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2日,朝鲜电视台播了一段震撼视频:朝鲜士兵在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和乌军作战的画面。视频介绍说,人民军少校赵哲元带着11名特种兵, 打退了6次进攻, 最后弹尽粮绝, 拉响“光荣弹”集体自尽, 没有一人被俘。画面里, 那些年轻的士兵手牵着手, 呼喊着“祖国万岁
8月22日,朝鲜电视台播了一段震撼视频:朝鲜士兵在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和乌军作战的画面。视频介绍说,人民军少校赵哲元带着11名特种兵, 打退了6次进攻, 最后弹尽粮绝, 拉响“光荣弹”集体自尽, 没有一人被俘。画面里, 那些年轻的士兵手牵着手, 呼喊着“祖国万岁”走向死亡。与此同时,平壤机场上,金正恩面色凝重地迎接阵亡官兵遗体,亲手抚过每一副覆盖着朝鲜人民军军旗的灵柩。
去年8月,金正恩下令朝军赴库尔斯克参战,并且说“美西方侵俄就是侵朝”,要求“保卫库尔斯克”!朝鲜共派出15000多名特种兵,是精锐中的精锐。主要作战任务就是配合俄军收复库尔斯克,还承担了“攻坚巷战”和“反无人机战”等最艰难的作战任务。
这些朝鲜军人的英勇事迹和牺牲精神让人震惊,41岁的朝鲜军官卢南石,为了炸掉乌军的机枪火力点,抱着整捆的手榴弹冲锋,身中16枪后,引爆手榴弹和乌军同归于尽。38岁的朝鲜军官金哲基,在被乌军无人机炸断一只胳膊后,仍不下火线,为了掩护战友撤退,用自己的身体去挡住敌人机枪子弹。22岁的朝鲜士兵李光恩,身受重伤,为了阻止自己的战友冒险营救自己,毅然拉响“光荣弹”。在只炸掉了一只左臂的情况下,又用右手艰难举起光荣弹,抵在自己的头上引爆。20岁的朝鲜士兵林弘南,为了帮战友开避一条安全通道,义无反顾地冲向雷区,壮烈牺牲。
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副局长瓦迪姆说:“朝鲜军队学习能力很强,他们通过实战积累了“火炮与无人机协同作战、无人机运用、电子战及侦察技术”等现代战争经验。”朝鲜军人战术素养很高,有着严格的战术纪律,5名朝鲜士兵的战斗力相当于10名俄罗斯士兵。他们有惊人的战斗意志与牺牲精神,宁愿拉响光荣弹也不当俘虏。
而事实上也是如此,被乌军抓获的朝鲜军人战俘,有真实凭据的也就区区两个,其中一个是被炮弹震晕了,当了俘虏。另一个是在准备拉响光荣弹时,手臂被打断了,当了俘虏。正是在朝鲜军人帮助下,俄罗斯在今年4月,全面收复了库尔斯克州。我们不歌颂战争,但朝鲜军人在俄乌战场上的勇猛表现,却值得我们尊重。
很多人不理解, 这仗又不是保家卫国, 朝鲜士兵为什么要去几千里外的乌克兰拼命?这或许不是什么“国际主义精神”, 而是一场用鲜血和生命做抵押的, 关乎国家生存的豪赌。 这背后, 是朝鲜被逼到墙角后, 一种极端现实的生存盘算。朝鲜为什么非去不可, 自从苏联没了, 朝鲜就跟断了奶的孩子一样, 日子过得紧巴巴。国际制裁越勒越紧。能源, 粮食, 技术, 样样都缺。俄乌冲突就成了它眼里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俄罗斯缺什么?缺炮弹, 更缺敢拼命的填线兵员。西方以为能靠消耗战拖垮俄罗斯, 没想到, 普京在东边找到了一个“无限弹药库”和“兵源补充地”。朝鲜缺什么?缺石油, 缺粮食, 缺外汇, 更缺现代化战争的技术和经验。它的军队已经七十多年没打过大仗了, 战术思想和装备水平都跟不上时代。
于是, 一笔冷酷到极致的交易就达成了:用人命换技术, 用炮弹换石油。 朝鲜士兵的工资和抚恤金, 直接变成硬通货进入国库。士兵在战场上流的血, 变成了俄罗斯转让的导弹技术, 卫星导航和核潜艇图纸。甚至, 俄乌战场成了朝鲜军队最好的“免费练兵场”。在这, 他们能亲身体验北约的无人机, 电子战是什么玩法, 这些用生命换来的经验, 比在自家山沟里演习一百次都宝贵。
所以, 这趟浑水, 朝鲜不是想不想蹚, 而是不得不蹚。与其在制裁中慢慢窒息, 不如上赌桌搏一把。从国家层面看, 这场仗的输赢和朝鲜的国运是深度绑定的。他们很清楚, 如果俄罗斯倒了, 下一个被全面围堵, 甚至被“解决”的, 就是自己。所以, 与其说是给俄罗斯卖命, 不如说是给自己的明天卖命。 这种唇亡齿寒的危机感, 才是他们战斗意志的根本来源。
来源:华山穹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