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上半年的保险业,一边在经济回暖、资本市场向好中加速前行,一边又在预定利率持续下调、产品结构加速调整、“报行合一”继续深化等变化中迎接各种挑战。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市场环境,身为行业方向标的上市险企发展得如何,将一一呈现在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中。
2025年上半年的保险业,一边在经济回暖、资本市场向好中加速前行,一边又在预定利率持续下调、产品结构加速调整、“报行合一”继续深化等变化中迎接各种挑战。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市场环境,身为行业方向标的上市险企发展得如何,将一一呈现在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中。
8月26日晚间,中国平安披露了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拉开了A股五大上市险企“半年报季”的序幕。从成绩看,2025年上半年,平安整体经营保持稳健,实现营业收入5000.76亿元,同比增长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777.32亿元,同比增长3.7%。
不过,在稳健“成绩单”中,2025年上半年,平安也有一些成长压力。例如,今年上半年,其归母净利润为680.47亿元,同比下降了8.8%;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板块中,代理人活动率同比下降了6个百分点,代理人收入人均每月同比下降了17.3%。
对此,在8月27日举行的业绩发布会上,平安集团相关高管进行解释,例如,净利下滑的背后是短期下滑,受会计并表、港股债转股等因素影响,而代理人方面的下滑,只是暂时的,不要过度解读。
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在半年报中说,“2025年,是平安成立37年来危机感最强、战略推进最深入、服务升级力度最大的一年”。但改革唯艰、创新不易,下半年的平安又将如何把握机遇,维持稳健发展?
业绩有增有减
高管建议不要过度关注短期利润变动
作为平安集团的“主力军”,保险业务的发展一直牵动着整个集团的发展走向,尤其是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的稳定,更是平安集团稳定的根基。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平安集团寿险及健康险板块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524.35亿元,同比增长了2.5%,占整个集团归母股东营运利润的67.46%;实现新业务价值223.35亿元,同比增长39.8%;新业务价值率(按标准保费)达30.5%,同比上升9个百分点。
对于寿险及健康险板块取得的成绩,平安集团联席CEO郭晓涛表示源于三重红利,一是行业趋势,低利率环境下,寿险进入黄金发展期,成为中等收入群体财富配置压舱石,平安寿险所提供的财富保值增值、家庭保障、医疗养老增值服务三重价值具有竞争力;二是多渠道策略改革红利,代理人渠道、银保渠道、社区金融服务渠道多渠道释放成效,银保渠道、社区金融服务及其他渠道贡献了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的33.9%;三是AI 赋能业务的红利,过去持续投入科技,利用AI和数据分析,让销售队伍的获客、留客、迁客及营销转化效率大幅提升。
郭晓涛还表示,行业逐步进入同质化竞争阶段,只有增值服务才能形成差异化优势,而平安立足客户需求,升级“保险+服务”模式,适配满足客户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服务,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保障。
从财险方面看,2025年上半年,平安财险业务板块也表现不错,实现归母股东营运利润100.1亿元,同比增长1%,占整个集团归母股东营运利润的12.88%;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718.57亿元,同比增长7.1%;保险服务收入1656.61亿元,同比增长2.3%;整体综合成本率95.2%,同比优化2.6个百分点,其中,车险综合成本率95.5%,同比优化2.6个百分点。
但需要注意的是,2025年上半年,平安集团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了8.8个百分点,对此,平安集团副总经理付欣解释,这背后有三个影响因素:一是并表了平安好医生,一次性会计处理出现-34亿元;二是发行了港股可转债,可以说是“幸福的烦恼”,因股价上升导致可转债估值短期下降,转股之后并不影响;三是平安配置了很多股票,“资本利得”不计入利润表,大概有600亿元。
付欣建议投资者对保险企业不该过度关注因投资波动导致的短期利润变动,应更关注营运利润变动。
医疗养老战略纵深推进
三方面构筑服务壁垒
通览中国平安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一个很大的亮点在于医疗养老方面。众所周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越来越多的险企踏足康养赛道,中国平安亦不例外,打出了“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并行、科技驱动的战略。这也令医疗养老在其发展中,得到进一步凸显。
据平安方面介绍,其医疗养老战略正在深入推进,且对主业不断进行赋能。具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平安实现健康险保费收入近870亿元,其中,医疗险保费收入超410亿元,同比增长3.3%。
平安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医疗数据库之一,截至2025年6月末,AI医生精准诊断覆盖疾病超1万种,诊疗准确率达93%。同时,平安的医疗资源也十分雄厚,平安内外部医生团队约5万人,合作医院数近3.7万家,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100%合作覆盖;合作健康管理机构数近10.6万家;合作药店数达24.0万家,较年初新增超4800家,全国药店覆盖率近36%。海外合作网络覆盖全球35个国家、超1300家海外医疗机构。
平安的医疗养老生态圈既创造了独立的直接价值,也创造了巨大的间接价值,通过差异化的 “产品+服务” 赋能金融主业。截至2025年6月末,在平安近2.47亿的个人客户中,有近63%的客户同时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权益。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客户的客均合同数约3.37个,客均AUM约6.14万元,分别为不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个人客户的1.5倍、4.1倍。
2025年上半年,平安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覆盖寿险新业务价值占比近七成,其中,医疗健康权益客户新业务价值占比约27%,养老权益客户新业务价值占比约42%。2025年上半年,超1300万平安寿险的客户使用健康管理服务,其中新契约客户使用健康管理服务占比近67%。
平安方面表示,平安医疗养老生态圈通过三个方面构筑自身的服务壁垒,将差异化的医疗养老服务与作为支付方的金融业务无缝结合,形成独有的盈利模式,即:
通过赋能平安寿险、平安银行等集团内的个人金融客户,作为集团内部的服务供应方产生收入;通过与平安产险、平安养老险、平安健康险等公司的企业补充保险等产品相结合,为企业客户提供员工健康管理服务带来收入;通过打造旗舰互联网医疗平台、自营医疗机构以满足国内中高端群体的医疗养老需求,从而带来长期收入。
全面AI化
科技赋能力量持续提升
“我们将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大胆运用科技进步之力,赋予金融新的使命”,马明哲在致辞中如是表示。
随着保险数字化转型步入深水区,科技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不再是简单的“锦上添花”,而是将其视为业务发展的新动能、抬高竞争壁垒的利器。对于平安而言,科技已成为其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据悉,早在数年前,平安就提出 “要成为全球数字化创新及运用的领先者之一”,要运用科技之力将保险保障、极致服务送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客户身边。而且,从当下来看,平安的科技实力已走在行业前列。
从中国平安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看,平安的数据库沉淀已达到30万亿字节数据,覆盖近2.47亿个人客户,积累超3.2万亿高质量文本语料,31万小时带标注的语音语料,超75亿图片语料,语音、语言、视觉大模型场景准确率领域内领先。2025年上半年,平安大模型调用次数达8.18亿,多元场景应用数超650个。
基于此,平安的工作效率得到快速提升,2025年上半年,其寿险保单秒级核保占比94%,2025年上半年闪赔占比59%。通过流程自动化与智能技术,AI辅助人工显著降低了平安的服务成本。2025年上半年,平安AI坐席服务量约8.82亿次,覆盖平安80%的客服总量。
在防范风险方面,平安通过风险数据分析前移和AI技术结合,从行为源头为客户有效降低信贷风险。2025年上半年,平安产险反欺诈智能化理赔拦截减损64.4亿元。此外,AI智能体赋能需求分析、个性化推荐、话术支持等,2025年上半年,辅助平安销售661.57亿元。平安构建 “AI+人工”智能复效派工体系,辅助保单复效提升18%,延续客户保障。
正如郭晓涛所说,平安的AI战略是“全面AI化”,即构建覆盖“智能化营销、智能化服务、智能化运营、智能化管理、智能化经营”的“5G战略”体系。他还透露,平安自研大模型数量已达67个,今年新增14个,平安智能体已实现规模化应用,全集团部署智能体23000个,超过20%的员工使用智能体处理日常事务。
郭晓涛表示,随着AI投入的持续深化,将在客户体验提升、降本增效、销售产能提升等方面取得更显著成绩。
不要用“举牌”描述投资
“三可”原则衡量投资价值
随着资本市场向好,险资在资本市场的动作也活跃起来。就平安来看,2025年上半年,其在资本市场也在加大投资力度,尤其是举牌同业险企动作,更吸引人注意。
对于这一动作,平安集团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表示,其实是看好同业发展,但他表示,不要用“举牌”来描述这些投资,因为“举牌”的动作感太强,太可拍,其实这样的投资只是平安层面的资本配置,希望理性看待。
郭晓涛也表示,需要去理解平安的投资策略,而不是单独看这件事情。平安投资策略的核心是做资产负债的匹配,需要去考虑的是投资如何与前端的负债业务进行有效匹配。平安投资策略有五个匹配,包括久期的匹配、成本的匹配、现金流的匹配、收益率的匹配以及监管要求的匹配,在整个大方向上,负债端持续从传统险向分红险转型,降低负债端的负债成本。
“无论是对同业还是其他对行业的投资,平安有一个‘三可’原则,就是看一个企业要经营可靠、增长可期、分红可持续,这是平安衡量如何投资一家企业、是否长期持续稳定持有这些企业股票的核心标准。”郭晓涛如是说。
当然,投资也是为了增加公司的投资收益。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平安险资投资规模达6.2万亿元,较年初规模增加8.2%,上半年综合投资收益率(非年化)为3.1%,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在6.2万亿元的险资投资规模中,固收资产占比达79%,权益资产占比13%,另类及其他投资占比为8%。
付欣进一步解释,平安不动产投资规模为2060亿元,仅占险资投资总规模的3.3%,而且其中82%都是收租型物业,可以贡献稳定租金。
谢永林补充道,今年以来,投资者对A股市场信心不断回暖,中国市场当前估值水平仍处合理区间,作为耐心资本,平安集团将围绕新质生产力和高分红两个方向适度加大权益类配置。谢永林还透露,今年5月,平安证券私募投资基金已经获批,正在中基协做注册和备案,一旦完成正式投入使用。
来源:中保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