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平台主播诱导打赏违规下降25%;平台无限期回收1091个利用情感诱导用户打赏账号的直播权限;平台搜集线索后上报公安机关,共抓获涉案人员21名……近日,抖音直播公布了一季度对于诱导消费类违规主播的治理成绩单,一系列数据宣示着打造健康合规直播生态的决心。
平台主播诱导打赏违规下降25%;平台无限期回收1091个利用情感诱导用户打赏账号的直播权限;平台搜集线索后上报公安机关,共抓获涉案人员21名……近日,抖音直播公布了一季度对于诱导消费类违规主播的治理成绩单,一系列数据宣示着打造健康合规直播生态的决心。
作为平台,抖音直播动真碰硬的治理姿态体现了应有的责任意识。近些年,时有劣迹主播挑战底线,引发舆论抨击。2025年,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的“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一大发力重点就是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打击利用高额返现吸引打赏、情感伪装诱导打赏、低俗内容刺激打赏、未成年人打赏等突出问题,加强直播打赏功能管理。这一大背景下,抖音直播作为平台方,一方面积极配合网信部门的工作,一方面自主细化治理手段、提升治理效能,具有行业的示范意义。
正如树木需要修枝剪叶方能成林成材,从网络部门到直播平台,如今的治理举措归根结底是为了促进直播行业可持续发展。近些年,“直播+”已经深入了各行各业,不仅发挥了学习求知、电商购物、消遣娱乐等新功能,而且成为一个新兴的经济增长点。2024年人社部首次认可网络主播成为一个新职业。这意味着,现在的网络直播已经迈上了职业化规范化的道路。如此一来,社会看待直播打赏的目光也要变化,它与西方部分国家接受服务给予一定比例的小费一样,既是一种受众的情感表达,也是一种正常的消费现象,是主播们的劳动所得。主播们的正当收入不应被污名化,对于打赏的管控应尊重市场规律,兼顾各方利益。
就眼下出现的一些乱象而言,确实应当治理。如何管理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考验着直播平台的智慧。从抖音给出的方案看,既制定了警告、中断、短期回收直播权限、无限期回收直播权限等梯度处罚,也给出了单场直播间收入冻结、延迟结算、限制提现周期、直播账户禁止提现等经济处置手段,兼顾了精细度与惩戒性,为行业提供了一个重要参考。
但也要看到,平台只是规范打赏经济的一个抓手,责任也不能无限泛化。比如,直播具有即时性等客观特征,再细致的方案也难以实现“滴水不漏”;一些主播与受众可能在线上站内进行隐晦沟通,并转至其他社交媒体沟通或线下见面等情况,这些情况超越了平台视野,等等。这个意义上,平台不是全知全能,如果一味让平台为乱象买单,不仅可能抑制行业创新活力,更可能损害主播群体的合法权益。
从长远来看,更好引导打赏经济良性发展,还是要形成多方联动的协同治理模式。相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特别是针对未成年人打赏、诱骗直播打赏等争议问题在法律层面作出更细致精准的论证,为行业治理提供制度保障,在打击涉嫌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时强化部门联动。同时,广大网络用户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增强理性消费意识,合理设置消费额度。说到底,从监管部门,到直播平台,从广大主播到普通网友,都行动起来、形成合力,才能推动直播行业向上向善。
来源:凝静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