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国家“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重点项目,机场按4C标准建设,投资10.66亿元,拟建设1条2500米长、45米宽的跑道,设计年旅客吞吐量4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600吨,计划2027年通航。按照国际民航组织(ICAO)分类,数字“4”代表跑道长度至少180
□滕新桃 殷丽娜 本报记者 吴树江
8月27日,黑龙江鹤岗萝北机场正式开工建设。
作为国家“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重点项目,机场按4C标准建设,投资10.66亿元,拟建设1条2500米长、45米宽的跑道,设计年旅客吞吐量4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600吨,计划2027年通航。按照国际民航组织(ICAO)分类,数字“4”代表跑道长度至少1800米,字母“C”表示可兼容翼展24-36米、主轮距6-9米的飞机,波音737、空客A320等常见民用客机机型均属这一类别。机场通航后可直接连通北京、上海等重要枢纽城市,将填补鹤岗空中交通空白,重塑城市发展格局。
近年来,鹤岗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煤炭为原基础、以石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新引擎、以现代化农业为新支撑、以文旅产业和向北开放为新动能的“四轮驱动”新路径,依托优势资源,转方式调结构,破解“一煤独大”,持续推动产业升级。
鹤岗石墨资源丰富,储量居全国首位,现已探明矿石量22.89亿吨,具有储量大、品位高、质量好、易采选、应用广等突出特点。依托这一战略资源,鹤岗全力打造“石墨新材料产业集群”。2019年,成功引进中国五矿集团,成立了五矿石墨公司,投资70亿元建设石墨产业一体化项目。目前,鹤岗已聚集37家石墨企业,形成从矿山开采到负极材料深加工的石墨新能源材料全产业链。依托石墨高质化利用产业园全力打造具有鹤岗特色的国家级零碳园区。机场选址距亚洲最大单体石墨矿仅70公里,建成后将极大优化高端商务往来与精密设备运输条件,为“中国石墨之城”嵌入全球新能源供应链提供加速度,为鹤岗打造“产业转型示范城”注入强劲动力。
在推动产业转型的同时,鹤岗市委市政府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财政支出超过80%投向民生,努力提高城市人居环境,大力推动城市绿色转型,建设“生态和谐宜居城”。截至2024年末,鹤岗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达43.55%;建成区内共有公园23个、广场24个,口袋公园散落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建成区绿地总面积达到2252.005公顷。其中由原采煤沉陷区、棚户区改造蜕变而成的公园、广场32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59平方米。此外,龙江三峡的壮阔、嘟噜河湿地的珍禽、原始红松林的静谧,以及“东方白鹳最北故乡”的生态名片,共同编织出鹤岗“公园里的家”的城市意象。国家级“避暑旅游目的地”与蓬勃兴起的冰雪旅游项目双轮驱动,推动游客量激增近50%。机场建成后将破解交通瓶颈,更便捷地拥抱全国游客,为鹤岗文旅产业引入强大客流。
在产业转型与生态价值叠加效应下,鹤岗市打出“六优惠、六共享”政策组合拳,为新市民落户鹤岗提供舒适条件,城市宜居吸引力持续释放。商品房销售面积从2019年3.58万平方米飙升至2024年14.7万平方米,2025年二季度同比再增37.1%。2019至2024年,鹤岗市二手房成交量由6953套增至16304套,增幅达134%,市场活跃度持续提升。同时,外地人购房规模显著扩大,2019年购房1134套、占比16.31%;2024年升至5680套、占比34.05%。低廉的生活成本叠加日益完善的公共服务,持续吸引“数字游民”与寻求高性价比生活的创业者扎根,为城市注入新鲜活力。机场带来的高效连通,将进一步打破地理隔阂,使鹤岗“宜居”的城市名片传播得更远。
鹤岗拥有235公里边境线与两个国家一级口岸,机场建成后,将与既有高速路网、佳鹤铁路(动车46分钟直达佳木斯,3.5小时抵哈尔滨)共同构筑起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使鹤岗深度融入哈尔滨“两小时经济圈”,提升对俄边贸物流效率,为跨境旅游、产业协作开辟更广阔的空间,让边境城市的开放潜能充分释放。
机场跑道延伸处,便是城市生长的年轮。如今,鹤岗以机场建设为引擎,正奋力书写从“煤城”到“美城”的拼搏篇章。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