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秀兰在李家担任了十三年保姆,因为母亲病重不得已辞去工作返回故乡。
创作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张秀兰在李家担任了十三年保姆,因为母亲病重不得已辞去工作返回故乡。
分别之际,王太太递给她一个精美的礼品袋,神秘地嘱咐:"等回到家再打开看看。"
张秀兰猜测里面装着感谢费,内心五味杂陈。
可当她抵达家乡,拆开礼品袋的那一瞬间,她彻底怔住了...
张秀兰看着厨房墙上挂着的日历,红笔圈起来的日期刺痛了她的眼睛。
今天是她在王家工作的最后一天。
她已经在这个家里当了十三年的保姆,从小宇三岁时进门,到现在他都快要上大学了。
"秀兰姐,今天的菜色真丰盛啊!"王太太李梅走进厨房,看着一桌子精心准备的饭菜。
"最后一天了,我想做些大家平时爱吃的菜。"张秀兰搅动着锅里的汤,尽量不让自己的情绪流露。
"妈,林姐做了我最爱吃的糖醋排骨!"十六岁的小宇兴奋地喊道,他一进家门就闻到了香味。
"去叫你爸爸下来吃饭。"李梅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眼睛有些湿润。
晚餐桌上,王家人都很安静,只有餐具碰撞的声音在餐厅回荡。
"秀兰,你这些年真的辛苦了。"王先生突然开口,"我们都舍不得你走。"
"是啊,林姐,要不是你妈妈病了需要照顾,我们真不想让你走。"李梅叹了口气。
张秀兰低下头,掩饰着自己的情绪:"我在王家这些年过得很好,你们都把我当家人一样,我也很舍不得。"
"林姐,你以后还会回来看我们吗?"小宇问道,声音里带着不舍。
"会的,只要有机会我一定回来看你们。"张秀兰笑着回答,但眼角已经有泪水在打转。
"吃饭吧,菜都要凉了。"她转移话题,不想在最后一晚让气氛太沉重。
晚饭后,李梅坚持要和张秀兰一起收拾餐具。
"记得你刚来的时候,小宇才三岁,整天黏着你。"李梅一边洗碗一边回忆。
"是啊,那时他一见到我就喊'阿姨抱抱',现在都长这么高了,都不好意思叫我了。"张秀兰笑着说。
"这些年多亏了你,不仅照顾家里,还照顾小宇长大。他能有今天的优秀,有你很大的功劳。"
"太太,这是我应该做的。"
"不,秀兰,你做的远比一个保姆应该做的多得多。"李梅停下手中的活,认真地看着她,"你不只是我们家的保姆,你是我们家的一部分。"
张秀兰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我也把你们当成我的家人。"
两个女人相拥而泣,十三年的情感在这一刻全部爆发。
02晚饭过后,张秀兰轻轻敲了敲小宇的房门。屋内传来男孩清脆的声音:"请进。"
她推门而入,映入眼帘的是小宇坐在书桌前认真写作业的背影。房间里收拾得整整齐齐,这是她这些年来教育的成果。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地板上,形成一道温暖的光带。
"小宇,我来帮你整理一下房间。"张秀兰轻声说道,目光柔和地看着这个从小看到大的孩子。
小宇放下笔,转过身来:"林姐,房间昨天就收拾过了,不用整理了。"
张秀兰笑了笑:"那我看看还有什么遗漏的地方。"她走到衣柜前,开始检查小宇的衣物是否整齐。
"林姐,明天你真的要走了吗?"小宇站在她身后,声音里带着不舍。
张秀兰深吸一口气,转身看着已经长得比她高的小宇:"是啊,妈妈病了,需要我回去照顾。"
"我会想你的。"小宇低下头,声音变得很小。
"我也会想你的,小宇。"张秀兰抚摸着他的头发,这个动作她已经做了十五年。
房间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汽车鸣笛声。
"对了,林姐,我有东西要给你。"小宇突然想起什么,快步走到书桌前,拉开了最下面的抽屉。
张秀兰好奇地看着他翻找着什么,只见他从抽屉深处拿出一个包装精美的小盒子。盒子是红色的,上面系着一条银色的丝带。
"这是我用零花钱买的,希望你喜欢。"小宇有些腼腆地说,双手捧着盒子递给她。
张秀兰接过盒子,感到一丝沉甸甸的分量:"这是什么?看起来很贵重啊。"
"打开看看嘛。"小宇期待地说,眼睛亮亮的。
张秀兰小心地解开丝带,缓缓打开盒子。一条精致的银色手链静静地躺在深蓝色的丝绒垫上,在台灯的光芒下闪闪发亮。她轻轻拿起手链,发现上面刻着"永远的家人"几个字。
"小宇..."张秀兰的声音哽咽了。
"这是我用零花钱买的,希望你喜欢。"小宇有些腼腆地说。
"小宇,林姐很喜欢,真的很喜欢。"张秀兰激动地说,小心翼翼地戴上手链。
"林姐,你以后会幸福的,对吗?"
"会的,小宇,你也要好好学习,听爸爸妈妈的话。"
"我会的,林姐。"小宇突然扑进张秀兰的怀里,像小时候那样紧紧地抱住她。
03这一刻,张秀兰明白,无论她走到哪里,这个家永远都是她心灵的避风港。
凌晨四点,张秀兰的闹钟准时响起。
她轻手轻脚地起床,不想吵醒任何人。收拾好行李后,她最后看了一眼自己住了十三年的房间,轻轻关上门。
让她意外的是,客厅的灯亮着,王家三口人已经起床,等着送她。
"林姐,我给你准备了早餐和路上吃的三明治。"李梅拿出保温盒递给她。
"太太,你们不用这么早起来的。"张秀兰心里一阵暖流涌过。
"怎么能不送你呢?"王先生说,"我已经安排好车送你去火车站了。"
"谢谢你们。"张秀兰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临别前,李梅拿出一个精致的纸袋递给张秀兰:"这是我们全家的一点心意,你到家后再看。"
张秀兰接过纸袋,感觉分量不轻,心想可能是一些钱和礼物吧。
"太太,你们已经给了我很多,这些年的工资也都攒下来了,我不缺钱。"
"秀兰,这不只是钱的事,收下吧,这是我们的心意。"李梅坚持道。
张秀兰点点头,把纸袋小心地放进包里。
"林姐,保重。"小宇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我会常联系的。"张秀兰最后看了一眼这个她生活了十三年的家,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火车上,张秀兰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思绪万千。
十三年前,她离开家乡,只身一人来到大城市打工。经朋友介绍,她来到王家当保姆。那时的她刚三十五岁,充满活力和希望。
十三年后的今天,她已经四十八岁了,除了一些积蓄,似乎一无所有。她没有结婚,没有孩子,甚至连一个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都没有。如今母亲生病,她不得不回老家照顾,对未来更是一片迷茫。
火车摇晃着,张秀兰看着手腕上小宇送的手链,想起这些年在王家的点点滴滴。
她记得小宇第一次叫她"林姐",而不是"阿姨"的时候;记得王先生工作压力大时,她偷偷给他煮的安神茶;记得李梅生病时,她彻夜照顾的那些日子。
记得小宇上学第一天,她送他到校门口,看着他走进教室,自己却偷偷躲在校门外担心了一整天;记得小宇生日时,她熬夜给他做的生日蛋糕;记得小宇生病时,她彻夜不眠地守在他床边。
04这一切都像电影般在她脑海中回放,每一帧都那么清晰,那么温暖。
"家"到底是什么?张秀兰问自己。是砖瓦,还是亲情?
张秀兰突然觉得,这十三年并非虚度。虽然她没有自己的家庭,但她见证了一个家庭的幸福;虽然她没有自己的孩子,但她看着小宇一天天长大。
"马上到达庆阳站..."广播里传来报站的声音,打断了张秀兰的思绪。
她看了看手表,还有两个小时就到家了。不知道母亲现在怎么样了,有没有好好吃药。
想到这里,她的心情稍微轻松了一些,但对未来的迷茫依旧没有散去。
"到家后该做什么呢?"她自言自语道,"照顾妈妈是肯定的,但之后呢?我还能做什么?"
四十八岁的年龄,再找工作已经不容易了,尤其是在那个小城市。她的积蓄也不多,够母亲看病,但长期生活还是个问题。
火车继续向前,载着她驶向未知的未来。
"秀兰,你回来了!"一下火车,她的堂弟张明帮拿着行李。
"明子,麻烦你来接我了。妈怎么样?"
"婶子还行,就是这几天咳嗽厉害了些。"张明接过她的行李,"你这些年在城里过得怎么样?"
"挺好的,王家人都很好。"张秀兰简单地回答,不想多说。
"听说你在大城市工资很高啊。"张明边走边问。
"还可以吧,够自己花了。"张秀兰不想谈论钱的事。
"你看起来气色不错,城里生活滋润啊。"张明笑着说。
"明子,别开玩笑了。"张秀兰摇摇头,"我都四十八了,哪有什么气色。"
"说真的,秀兰姐,你回来得正是时候。婶子最近总是念叨你,说想你了。"
"我也想她。"张秀兰的眼睛湿润了,"这次回来就不走了,在家陪妈妈。"
"那太好了,婶子听了肯定高兴。"
05两人坐上张明的摩托车,穿过镇子的主街道,向村子驶去。
路过镇中心时,张秀兰看到一家小餐馆,生意似乎不错。
"那家店是新开的吗?"她问道。
"嗯,半年前开的,老板是隔壁村的,之前在省城做厨师,手艺不错。"
"生意看起来挺好啊。"
"是啊,镇上缺这种家常菜馆。他们家的菜不贵又好吃,很受欢迎。"
张秀兰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心里似乎有了什么想法。
回到老家的小院,张秀兰看到了躺在床上的母亲,瘦了一圈,脸色也不太好。
"妈,我回来了。"张秀兰坐到床边,握住母亲的手。
"孩子,你回来就好。"老人的声音很轻,但眼睛里满是欣慰。
"我给妈熬点粥吧,你饿了吧?"张秀兰心疼地问。
"不饿,刚吃过药。"老人摇摇头,"你先歇歇,坐了这么久的车,累了吧?"
"我不累。"张秀兰帮母亲倒了杯水,又量了体温,忙前忙后。
"秀兰,你包里装的什么?看起来不轻啊。"母亲看着她放在一旁的包问道。
"哦,是王太太临走时给我的礼物,说是到家再看。"张秀兰这才想起那个纸袋。
"那快打开看看啊,说不定是给你的钱呢。"母亲有些期待地说。
张秀兰点点头,从包里拿出那个精致的纸袋。袋子很漂亮,是小宇最喜欢的蓝色,上面还系着一个蝴蝶结。
她小心地解开蝴蝶结,打开袋子,预想着里面会有一叠现金或者贵重的礼物。
当她看清袋子里的东西时,整个人愣住了。
不是现金,不是首饰,而是一本厚厚的相册和一封信。
"怎么了,秀兰?"母亲见她发呆,问道。
张秀兰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拿出相册,翻开第一页。
06一张张照片映入眼帘,每一张都是她在王家工作期间的点点滴滴。
第一页是她刚到王家时的照片,小宇只有三岁,抱着她的腿不放。照片下方有一行小字:"家庭新成员,秀兰姐来了!"
翻到下一页,是小宇上幼儿园第一天,穿着新校服,站在门口,她蹲在旁边为他整理衣领。
再往后翻,有小宇生日时她做的蛋糕;有她在厨房忙碌的背影;有一家人聚餐的欢笑场景;有她和小宇一起做手工的专注瞬间...
每一张照片下面都有王家人写的温馨注释,记录着那一刻的心情和感受。
张秀兰的手开始颤抖,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她没想到,王家人这些年一直在悄悄记录着她的存在,记录着她融入这个家庭的每一个瞬间。
"秀兰,别哭啊,到底是什么啊?"母亲有些着急地问。
张秀兰抹了抹眼泪,把相册递给母亲看,然后拿出那封信开始阅读。
亲爱的秀兰:
当你看到这封信时,你已经回到了家乡。我知道分别很难,但我相信你做出了正确的决定,你的母亲现在需要你。
十三年来,你早已是我们家的一分子。你陪伴小宇成长,照顾我们全家,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家。
这本相册记录了你在我们家的点点滴滴,这些美好的回忆将永远保存在我们心中。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都承载着我们对你的感激和爱。
秀兰,无论你身在何处,你永远都是我们家庭的一员。如果你在家乡遇到任何困难,请随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帮助你。小宇说他会好好学习,假期一定去看你们。
最后,袋子最底下有一张卡片,那是我们为你开的一个账户,里面有一笔钱。这不是工资,而是我们的一点心意,希望能帮你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我知道你可能会拒绝,但请你收下,这是我们一家人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
期待下次相见!
爱你的李梅一家
07张秀兰的泪水已经模糊了视线,她把纸袋倒过来,一张卡片掉了出来。卡片上写着银行账户信息,下面有一个数字:20万元。
"天啊..."张秀兰捂住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怎么了,秀兰?"母亲看着女儿激动的样子,有些担心。
"妈,王家...王家给了我二十万元..."张秀兰的声音因为激动而颤抖。
"什么?这么多钱?"母亲也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张秀兰点点头,把李梅的信递给母亲看。
母亲看完信后,眼里含着泪水:"秀兰,你遇到了好人家啊。"
"是啊,妈,我真的很幸运。"张秀兰擦干眼泪,感慨道。
她本以为离开王家后会面临经济困难,没想到王家给了她这么大一笔钱,解决了她最大的担忧。
这笔钱足够母亲看病,也够她在家乡开始新的生活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张秀兰一边照顾母亲,一边思考自己的未来。
她联系了当地医院,为母亲安排了全面检查和治疗。医生说母亲的病虽然需要长期调养,但只要按时吃药,配合治疗,情况会好转的。
这让张秀兰松了一口气,至少最担心的事情有了转机。
晚上,张秀兰坐在院子里,再次翻看王家送给她的相册,每一页都让她回忆起往日的时光。
"秀兰,别看了,眼睛都哭肿了。"母亲从屋里走出来,坐到她身边。
"妈,我在想未来该怎么办。"张秀兰合上相册,叹了口气。
"怎么了?有钱了还发愁?"母亲笑着说。
"这笔钱是应急用的,我不能全靠它生活。我得找点事做,可我这把年纪,能做什么呢?"
母亲沉思片刻,说:"你在王家学了那么多年的烹饪,手艺很好,何不开个小店?"
"开店?"张秀兰愣了一下,从没想过这个可能。
"对啊,咱们镇上缺一家像样的餐馆。你做的菜连城里人都喜欢,何况是咱们这儿的人?"
张秀兰被母亲的提议点醒了,她确实有这个特长,为什么不利用起来呢?
"妈,你说得对。我可以试试开一家小餐馆,就在家附近。这样我既能工作,又能照顾你。"
"这才是我女儿!"母亲高兴地拍拍她的手,"别总想着过去,要向前看。"
当晚,张秀兰给李梅发了一条短信,感谢他们的礼物和钱,告诉他们自己准备开一家小餐馆。
李梅很快回复:
"秀兰,太好了!你的手艺那么好,一定会成功的。我们都支持你,有什么需要帮忙的随时联系。小宇说放暑假一定去你的餐馆吃饭!"
08看到这条信息,张秀兰笑了,心中的迷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三个月后,张秀兰的小餐馆"秀兰家常菜"在镇上开业了。
餐馆不大,只有五张桌子,但布置得很温馨。墙上挂着她精心设计的菜单,都是她在王家做过的、受欢迎的家常菜。
开业第一天,出乎意料地忙碌。很多镇上的人都来捧场,其中不少是听说过她在城里大户人家当了十三年厨师(他们都不叫她保姆)。
"秀兰,这糖醋排骨太好吃了,比镇上其他饭店的强多了!"一位老顾客称赞道。
"谢谢,这是我拿手菜。"张秀兰笑着说,心里满是成就感。
母亲的身体也逐渐好转,能帮着收银和招呼客人了。看着女儿忙碌但充实的样子,老人家很是欣慰。
"秀兰,你看起来比在城里时还年轻了。"母亲笑着说。
"是吗?可能是因为现在做的是自己的事业吧。"张秀兰摸了摸脸,笑道。
生意越来越好,张秀兰不得不请了两个帮工。她开始有了一些积蓄,生活也逐渐步入正轨。
她经常给王家发信息,分享自己的近况。小宇会给她发学校的趣事,李梅则分享家里的变化。虽然相隔两地,但心似乎更近了。
暑假来临,一天,餐馆门口停了一辆豪华轿车,走下来一个高高瘦瘦的少年。
"林姐!"少年一进门就高声喊道。
张秀兰从厨房冲出来,看到了小宇,激动地说不出话来。
"小宇!你真的来了!"
"我说过暑假要来你餐馆吃饭的!"小宇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李梅和王先生也从车上下来,走进餐馆。
"秀兰,餐馆不错啊!"王先生看了一圈,赞许地说。
"是啊,看起来生意很好!"李梅高兴地说。
09张秀兰连忙带他们去最好的位置坐下,亲自下厨为他们做了一桌拿手菜。
吃饭时,小宇兴奋地说:"林姐,我考上了重点高中,期末考试全班第三!"
"真棒!我就知道你一定行!"张秀兰为他骄傲。
"这都是林姐以前辅导的功劳,特别是英语,那些单词我到现在都记得。"小宇真诚地说。
"林姐,你的餐馆经营得很好啊。"李梅环顾四周,看到几乎所有桌子都坐满了人。
"嗯,比我想象的要好。多亏了你们给我的那笔钱,才有了起步资金。"张秀兰感激地说。
"那是你应得的。"王先生认真地说,"你为我们家付出了那么多。"
午饭后,王家人和张秀兰在镇上走了走,看了看她和母亲住的新房子。
临别时,小宇拿出一个小盒子给张秀兰:"林姐,这个送给你。"
张秀兰打开盒子,是一对精致的耳环。
"小宇,这太贵重了..."
"林姐,你戴上肯定很好看。"小宇坚持道。
张秀兰感动地接受了礼物,眼里闪着泪光。
送走王家人后,张秀兰和母亲站在路口,看着那辆渐渐远去的车。
"秀兰,你现在明白那袋子里装的是什么了吗?"母亲突然问道。
"什么意思,妈?"张秀兰不解地看着母亲。
"那不只是相册和钱,而是一个家庭对你的认可和爱。"母亲慈祥地说,"你在那里不只是一个保姆,而是他们的家人。"
张秀兰点点头,终于明白了纸袋里真正的"礼物"是什么。
不是钱,不是物质上的东西,而是十三年来积累的情感和羁绊,是两个家庭之间的真挚情谊。
这份礼物,比任何金钱都宝贵,它将伴随她度过余生的每一天。
"走吧,妈,回家了。"张秀兰挽着母亲的手,迈出坚定的步伐。
她知道,无论未来如何,她都不再孤单,因为她有两个家:一个是她工作了十三年的王家,另一个是她现在开创的新生活。
小小的纸袋,里面装的不是现金,而是满满的爱和希望,这才是最珍贵的礼物。
来源:小灰灰游戏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