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原文】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翻译】
【杨伯峻】孔子说:“跟着我在陈国、蔡国之间忍饥受饿的人,都不在我这里了。”[孔子的学生各有所长。]德行好的: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会说话的:宰我,子贡。能办理政事的:冉有,季路。熟悉古代文献的:子游,子夏。
【李泽厚】孔子说:“跟随我在陈、蔡两地的学生,现在都不在这里了。德行好的:颜回、闵子骞、冉伯牛、仲弓;会办外交的:宰我、子贡;能办政务的:冉有、子路;熟悉礼仪文献的:子游、子夏。”
【钱 穆】先生说:“以前从我在陈蔡的,此刻都不在我门下了。”德行: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有宰我、子贡。政事:有冉有、季路。文学:有子游、子夏。
【夜辰心得】
这章,有人认为是两章,一章讲孔子想到陈蔡之厄,思念当时的门人弟子;一章是孔子的弟子们记录了四科最出色的十人。朱子认为,两章为一章,前面孔子想到陈蔡之围思念弟子,后面列举了这些弟子的才华特长。
到底哪一种?几位先生都觉得朱子所说较为合理。
先了解一下“陈蔡之厄”。讲的是孔子周游列国到陈、蔡之地,正好碰到吴国讨伐陈国。楚王出兵救陈,听说孔子在此地,派人聘请他。此时,陈蔡两国的大夫知道孔子贤能,担心他辅助楚国更强大,派人围困孔子,一行人断粮七天,随从都生病了。
孔夫子发此感慨之时,大概70岁左右,距陈蔡之厄有些年了,当时的门人弟子一时死散殆尽,都已经不在身边。人们常说“患难见真情”,此言不虚。苦难,人们总是千方百计的避开它,却不知这人世间的美好,多是以苦难为基石。
再说说“四科十哲”,就是源于这章。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其中文学不同于现在的意思,指礼仪文献等。从这四科,可以看出孔夫子的教育理念,以德为先,言语次之,然后政事,最后文学。与夫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相契合。
“十哲”,前十篇里出现过,后十篇更多是印证。简单回顾一下:
颜回不必多说,最受孔子喜爱的学生,“不迁怒,贰过”。
闵子骞以孝闻名,前面讲过“芦衣顺母”的故事,“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冉伯牛的史料不多,一章讲到“伯牛有疾”,夫子感慨“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仲弓即冉雍,《雍也》章以他命名,有人说“雍也仁而不佞”,仁德但没什么口才;夫子说“雍也可使南面”,有帝王之才。
宰我也挺出名,口才很好。白天睡觉被夫子训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子贡多次出现,有名的外交家,后来成了大商人。夫子说“君子器也”,称他是“瑚琏”,宗庙中盛黍稷之器,国家栋梁之才。
冉有谋略出众、能文能武,在季氏做家臣。夫子说“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有治国理政才能。
季路就是子路,豪侠性情,骁勇善战,无所畏惧。夫子说“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也称赞“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穿旧衣与贵富站在一起不觉得羞耻。
子游文科第一,被称为“南方夫子”。夫子曾称赞“吾门有偃,吾道其南”。
子夏传播儒家思想贡献很大,孔子的学说,包括“六经”大多是子夏编撰传下来的。
“四科十哲”的启示,学习要有方向,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个方面勤学修习,集中过于散乱。还有就是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全面发展的时候,也要注意突出特点,释放本性,发挥优势,力争有所突破。
来源:夜辰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