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拉开吉兜频道主理人朱翠妍的样品箱,仿佛打开了一代番禺人的青春记忆。三套不同时期的番禺校服被微缩成巴掌大的冰箱贴和钥匙扣,蓝白相间的配色、标志性口袋、绣着“PYE”字样的校徽绶带……每一个细节都精准击中“90后”“00后”的集体记忆。
在“文创+”的浪潮中
城市记忆的载体
正变得愈发小巧而温暖
在番禺
一群文创人正悄然行动
他们以插画绘深情
以微缩塑光阴
将番禺的风物与故事
轻轻放入掌心、“贴”在身边
……
文创破圈
她把番禺校服变成“随身记忆”
一拉开吉兜频道主理人朱翠妍的样品箱,仿佛打开了一代番禺人的青春记忆。三套不同时期的番禺校服被微缩成巴掌大的冰箱贴和钥匙扣,蓝白相间的配色、标志性口袋、绣着“PYE”字样的校徽绶带……每一个细节都精准击中“90后”“00后”的集体记忆。
朱翠妍介绍校服文创作品
作为土生土长的番禺人,朱翠妍除了大学去外地求学,其余时光均在番禺度过。如今工作也扎根于此,而她与文创的交集,始于一份藏在心底的校服情结。“我们这一代对番禺校服特别有感情,哪怕外人觉得不好看,在我们心里它就是最特别的存在。”她笑着说,学生时代的校服裤舒适度极高,即便毕业上班后,自己和朋友仍会时常穿着。
番禺校服系列文创作品
小红书上的粉丝也常留言表达对校服的喜爱,有人在评论区分享自己当年的校服故事,有人晒出老照片,有人回忆穿着校服的校园时光,这份共鸣让她萌生了将校服做成文创的想法。
精准复刻“迷你校服”
连接情感与认同
虽是“文创新人”,涉足该领域仅一年多,但凭借多年平面设计与包装设计的专业积累,她的创作效率与精准度兼具。从构思到完成三套番禺校服系列文创,仅用了五天时间。“三套校服分别对应不同时期:校服统一后的第一套、我们90后上学时的一套,还有现在的新款。”她细致地介绍着作品差异:第一套校服的初中款有口袋,高中款无口袋,纽扣细节也略有不同;“90后”记忆中的款式里,高中男装夏装、初中夏装的版型藏着青春印记,如今的新款区分了小学、初中的男女装,连早年小学的橘色校服也被纳入设计。
第一套、第二套番禺校服
第三套番禺校服
为了还原真实,部分款式的灵感还来自网友提供的老照片,校徽设计更是贴合番禺本土特色,采用番禺教育“PYE”的统一标识。令朱翠妍意外的是,番禺中学摄影社曾通过线上平台主动联系,定制了两百套印有专属校徽的钥匙扣。“这让我意识到,校服文创不仅是情怀载体,更能成为连接校友与母校的情感纽带。”朱翠妍说。
朱翠妍参加线下文创摆摊活动
在朱翠妍看来,这些迷你校服文创的核心价值,在于唤醒集体记忆。“销量最好的还是我们90后那一代的校服系列,可能这个群体对在地认同感更强。”目前,她主要通过线上平台推广产品,偶尔参与契合风格的线下文创摆摊活动,当被问及为何对番禺校服题材如此执着时,她拿起一枚冰箱贴细细摩挲:“你看,这不只是件商品,而是我们走过的青春,是番禺的文化密码。”
跨界转型
他把二十年光阴融进番禺风物
“把番禺的风物装进掌心,只需要一块三厘米见方的冰箱贴。”黄伟贤将岭南印象园冰箱贴置于掌心,水上舞狮、荔枝、粤剧角色在同一幅画面里跳跃。三年前,他还是电子工程师,如今他是诗宇文创的主理人,用插画的形式,把对番禺的情感揉进文创小物,让城市记忆拥有了可携带的温度。
黄伟贤展示“番禺拾景”文创作品
黄伟贤的文创之路,始于一场跨界与一份热爱。此前深耕电子行业的他,因对番禺非遗文化、岭南建筑与园林的浓厚兴趣,毅然转型投身文创领域。“番禺有10个国家A级景区,美食汇聚,还有三雕一塑、一彩一绣等深厚文化底蕴,值得深挖的东西太多了。”他坦言,看到其他城市推出成套地标明信片,又恰逢番禺举办“禺你同游”活动,便萌生了打造“番禺拾景文创”的想法,希望让更多人看见番禺的独特魅力。
“番禺拾景”明信片
“味在番禺”冰箱贴
为了让每一件作品都精准传递岭南韵味,团队在创作前期下足了功夫。黄伟贤在番禺生活20年,对余荫山房、沙湾古镇等景点熟稔于心,但创作时仍会多次实地走访,抠细节、抓特色。在沙湾古镇的设计中,他们融入飘色、姜撞奶、广东音乐、鱼灯等非遗元素,在构图和谐的前提下,最大化呈现在地文化。从构图起稿、上色到印制包装,一套作品落地往往需要四五个月,“每个景点的特色都要精准提取,既要好看,又要能勾起回忆”。
情感翻译
让文创成为流动的城市名片
目前,诗宇文创已推出冰箱贴、明信片、八音盒、景点打卡本等多类产品,满足不同人群的爱好需求,有人偏爱明信片盖章的仪式感,有人喜欢冰箱贴“贴在身边”的便捷;而耗时三个月打造的余荫山房八音盒,更是团队的诚意之作。作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设计团队把余荫山房“藏而不露、缩龙成寸、一步一景”的纵深浓缩进小小的立体转盘,全方位还原岭南园林景致特色,突破了平面文创的局限。
沙湾古镇主题的冰箱贴
余荫山房主题的冰箱贴
宝墨园主题的明信片
“文创不是复制地标,而是把情感翻译成物件。”有客户看到余荫山房小姐楼的图案,回忆起小时候坐船来番禺的经历;也有游客为了收集一套冰箱贴,专程来番禺打卡景点。“我们的文创,对本地人是唤醒记忆,对游客是‘把番禺带出去’。”黄伟贤说。
黄伟贤展示创意草图
谈及下一步设计思路时,黄伟贤表示诗宇文创会坚持深挖番禺本土IP,延续“拒绝同质化”的创作理念。“我们要让传统IP焕发年轻的生命力。番禺的文创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只要一步一个脚印,总能做出让市场认可、让大家记住的作品。”在黄伟贤眼中,这些掌心大小的文创,不仅是艺术品,更是他对番禺最深的情怀表达,也是留住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他始终相信,文创的终点不是产品,是让更多人因为一个冰箱贴、一张明信片,愿意走进番禺,再把故事带走。
不同形态的小小物件共同承载着番禺人对这座城的深情。朱翠妍与黄伟贤,正以各自的方式,将记忆转化为可触碰、可携带、可传播的物件。它们不只是一块冰箱贴、一个钥匙扣,更是一张张流动的城市名片,轻声邀请每一个遇见的人:来看一看番禺,把这里的故事,带去更远的地方。
来源:广州番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