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型评分高会导致死亡率提升吗?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8 01:00 2

摘要:现在的公牛评估涵盖了50多种不同的性状,如果没有选择指数的帮助,要对其进行排名可能会很有挑战性。在查看公牛或母牛的遗传评估时,通常会重点关注一些关键性状。我最关注的性状之一是生存能力,即衡量母牛在其一生中不因各种因素导致死亡的指标。

现在的公牛评估涵盖了50多种不同的性状,如果没有选择指数的帮助,要对其进行排名可能会很有挑战性。在查看公牛或母牛的遗传评估时,通常会重点关注一些关键性状。我最关注的性状之一是生存能力,即衡量母牛在其一生中不因各种因素导致死亡的指标。

当前,牛群中大约有85%的荷斯坦牛能够生存。我们也可以说,大约有15%的荷斯坦牛会在牧场死亡。这个数字听起来可能很高,但对于泌乳牛群而言,5%的年死亡率是相当常见的。通常情况下,奶牛能经历三个泌乳期。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出,15%的终身死亡率是正常的。

我之所以非常重视存活率,是因为它是衡量寿命和健康状况的一个清晰指标。许多人更看重生产寿命,即奶牛在泌乳牛群中的存活时间,这与淘汰率有关。虽然这是重要的信息,但奶牛可能因多种原因从牛群中移除(出售),如繁殖失败、乳房炎、产奶量低、疾病、跛行或其他原因。存活率是一个更简洁的生存指标,因为它只反映了一个单一事件:奶牛是活着还是死了?

不幸的是,一段时间以来,存活率一直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在1990年之前,荷斯坦奶牛的存活率一直在95%以上,到21世纪初,存活率稳步下降到85%左右。从那以后,它一直保持在这个水平。娟姗牛和瑞士褐牛的存活率与荷斯坦牛相似,而更赛牛的存活率则徘徊在70%左右。

除了存活率之外,我还关注体型性状的预测传递能力(PTA)。我们家在县集市上展示牛只,我还担任宾夕法尼亚州4-H奶牛评判队的教练,因此喜欢外观漂亮的牛。很显然,很难找到一头在体型PTA上真正优秀且存活率又不低的公牛。

表1中显示了体型、体高、体深和乳用特征与生产寿命和存活率PTA之间的相关性。这些相关性是基于自2015年以来出生的近17000头荷斯坦公牛的数据得出的,这些公牛均已注册于一家人工授精公司,选择这四个性状是因为它们往往与存活率的相关性最强。另一方面,乳房和肢蹄部性状的相关性则较为中立。

表1.2015年以来出生的荷斯坦人工授精公牛的体型类型与其存活率和生产寿命的相关性

如您所见,这些性状与存活率之间的相关性相当不利。这些性状也与生产寿命呈负相关,但程度远没有那么严重,尤其是乳用体型,它仅与生产寿命呈轻微的不利相关。这可能是因为棱角分明的奶牛产奶量更高,因此它们被淘汰的可能性较小。

另一种考虑体型与存活率之间关系的方法是,根据体型类别来评估平均存活率。这种关系如图1所示,将公牛按体型PTA分为几个类别:小于0、0至+1、+1至+2、+2至+3、+3至+4以及+4以上。

图1.不同体型分类的平均存活率

如您所见,体型PTA类别与平均存活率PTA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在体型PTA高于+4的13头公牛中,平均存活率为-4.9%,范围在-1.7%至-6.8%之间。换句话说,没有一头体型PTA高于+4的公牛存活率能达到平均水平。只有一头体型PTA高于+3且有泌乳女儿的公牛存活率为正值(+0.2%),它就是Woodcrest King Doc。存活率最低的公牛(-11.3%)体型PTA为2.79,这头公牛是许多获奖母犊的父亲,体格极为高大。

我一直以来的认知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体型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不利。通过查看公牛出生年份与体型PTA和存活率之间的相关性,这一观察结果得到了支持,如图2所示。对于1995年至2000年间出生的公牛,这一关系略显不利,相关系数为-0.15。然而,对于2019年以来出生的公牛,这一相关系数已降至-0.53,很难确切地说出这一趋势为何变得越来越不利,但我们可以推测,其可能已经达到了某些性状组合的临界点。

图2.不同出生年份公牛的体型和存活率的关系

对于娟姗公牛,这种关系并不那么强烈。体型与存活率之间的总体相关性接近零,但乳用体型是个例外。对于平均乳用体型评分高出2分或2分以上的娟姗公牛,其存活率为-0.67。而那些乳用体型评分在-2分或以下的公牛,其平均存活率为+1.06,处于另一极端。

我理解,在展示场上展出的奶牛并不一定要和典型的商用奶牛看起来一样。话虽如此,人们还是希望我们在展示牛中所选择的性状能够补充商用奶牛在牛奶生产环境中所需的健康和适应性。

从历史角度看,我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一直是正确的。例如,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奶牛的产奶量已经翻了一番,同时体细胞数和乳房炎的发病率也有所降低,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育种人员为选育优质乳房性状所做的努力。

我们是否有可能改变对奶牛的评估方式,从而让优质公牛再次对商业育种计划产生积极影响?我认为这是可能的,但这将需要我们对展示型奶牛的评估方式进行有意义的改变。

体型与死亡率之间的对立并非由单一性状所致,而是体高、体深、乳用特性的组合所致。虽然在评分卡上引入了“乳用体强度”类别,试图选育出更平衡的奶牛,但这一努力并未取得显著成效,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对体强度的评估方式。我告诉我的学生,在公牛的育种值中甚至不必费心去看体强度,因为它与体深是重复的——这两个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约为0.90。如果我们坚持将骨架宽的奶牛称为“强壮”,即使它们肌肉很少或体况很差,那么我担心展示型奶牛与死亡率之间的对立将继续加剧。

来源:养牛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