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河市地处燕山山前平原地区,地势北高南低,自北向南倾斜,按地形地貌特点,可分为低山丘陵、平原和洼地。一年四季分明,风调雨顺,气候温和宜人。
(张德敏 整理)
三河市地处燕山山前平原地区,地势北高南低,自北向南倾斜,按地形地貌特点,可分为低山丘陵、平原和洼地。一年四季分明,风调雨顺,气候温和宜人。
三河位于京、津交界地带,与北京仅一河之隔。这里的方言属于北京官话。其方言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北京话的影响,但仍然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词汇。主要有:口头用语类、动物类、日常生活类和日用物品类等。
◆日常称谓用语
父亲——爸爸、爹爹、老爷子
母亲——娘、妈妈、老太太
继母——后妈
伯父——大爷
伯母——大妈、大娘
叔父——叔叔
婶母——婶子
祖父——爷爷
祖母——奶奶
岳父——老丈人
岳母——丈母娘
丈夫——男人、当家的、孩子爹、爱人、
妻子——老婆、屋里的、孩子妈、媳妇、那口子、爱人
儿子——小子、少的、学生
儿媳——儿媳妇
女儿——姑娘、丫头、闺女
女婿——姑爷
公公——公爹、老爷子
婆婆——婆母、老太太
姑母——姑妈
外祖父——姥爷
外祖母——姥姥
舅父——舅舅
舅母——舅妈、妗子
妻姐——大姨子
妻妹——小姨子
妻姐夫、妻妹夫——一担挑、连襟、姐夫、妹夫
夫兄——大伯子、哥哥
夫弟——小叔子、弟弟
◆常用口头语
特别好—倍儿棒、盖了、没治了
流行——时兴儿
害羞——怕寒碜
动弹——咕嚷
讨厌——膈应
走了——颠了
稀少——不点儿
坚实——磁实
地方大——宽敞
背着——嘿儿喽着
难看——寒碜
笨人——傻不拉几
可能——兴许
玩——弯儿
堤坝——大埝
差不多——不大离儿
怪不得——怨不得
差不多——不大离儿
怪不得——怨不得
坏——难揍
羞耻——没羞没臊
闻闻——听听
打嘴巴——拨搂子
洗洗——妈瑟妈瑟
快——紧(麻)溜儿
麻利——刷利
打——乖的乖的
结实——磁实
早晨——清早歇、早起儿
晚上——傍晚么场
前天——前儿个
大前天——先前儿
今天——今儿个
明天——明儿个
昨天——夜儿个
后天——后儿个
大后天——外后儿
上午——前门晌儿
中午——晌午
午休——歇晌
下午——后半晌儿(半后晌儿)
傍晚——帮黑届儿
◆日常生活用语
太阳——日爷儿、日头
月亮——后天爷儿
日历——月份牌儿
天刚亮——蒙蒙亮
滑冰——打滑擦、打滑溜
踩拔——拔只拔只
吃点东西——垫巴垫巴
熬粥——搽粥
好吃不——好吃之哪
回家——家走
安静--消停
发怒--撺儿了
后背——后脊宁
鼻屎——㴰嘎倍儿
眼屎——吃磨乎
上学——上学(xiáo)
说话太多——磨磨叨叨
逞能——臭显白儿
操行——机吧人(口头语儿)
堂屋——外屋地
里屋——里头
阴凉地——背旯旮
什么时间——多会儿
太阳落山——天擦黑、日爷落
傍晚——傍黑儿
捉迷藏——藏猫猫儿
鼻涕——浓带
口水——哈拉子
嘴巴——腮帮子
走人——滚犊子
走了——颠了
搅动——攉弄
哭哭啼啼——咧咧
劝诱——撺掇
翻腾——折腾
摆弄——鼓捣
收拾——拾掇
打扮——捯饬
滚动——骨碌
啰嗦——絮叨
自言自语——嘟嘟囔囔
小声说话——叽叽咕咕、嘀咕
大声说话——咋咋呼呼
打听——稍听
胡说——瞎扯
能说——白呼
夸赞——显摆、显媚
惹事——捅娄子
散伙——散烟
竖立——支棱
低头——搭拉脑袋
受批评——挨撸
怪主意——幺蛾子
被重视——香饽饽
没人管——夜征
外行人——二五眼、二把刀
顽皮——嘎
随便——大大咧咧
马唬——马大哈
笨人——傻不拉几、掰不开镊子
稳重——踏实
稳当——消停
以势压人、逞强——耍光棍
坏主意多的人——一肚子坏水
不干净——邋遢
没办法——没辙
对立——杠上了
可耻——坷碜
受骗上当——骑瞎驴
死心眼——死硬
事情没办好——褶子了
事没办成——黄了
为难——嘬瘪子
可以——中
不行——没门儿
完蛋——吹灯
特别热——贼热
火旺——冲
糟糕——崴泥
特别多——海了、老鼻子了
难办——够呛
稀少——不点儿
相符——对茬
可能——兴许、备不住
合得来——对劲
差不多——八成
危险——玄乎
来得及——赶趟
◆日用物品用语
手电筒——电棒儿
熬粥——搽粥
水桶——水筲
手电筒——电棒
院子——当院儿
篱笆——寨笆
大门——稍门儿
火柴——起灯儿
卫生间(厕所)——茅房
香皂——香胰子
肥皂——胰子
土簸箕——土托子(收垃圾)
天热——闷疼
理发——推头
脏——埋汰
打火机——自来火
自行车——洋车
笤帚——扫把儿
米饭——干饭
没正经——没溜儿
院子——当院儿
大街——当街
舒服——得劲儿
害怕——草鸡、怂了
不要——嫑
讨厌——膈应
亲戚——且
流行——时兴儿
适合——可嘚了
土块——土坷垃
短裤——大裤叉子
行李(被褥)——铺盖
马甲——坎肩儿
破布——铺尺儿
外债——窟窿
塑料编制袋——蛇皮袋
水泥——洋灰
手套——手巴掌
摩托车——电驴子
苏打——起子
◆动物类用语
公猪——跑懒子
母猪——老克猪
半膘猪——克朗
种公羊——爬子
母鸡——草鸡
蝙蝠——圆屁股
蛇——长虫
壁虎——歇里虎子
蝴蝶——浮蛈儿
臭大姐——臭姑娘子
蟾蜍——蚧嘎、懒蛤蟆
蝉——热热(大个的)
蝉——二瑟(小个的)
蝗虫——蚂蚱
青蛙——蛤蟆
麻雀——家巧儿、家仓、家贼
泥鳅——泥巴钻子
小鱼——小麦穗儿
天牛——花妞儿
蜻蜓——妈灵儿
蝌蚪——蛤蟆蝌子
河蚌——蛤喇
蚯蚓——蛐蟮
蟋蟀——蛐蛐
椿象——臭大姐
蝼蛄——蝲蝲蛄
跳蚤——个子
蜻蜓——蚂躏
瓢虫——花大姐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独特的地域文化标识。方言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文化的精髓,是特定地区方言紧密相连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内涵,反映着民族文化的基础和精华。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地理、民俗和社会信息,反映了特定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人们交流的工具。方言具有多样性与地域特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传承方言文化有助于维护文化的丰富性,保持语言的多样性。
地域文化的根脉。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不仅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承载着一座城市或地方的历史底蕴和独特魅力。民俗方言词不仅仅是语言符号,还应看作是具有象征作用的民俗符号。
方言文化的传承。方言不仅能够拉近人们之间的文化认同,能够增强百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进一步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语言学术研究价值。方言与民俗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带有很强的地域性。方言中独特的方言词,对于民俗的形成和巩固具有很强的聚集和凝结作用。因此,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也是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来源:笑料百宝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