钨合金工艺也把成本砍到传统工艺的两成不到。

反观美国呢,军工项目一个比一个拖,F-35的毛病一堆,NGAD到现在还没定型,B-21虽然首飞了,但离形成战斗力还有距离。相比之下,中国的节奏明显是更稳的。

网友的自豪感藏不住了

不得不说,这样的成绩自然让很多网友激动。我记得歼-20在珠海航展换上国产发动机的时候,评论区里就已经热闹得不行。


有人直接留言:“敬佩飞行员,祖国的骄傲!”还有人喊出统一的愿望:“希望两岸早日统一!”更有人拿台湾政客调侃的话来反讽,说“扫把也挡不住”,简直把我笑翻了。总的来说,大家的自豪感都是真的溢于言表。

当然,中国的航空工业并不满足于此。我看到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的吴希明就提到:唯有形成国家战略的科技力量,依靠自主创新,才能飞越没有灯塔和航标的无人之境。


这句话我非常认同,因为中国已经不需要再走别人的老路了,而是要开辟自己的天空,去定义未来自己的的空战模式。

来源:GlobalLook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