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旱直播水稻作为轻简化栽培技术的重要模式,凭借省工、节水、节本等优势,在水稻主产区推广面积逐年扩大。其生育进程具有“前期早发快长、中期易徒长倒伏、后期灌浆时间长”的显著特点,中后期(通常指拔节孕穗期至成熟期)作为产量形成的核心阶段,直接决定有效穗数、结实率与千粒
旱直播水稻作为轻简化栽培技术的重要模式,凭借省工、节水、节本等优势,在水稻主产区推广面积逐年扩大。其生育进程具有“前期早发快长、中期易徒长倒伏、后期灌浆时间长”的显著特点,中后期(通常指拔节孕穗期至成熟期)作为产量形成的核心阶段,直接决定有效穗数、结实率与千粒重三大关键产量构成因素。科学落实中后期田间管理措施,是规避旱直播水稻倒伏风险、抵御病虫害威胁、实现高产稳产的关键环节。本文介中后期管理的重要措施与技术要点。
一、科学肥水调控
(一)精准追施穗肥:兼顾促花与保花,控制无效分蘖
穗肥是决定旱直播水稻穗粒数的核心肥料,需分两次施用,避免一次性重施导致群体过旺。
1. 促花肥施用:在水稻幼穗分化初期(通常为拔节后10-15天,田间50%植株主茎剑叶露尖前)施用,目的是促进颖花分化,增加总颖花数。施肥量需根据群体长势调整:群体适中(每亩茎蘖数25-28万)、叶色正常的田块,每亩施尿素8-10kg+氯化钾5-6kg;群体偏小(每亩茎蘖数低于23万)、叶色偏黄的田块,可适当增加尿素至10-12kg,确保茎蘖生长健壮;群体过旺(每亩茎蘖数超过30万)、叶色浓绿的田块,应减少尿素用量至5-6kg,重点补充钾肥,防止氮素过量引发徒长。
2. 保花肥施用:在水稻幼穗分化中期(促花肥施用后7-10天,主茎剑叶完全展开)施用,核心作用是减少颖花退化、提高结实率。此阶段需控制氮肥用量,每亩施尿素3-5kg+氯化钾4-6kg;若田间出现缺素症状(如叶片出现褐色斑点、叶尖发黄),可搭配施用磷酸二氢钾100-150g/亩(兑水50kg喷雾),补充磷钾养分,增强植株抗逆性。
(二)优化水分管理:按需供水,协调“水-气-肥”关系
旱直播水稻根系分布较浅,中后期水分管理需避免长期深水浸泡导致根系缺氧,同时防止干旱胁迫影响灌浆进程,关键在于“湿润灌溉、间歇落干”。
1. 拔节孕穗期:此阶段为水稻需水临界期,需保持田间湿润,土壤含水量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80%-90%。灌溉时采用“浅水勤灌”方式,每次灌水深度3-5cm,待田间水自然落干至土壤表面湿润后再补灌,避免深水淹没稻株基部,减少无效分蘖萌发。若遇高温干旱天气,需增加灌水频率,确保幼穗正常分化;若遇连续阴雨,及时清沟排水,防止田间积水引发纹枯病。
2. 抽穗扬花期:需保证充足水分供应,促进花粉发育与授粉受精。田间保持浅水层(2-4cm),若遇高温(日最高温≥35℃),可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灌水,降低田间温度,提高结实率;若遇降雨,雨后及时排水,避免花粉被冲刷或稻穗腐烂。
3. 灌浆结实期:水分管理以“干湿交替”为主,促进根系活力与养分转运。每次灌水后待田间水落干,土壤表面出现细裂纹时再补灌,后期逐渐减少灌水量,收获前7-10天停止灌水,确保田间干燥,便于机械收获,同时防止稻谷含水量过高导致霉变。
二、强化倒伏防控
(一)化学控旺:适时喷施调节剂,缩短基部节间
化学调控是控制旱直播水稻徒长、增强抗倒性的有效手段,需把握关键时期精准施用。
1. 控旺时期:最佳施用时间为水稻拔节初期(主茎基部第一节间开始伸长,长度2-3cm),此时喷施调节剂可有效缩短基部1-2节间长度,增加茎秆粗度与壁厚,提高茎秆抗折力。若错过拔节初期,可在孕穗期(剑叶露尖前)补喷,但效果会有所下降,且需减少用量,避免影响穗部发育。
2. 药剂选择与用量:常用调节剂为多效唑或烯效唑,每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30-40g,或5%烯效唑乳油20-30mL,兑水50kg均匀喷雾,重点喷施稻株基部。喷施时需注意:群体过旺田块可适当增加用量(不超过推荐量的20%),群体偏弱田块减少用量或不喷;避免在雨天或高温时段喷施,若喷后4小时内遇雨需补喷(用量减半)。
(二)农艺辅助措施:优化群体与培育壮根
1. 合理疏苗与控蘖:若拔节期田间群体过旺(每亩茎蘖数超过32万),可人工拔除部分无效分蘖(植株矮小、无主茎穗的分蘖),或采用机械轻割方式(割去稻株顶部1/5高度),降低群体密度,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养分消耗,促进主茎与有效分蘖健壮生长。
2. 增施硅肥与钙肥:硅肥可增强茎秆细胞壁厚度,提高茎秆硬度;钙肥可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根系固土能力。在孕穗期每亩施硅酸钠10-15kg,或在灌浆期喷施0.3%氯化钙溶液(每亩50kg),搭配磷酸二氢钾使用,既能补充养分,又能提升抗倒性。
3. 及时清沟理墒:中后期需定期清理田间排水沟(尤其是围沟与腰沟),确保沟深20-30cm,沟宽30-40cm,保证排水通畅,降低田间湿度,减少根系缺氧腐烂,增强根系固持能力。
三、病虫害绿色防治
(一)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时期
1. 纹枯病:主要危害稻株基部叶鞘与叶片,严重时侵染穗部,导致结实率下降。高发期为拔节孕穗期至灌浆期,田间湿度≥85%、群体过旺时易爆发。防治关键期为水稻分蘖末期至拔节初期,以及孕穗期。
2. 稻瘟病(穗颈瘟):主要危害稻穗颈部,导致穗颈变黑、稻穗枯死(“白穗”),高发期为抽穗扬花期,遇连续阴雨、高温高湿天气易流行。防治关键期为破口前3-5天与齐穗期。
3. 稻飞虱:以成虫与若虫刺吸稻株汁液,导致稻株倒伏、枯萎(“虱烧”),高发期为灌浆期,具有“爆发性”特点。防治关键期为若虫高峰期(每丛稻株虫量≥10头)。
4. 稻纵卷叶螟:幼虫卷叶危害,啃食叶片叶肉,导致叶片干枯,影响光合作用,高发期为孕穗期至抽穗期。防治关键期为幼虫2-3龄期(叶片卷苞率≥5%)。
(二)综合防治措施
1. 农业防治:
- 合理密植,避免播种过密导致群体通风透光差;
- 科学肥水管理,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虫能力;
-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与病残体,减少病虫害越冬基数。
2. 物理防治:
- 每亩放置2-3盏频振式杀虫灯(高度1.5-2m),诱杀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成虫,降低产卵量;
- 在稻纵卷叶螟成虫高发期,每亩放置10-15个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雄蛾,干扰交配。
3. 化学防治:
- 纹枯病:每亩用24%噻呋酰胺悬浮剂20-30mL,或30%苯醚甲·丙环唑乳油15-20mL,兑水50kg喷雾,重点喷施稻株基部叶鞘;
- 穗颈瘟:每亩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30g,或40%稻瘟灵乳油80-100mL,兑水50kg喷雾,破口期与齐穗期各喷1次;
- 稻飞虱:每亩用25%吡蚜酮悬浮剂20-30mL,或4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8-10g,兑水50kg喷雾,重点喷施稻株基部;
- 稻纵卷叶螟:每亩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15mL,或10%阿维菌素乳油30-40mL,兑水50kg喷雾,重点喷施叶片上部。
化学防治需注意:选择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水稻收获前7-15天停止用药);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避免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喷施时确保药液均匀,提高防治效果。
旱直播水稻中后期管理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关键环节,需围绕“构建合理群体、防控倒伏病虫害、保障养分水分供给”三大核心目标,精准落实肥水调控、倒伏防控、病虫害防治、水分管理与收获期把控等技术措施。在实际生产中,还需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品种特性及种植模式,灵活调整管理方案,不断优化技术细节,才能充分发挥旱直播水稻的轻简化优势,实现稳定增产与提质增效。
来源:淇泉老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