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9 年,Smirk 最早提出了 R on T 型室早的概念(R Waves Interrupting T Waves),并认为,一定情况时,R on T 型室早可诱发室速 / 室颤(VT/VF)。其后, 不少学者将 R on T 型室早视为 VT/VF
哪些心电图的异常改变标志着室颤的发生?
1949 年,Smirk 最早提出了 R on T 型室早的概念(R Waves Interrupting T Waves),并认为,一定情况时,R on T 型室早可诱发室速 / 室颤(VT/VF)。其后, 不少学者将 R on T 型室早视为 VT/VF 的预警指标。
R-on-T心电图:提前出现的室性早搏,发生在前一心动周期的T波上(波峰、前支、后支)。前一心动周期的T波意味着心室处于易反复激动的易损期,故落在T波上的室性早搏刺激,易导致室速、室颤的发生。
R-on-T心电图
R on T现象及触发TdP
早复极心电图一例:可见下壁导联ST段轻度弓背向下抬高
早复极是指外观健康无心脏形态异常人群出现ST段抬高等表现的心电现象,伴有相关症状者称为早复极综合征。
早复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电图现象,是指至少两个连续导联的QRS波群终末部和ST段起始部交界处的J点抬高≥0.1 m V。
早复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电图变异,大多数无病理意义,不用治疗,但一定要首先将它和器质性心脏病的心电图表现相区别,以防漏诊的发生。但近年来发现,一部分存在过早复极心电图异常表现的患者,也易于发生室速、室颤。
早复极心电图表现
QRS波终末顿挫(A)和切迹(B)≥0.1mV,ST段凹面向上型抬高,T波对称
心室不同部位电位差形成J波的示意图
图中箭头所指即J波
J波综合征(J Wave Syndrome)是以J波为特征的合并致命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症候群。
J波综合征:J波是心电图上介于QRS波与ST段之间的圆顶状或驼峰状电位变化,由瞬时外向钾电流(Ito)介导,是许多临床综合征(如Brugada综合征、特发性室颤和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标志,这些临床综合征统称为J波综合征。
一例先天性长QT综合征的心电图,QT间期长达600ms
长QT综合征:心电图QT间期延长,伴有T波和(或)u波形态异常,临床上表现为室性心律失常、晕厥和猝死的一组综合征,根据有无继发因素将其分为先天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两大类。
先天性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Romano Ward综合征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Jervell Lange-Nielsen综合征,前者听力正常,后者伴有先天性耳聋。目前认为先天性长Q-T综合征由于调控心室肌细胞膜复极化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所致,后天获得性则多由药物或电解质紊乱引起。
一例后天获得性长QT综合征的心电图,伴T波电交替
体表心电图中QT间期的测量。
冠心病:这份心电图上可见AVR导联的ST段抬高,其余导联ST段明显压低,多见于冠心病患者,提示患者冠脉病变为左主干病变或严重的三支冠脉病变,易发生猝死。
所以,当我们在临床上遇见上述心电图时,一定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及时救治!
出处:老李飞麻
来源:丫丫男姐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