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这座古朴瑰丽的乡镇,正以创建“全域有机”为契机,以打造特色山地立体农业为强劲引擎,立足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推行“一主四辅一特”产业发展模式,深入推动特色产业绿色标准化、有机化,走出一条产业增效明显的“长短结合、优势互补、多元发展”的特色山地立体农
青山苍翠,碧水潺潺,绿树成荫,两当县西坡镇——一个古朴又瑰丽的乡镇,如同一块璞玉,坐落于两当县东部,北秦岭南麓。
如今,这座古朴瑰丽的乡镇,正以创建“全域有机”为契机,以打造特色山地立体农业为强劲引擎,立足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推行“一主四辅一特”产业发展模式,深入推动特色产业绿色标准化、有机化,走出一条产业增效明显的“长短结合、优势互补、多元发展”的特色山地立体农业发展之路,为乡村全面振兴持续注入澎湃的绿色动能。
“全域有机”创建
打造生态富民新样板
位于西坡村金洞崖的“全域有机”示范基地,这里青山环绕、绿水长流,远离尘嚣,森林覆盖率高,土壤肥沃,空气清新,为有机农业发展提供了理想的天然净土。
为保障“全域有机”创建行稳致远,西坡镇多管齐下,在技术支撑上,秉持“自然农法”理念,积极对接上级部门、专业机构及专家,邀请他们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传授有机种植养殖、土壤改良、病虫害绿色防控及科学饲养管理等核心技术;在质量监管上,构建了严格的监管体系,从源头严控种子、种苗、肥料、饲料等投入品,杜绝化学合成物质流入,生产过程全程监控并建立台账,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有机标准;在品牌与市场上,持续擦亮“云屏林草鸡”、“呱呱鸡”、“呱呱蛋”品牌,提升“琵琶崖”绿色认证的市场效益,着力培养乡土网红达人,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拓展线上渠道,同时主动对接专业农产品销售企业推行代销代售,深化东西协作和定点帮扶,构建起全方位“线上+线下+N”的立体运营平台。
通过三年的精心耕耘与转换期,将打造500亩有机花椒,500亩有机苜蓿。当年养殖10000羽有机“五黑一绿”乌鸡,年产100万枚有机绿壳鸡蛋,养殖200头有机黑猪,打造出立体式全域有机示范基地。
“一主四辅一特”并举
山地立体农业焕发蓬勃生机
生态放养鸡——“小蛋鸡”孵出“大产业”。
西坡镇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广袤的森林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下生态放养鸡特色产业。通过组建生态放养鸡联合社、产业联盟,创新“大社带小社、小社带群众”、“小群体·大规模”等灵活有效的养殖模式,广泛动员合作社和农户投身“云屏林草鸡”养殖。一枚枚优质的林草鸡蛋,正实实在在地变成群众增收致富的“金蛋”。
花椒产业 ——“红花椒”晒出“红火景”。
西坡花椒以其醇厚的麻味和持久的香气而声名远播。近年来,围绕特色山地立体农业布局,西坡镇坚持完善基础设施扩大种植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综合效益、倡导标准化生产优化产品品质、唱响品牌提升市场价值。
通过品种优化与科学管护,示范引领,带动全镇花椒产业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品质与产量持续攀升。目前全镇花椒保有量达49万余株,成功注册“兴旺一品红”、“赛红袍”等品牌,昔日的“小小花椒树”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核桃产业——“有机果”抢占发展“新高地”。
走进西坡的核桃园,青翠枝叶间饱满的青果缀满枝头,孕育着丰收的希望。西坡镇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以及全产业链建设上持续发力,秉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思路发展核桃产业。
两当县民乐农业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是其中的佼佼者,自2007年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集林果培育、立体农业研发、农产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拥有“广香玫”和“陇智源”两个商标,建成核桃仁及30余种休闲小食品生产线,并成功运营“陇上民乐”微信小程序、抖音等十多个线上平台及自建商城和直播中心。合作社销售额稳步增长,去年突破600万元。其培育的15000亩核桃早在2015年就通过绿色认证;2019年启动的1000亩有机核桃转换示范基地于2021年成功获得有机认证;2023年,“广香玫”牌核桃仁更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上摘得金奖,成为西坡深耕有机核桃产业、抢占发展先机的有力证明。
中蜂产业 ——“百花蜜”酿就“甜生活”。
西坡山林茂密,野花繁多,花期绵长,是天然的“蜜源库”。在边山村等中蜂养殖基地,一排排蜂箱整齐排列,蜜蜂辛勤飞舞。蜂农坚持传统土法养殖,不添加任何外来物质,酿出的蜂蜜色泽清亮,口感醇厚,带着山花的自然清甜,深受市场青睐。
西坡镇将中蜂养殖作为重点培育的特色产业,通过“党建引领+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推广,努力将“小蜜蜂”做成“大产业”,让这份“甜蜜事业”成为乡村发展的新名片,铺就群众增收的“甜蜜路”。
中药材产业——“苦”药材走出“甜”路子。
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西坡镇积极探索产业转型,将苦参深加工作为特色产业重点培育。苍坪村千亩标准化苦参种植基地里,绿油油的苦参长势喜人。
镇里强化党建引领,巧妙将苦参等中药材种植与撂荒地整治、促进群众就近就业紧密结合,既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更拓宽了群众稳定增收的渠道。苦参抗旱、病虫害少、适应性强,全身是宝,秸秆可生产优质植物纤维,根部能加工饮片、提取高附加值的苦参碱。
为进一步提升产业价值、延伸链条,西坡镇成功引进甘肃参美优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苦参全产业链项目,对苦参进行分拣、清洗、切片、烘干等系统化初加工,显著提升了产品保质期和市场竞争力,并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为群众开辟了新的增收路径。
林麝特色养殖——青山绿水孕育产业效益“软黄金”。
西坡镇始终坚守生态保护红线,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抢抓机遇,科学规划,大力发展林麝养殖特色产业,确保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努力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文旅赋能,山水之间绽放魅力
西坡的魅力,不仅在于蓬勃的产业,更在于其如诗如画的山水风光和独特的人文底蕴。
崖头云海胜境:走进获得“国家森林乡村”称号的崖头村,尤其在骄阳似火的夏日,放眼望去,崇山峻岭间烟波浩渺,云雾时而如轻纱飘逸,时而如波涛翻滚,隐匿其中的村落和山路若隐若现,宛如人间仙境。
琵琶崖景色醉人:深秋时节,秦岭深处的琵琶崖层林尽染,“万花都落尽,山山岭岭红叶烧”,是令人沉醉的红叶观赏胜地。
灵官峡工业遗址公园:这里依山傍水,风景如画,环境清幽,远离尘嚣,是旅居度假、养生康养的绝佳之地。居住于此,可亲近自然,呼吸清新空气,饮用甘冽泉水,品尝绿色有机食材,尽享“春有鸟叫空气好,夏季避暑乐逍遥。秋季红叶漫山果,冬季瑞雪赛北国”的四季之美。
治理夯基,塑形铸魂共筑和美乡村
环境改善擦亮生态底色:西坡镇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突出党建引领。通过“党建+”工作思路,由镇党委牵头,各村(社区)党支部带领,划分人居环境整治“小网格”,形成了“干部带头干、党员主动干、群众跟着干”的良好氛围。坚持“党建+长效机制”,将长效管护纳入村级考核,设立环境卫生整治“红黑榜”进行激励与鞭策。同时,充分发挥“党建+网格化整治”优势,动员党员干部、热心群众、网格员对整治成果保持情况严格监督,确保人居环境治理成效的持久性和常态化。
乡风文明注入振兴灵魂:美丽乡村建设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西坡镇以文明创建为主线,将培育文明乡风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多措并举推动理论宣讲更“实”、产业发展更“活”、人居环境更“美”、乡风民风更“好”、文化生活更“乐”。通过打造坚实的文化阵地、丰富多样的文化载体、培育积极向上的文明新风,将无形的乡村文化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行动,让文明之花在西坡的沃土上绚丽绽放,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从林间欢跑的“云屏林草鸡”产下的“金蛋”、枝头摇曳的“红玛瑙”与“绿翡翠”、蜂箱里流淌出的天然“百花酿”、全身是宝的“中药材”、林下孕育的“软黄金”到崖头变幻莫测的云海仙境、琵琶崖醉人的秋色,西坡镇的“农文旅”融合文章越写越精彩。这些浸润着泥土芬芳、凝聚着山水灵秀与西坡人民智慧的物产与景观,正转化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劲动能。
西坡镇将坚定不移地沿着“全域有机”创建和特色山地立体农业发展之路阔步前行,不断扩大有机产业规模,提升产品品质,完善产业链条,进一步深挖“土特产”的多元价值,矢志实现以有机兴业、以有机富民、以有机强镇的目标,奋力书写西坡更加富足、生态、和谐、美好的锦绣新篇!
01
02
03
监制| 余雅各 责编| 张晓丹编辑| 王敏睿
来源:头头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