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 | 半年报透视中国平安新征程:数字化转型进入3.0智能时代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8 09:14 1

摘要:8月27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召开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半年报业绩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平安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777.32亿元,同比增长3.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

首份A股上市险企半年报出炉。

8月27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召开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半年报业绩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平安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777.32亿元,同比增长3.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0.47亿元。中期现金分红提升至每股0.95元,同比增长2.2%。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同比大增39.8%。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实现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3.1%,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

随着保险业转型迈入深水区,中国平安今年上半年则交出了一份AI浓度含量颇高的半年答卷。

3月5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再一次强调,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在2025年中报致辞中,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则提到,“如何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改革创新,为社会民生提供更高品质、更具性价比的金融、医疗、养老服务,是我们时刻思考的问题。答案是,夯实AI技术底座,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突破传统金融、医养服务‘时间、空间、成本、效率’限制,进一步优化金融、医疗、养老资源配置。”

实际上,在AI赋能的时代浪潮中,金融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1.0信息化、2.0数字化之后,中国平安的数字化转型已经进入3.0智能化时代。目前,中国平安已搭建通用模型、垂直领域模型、应用模型三层大模型体系,打造拥有海量数据的金融数据库、医疗数据库,将系列AI产品及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综合金融及医疗养老业务。

中国平安副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郭晓涛当天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数字化将颠覆传统金融商业模式,数字化转型一直是平安最重要的系统化战略构成之一。中国平安一直重视投入AI创新,在战略上主要看场景、算法、算力、数据四个核心要素。整体战略上,中国平安的智能营销、智能服务、智能运营、智能管理、智能经营“五智”战略全面升级,核心逻辑是AI in ALL,用AI重构整个业务的价值链。

他还表示,中国平安在核保,定价,理赔,医疗,养老等的垂域优势明显,AI也在赋能主业的同时实现成本的降低,以车险为例,AI的赋能让车险实现了三年运营成本率下降近1个百分点。今年,自研大模型达到67个,新增14个,2.3万个智能体在全集团广泛应用,全集团超过20%的员工在应用智能体。未来,随着持续投入和AI赋能的持续创新,“五智”战略还将产生显著效果,不仅在客户体验、降本增效,同时还将全面提高产能。

中国平安的未来投资前景也备受市场关注。此前,摩根大通发布研报称,将中国平安评级升至“增持”,目标价由50港元上调至70港元。其表示,中国平安去年主要财务指标表现超出该行及市场预期。同时,公司去年每股总股息2.55元人民币,同比升5%,超出该行及市场预期。招商证券研究称,截至8月26日中国平安在A、H股的TTM股息率分别为4.19%、4.84%,处于上市同业较高水平。

AI引擎,数字化运营全面进阶

当前,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金融业生态。

从成立之初就深植科技基因的中国平安,正乘着人工智能引领的浪潮,在这场中国资产价值重估的变革中锋芒毕现。“科技”为战略高度、在AI科技驱动下,将2025年开年首要任务定为“全面数字化战略”。当前,中国平安正在加速推进全面数字化运营。

郭晓涛在发布会上进一步阐释,中国平安的优势则体现在垂域优势,一方面在算法上底层用的是开源市场上最先进的大模型,另一方面在垂直领域,不管是金融的核保、定价、理赔、运营、管理,以及医疗养老垂直领域都有自研的大模型,有自建的海量数据库。通过海量数据,加上垂域大模型,让数据飞轮转起来,带来了强大的竞争优势,这是平安的强大垂域优势。

他举例说明,在车险的成本上面通过智能体的应用,通过数字化的应用,在整个核保、理赔、营销、作业各个层面三年来成本降低了一个百分点。2025年平安的自研大模型达到了67个,新增了14个,智能体在全集团广泛应用,有2.3万个智能体,全集团超过20%的员工正在用智能体帮助处理日常工作。

瑞银在研报中指出,中国平安拥有强劲的数据基础设施、特定领域人工智能模型的基础以及专门的人工智能开发团队,已利用AI优化营运,上看平安H股目标价至60港元。

站在浪潮前沿的AI科技,正在拓展场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据2025年中报披露,中国平安已通过AI技术实现业务决策与流程的智能化,借助AI与人工协同,缩短响应时间,提升服务精准度与质量,提供全天候7×24小时在线服务,从而显著提高客户服务效率。数据显示,寿险垂域模型准确率93%、垂域模型推理速度加快16%、垂域模型推理资源效率提升100%。

场景、算法、算力、数据四大核心能力正成为中国平安的AI引擎。场景维度,截至2025年6月末,中国平安大模型调用次数达8.2亿,较2024年全年比增130%;全链路B端超650个场景应用。算法维度,中国平安的自研多模态单调对齐、GenAI框架、RL算法等多项先进技术,累计发表论文超‌460篇‌,垂域模型共‌67个‌‌。算力和数据维度,中国平安已实现“智能调度、集约高效”,云化率‌98%‌,且有“千卡规模算力集群”,兼具规模与密度双重保障;聚焦“高质量、高精准”数据;金融库含‌3万亿文本语料‌,覆盖‌2.47亿客户‌,医疗库:含‌2千亿医疗语料‌,超‌14亿问诊记录‌。

此外,科技驱动,也需要人才先行。7月29日,中国平安已聘任王晓航出任集团CTO(首席技术官)兼平安科技总经理。这是中国平安首次设立CTO一职,体现了公司对数字化战略的重视,助力中国平安提升AI技术研发与应用,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

中国平安表示,王晓航的加入,有助于平安全面提升AI技术研发与应用水平,推动自研大模型与大数据开源平台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数字化经营、数字化运营、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营销、数字化服务”五大体系,为进一步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并行、科技驱动战略,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智能全域,服务创新持续升级

唯有扎根于真实的场景土壤,科技方能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AI才能在应用实践中散发光芒。中国平安持续推进“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并行、科技驱动战略。当前中国平安AI科技正在赋能全场景服务,持续推动创新服务体系变革,打造全方位服务体系。

郭晓涛表示,中国平安对于科技的定位一直非常清晰,集团的战略发展方向是“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科技则是支撑的底座,核心定位是赋能。“我们现在及未来的科技投入,都是基于如何让科技手段进一步去提高金融主业和医疗健康养老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主业创造价值。”

中国平安2025年中报中阐释,科技赋能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赋能主业为核心,推动全集团经营管理模式从“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转型,实现金融、医疗、养老等领域的业务场景应用落地,为打造金融顾问、家庭医生和养老管家专业能力提供坚实的技术底座,支撑“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发展,实现服务提升、效率提高、成本降低、风险防范,为业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其中,平安好医生推出了全场景、全周期、全生态的AI医疗产品矩阵:基于行业赋能的“有医”平台打造“机+人”、“人+机”系列医疗产品矩阵,包括全原生进化的名医数字分身、AI家庭医生、AI养老管家、AI医务室、AI健管师、AI慢病管理师、AI健康福利官等,让平安好医生的AI医疗底层核心能力惠及整个社会,为广大用户提供“省心、省时、又省钱”的极致服务体验,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医疗健康管理需求。

“平安家医”会员覆盖超3500万人,家医年人均使用频次达5次,为保单用户提供专业持续健康关怀,院前提供7x24小时秒级问诊,精准推荐名医名院,协助预约挂号;院中提供省心省时的“就医宝典”,专人全程陪诊陪护;院后定制“康复指南”并随访复诊,实现“院前精准就医、院中高效治疗、院后安心康复”,满足客户“小病、慢病、大病和疾病”全周期管理的服务需求。

居家安全方面,升级智能适老化设备,安装过程省时,监测设备精准,主动监测长者居家风险;平安管家可进行远程救助指导协助,必要时可急速上门协助核查。目前智能音箱每日人均使用时长达到1.3小时。

依靠AI数字机器人、智能相机识别、AI理赔审核、外部数据互联等前沿技术,中国平安打造“111极速赔”寿险理赔新名片,2025年上半年闪赔占比59%。平安产险实现车代渠道81.2%单件平均一分钟智能出单。

在降低成本方面,通过流程自动化与智能技术,AI替代与辅助人工,中国平安为客户显著降低服务成本。整合金融账户、产品及优质医疗养老资源,通过数据驱动的精准配置与建议,为客户避免非必要支出,实现成本优化。数据显示,94%的寿险保单秒级核保;平安AI坐席服务量约8.82亿次,覆盖平安80%的客服总量。

科技赋能下,车险的三年运营成本率下降近1个百分点。其中,不同业务场景的渗透率均有提升,如AI智能体赋能下,内容创作的渗透率达到50%、咨询渗透率约35%、出单核保渗透率约55%;数字员工赋能下,自动化查勘处理约46%的案件,自动化理赔处理约38%的案件。

从防风险角度看,中国平安通过风险数据分析前移和AI技术相结合,从行为源头为客户有效降低信贷风险。同时,依托智能资产配置,基于大数据和量化模型,帮助客户规避投资风险。通过科技手段持续监督医疗养老服务,统一服务标准,降低客户的服务风险。2025年上半年,平安产险反欺诈智能化理赔拦截减损64.4亿元,同比增长6%。

大模型的研发逐步深入,AI的基座正不断夯实。此前,据中国平安首席科学家肖京透露,平安将聚焦打造一系列工具平台,包括智能体平台,模型训练、蒸馏、推理的工具平台,有了这些平台之后,就能基于各种场景快速打造一个模型矩阵。

“这个模型矩阵是一个快、慢思考结合的、适配各种场景的模型体系,可以更好地与业务结合起来,赋能未来的三类场景。”肖京总结道,“一类是存量的业务场景升级,我们叫作‘老树开新花’;第二类是‘新枝发新芽’,指通过DeepSeek升级以后,可以借助大模型技术覆盖到原来触及不到的业务;第三类是‘沃土生奇苗’,这是基于AI完全从0到1打造的原生应用场景,这三类场景我们会持续深挖。”肖京坦言,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大模型平台、智能体平台的能力,真正做到为业务提效。

截至2025年上半年,平安已经累计研发出67个垂域模型,较年初增加15个。垂域模型推理速度加快,提升16%;垂域模型推理资源效率提升100%。平安智能体已实现规模化应用,全集团部署智能体23000个,超过20%的员工使用智能体处理日常事务。

中国平安的“AI+”属性,市场也开始关注并挖掘。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发布的最新中国寿险行业研究报告,表达了对于寿险行业2024全年业绩的充足信心。其中特别指出,平安是摩根士丹利最看好的首选推荐。其高质量的人寿业务、强健的资产负债表、AI赋能的业务运营、有吸引力的估值及股东回报和对平安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的持续看好,都是摩根士丹利选中平安的原因。

杨川 | 文

AD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 联系方式

投稿、广告、内容和商务合作

newmedia@hbrchina.org

来源:哈佛商业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