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宽广、辽阔、深沉、静谧的大草原,万物共生互补世代繁衍,生生不息。在牧民心目中,大自然就是长生天,必须敬畏。此外,游牧文明的神奇还在于其文化的多样性、流动性以及对世界的影响。当然,身为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人也不得不被裹挟着进入现代化浪潮,传统与现代碰撞后,内蒙
新游牧时光——饶永霞摄影作品展
学术主持 | 张国田
策展人 | 胡国庆
时间 | 2025.3.8-4.6
地点 | 九月艺术馆(深圳龙岗坂田手造街)
在宽广、辽阔、深沉、静谧的大草原,万物共生互补世代繁衍,生生不息。在牧民心目中,大自然就是长生天,必须敬畏。此外,游牧文明的神奇还在于其文化的多样性、流动性以及对世界的影响。当然,身为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人也不得不被裹挟着进入现代化浪潮,传统与现代碰撞后,内蒙古草原深处自然会呈现出一番别样的面貌。
如今,三分之二以上的蒙古族人已经告别传统游牧方式进入农耕化生活,但仍约有100万人保留着以放牧为主的生活方式。我们能寻找到的最原生态的牧民生活和日常劳作,依然会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皑皑白雪中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垛、装满干草的加长大货车既意味着牛羊数目大增,也凸显着草场短缺及饲养成本的增加;从密不透气的高压电网前奔跑而过的马群、高耸入云浓烟滚滚的烟囱前走过的低头吃草的牛羊,以及喷吐着白烟层层垒砌的金矿,好似哪个场景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以现代游牧方式为前景一应俱全的冬季牧场、雪地里滞留的旅游大巴、监控摄像头下掉队的羊、冬季那达慕上穿着时髦手拎LV包的牧民,等等,皆是我眼中当下草原风貌的瞬间和细节。
想来,我14次的草原行走及共情时的咔嚓声,无论展示的是陌生的熟悉还是熟悉的陌生,皆因爱之深关之切。我住过最原生态的蒙古包,穿牧民干活时穿的袍子和毡靴去拾牛粪,亲历杀羊宰牛,参加过那达慕、祭敖包、草地婚礼,还会像很多本地人一样蒿草过敏……这一个个故事,在CCD像素里演绎成我心中的某种情愫。我欣赏草原人豁达豪迈的胸怀。《狼图腾》中描述的鄂伦大草原是我心中最美好的向往,无论何时我都希望这片土地好好的!倾听草原的声音,我深刻理解了前行及不遗忘的最好方式就是反思。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未知的领域,我踏上寻找的旅程,一次又一次走进草原,走进这片温暖而坚定的土地,持续关注我心中的新游牧时光。
文并摄影/饶永霞WORKS展/出/作/品
饶永霞,现居深圳,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作品《草原草原》2020年获“第三届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双年展金收藏奖,2021年入选第28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艺术;作品《新游牧时光》2024年5月入选第七届“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展,9月获2024第24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评审委员会大奖。
RECOMMENDED封面:二号营地,尼泊尔阿玛达布朗峰,2015年。
摄影:龙江
点击封面图/进入微店/购买本期杂志
FEATURES专/题
草原,草原
——一片存在,这样生活,那种精神
草原印象
文并摄影/周聚丰
雪境阿巴嘎
文并摄影/郝志广
草原之诗
文并摄影/向荣
草原—我心中的故乡
文并摄影/黄龙奇
苏尼特草原
文并摄影/董小珉
新游牧时光
文并摄影/饶永霞
草原牧歌
文并摄影/黄虹
蒙古族剪发礼
文并摄影/闫淑珍
摄影中的草原精神
文/何汉杰
评论摘编
文/鲍昆 那日松 张辉
来源:中国摄影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