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名血液病患者回“家”,分享“我的好消息”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7 21:53 2

摘要:8月27日下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举办的第四届“移植与CAR-T,让未来可期”病友公益活动上,来自全省各地的近200名血液病患者、家属以及医护人员齐聚一堂,分享“我的好消息”。

文字/视频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阳乐 通讯员 谈文婧

“我被湖南师范大学录取了!”

“我今年升级当奶奶了!”

“我出院回去种了3亩地,收了3000公斤谷子!”

……

8月27日下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举办的第四届“移植与CAR-T,让未来可期”病友公益活动上,来自全省各地的近200名血液病患者、家属以及医护人员齐聚一堂,分享“我的好消息”。

湘雅三医院院长江泓表示:“热烈欢迎病友们回家团聚。这样的病友会不仅是一场公益活动,更是医患同心、共克病魔的生动体现。看到这么多病友重获健康,是我们医务工作者最大的幸福。”

家人的支持有时比药物更重要

2023年春天,李先生(化名)被确诊为急性白血病。作为家中的顶梁柱,他曾想过放弃治疗,不想让全家人背上沉重的债务。可妻子斩钉截铁地对医生说:“哪怕去贷款,我都要给他治疗。只要有一线希望,我都要赌一把。”

当医生告知需要寻找造血干细胞供者时,全家进行了配型检测。结果显示11岁的大女儿是最合适的供者。这个从小体弱的小女孩,得知自己可以救爸爸时,不假思索地说:“爸爸给了我一次生命,我现在如果可以救爸爸,再痛我也会忍着。”

在湘雅三医院血液内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下,造血干细胞移植顺利完成。女儿勇敢地捐献了造血干细胞,为父亲带来重生的希望。如今,李先生已恢复正常生活。“重新为家人做饭的感觉,真好!”他笑着说,“特别是看到孩子们吃着我做的龙虾时开心的样子,我觉得所有的坚持都值得。”

他的主治医生表示:“这个病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家人的支持有时比药物更重要。正是妻子不离不弃的坚持、女儿无私勇敢的奉献,让患者有了战胜病魔的勇气和力量。”

真正创造奇迹的,是对生命的渴望

“我们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大家永远不要放弃。”当张南迪含着泪说出这句话时,病友会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这个坐在轮椅上的年轻男孩,用他极其脆弱却又无比坚强的生命,诠释了什么叫“逆风翻盘”。他是曾让多家医院感到棘手的极高危白血病患者,在2023年9月接受母亲捐献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虽因严重肺部排异被困轮椅,却从未放弃对生命的渴望。

最近,热爱篮球的他带妈妈去看了“厂BA”。球员们的活力与拼劲深深感染了母子二人。当球员们了解到南迪的故事后,他们将南迪和其母亲团团围住,和全场观众一起齐声高喊“张南迪,加油!加油!”这个画面被记录下来,在病友会现场的大屏幕上播放,让许多人都感动落泪。

“南迪的治疗过程确实很凶险,但他的坚强和乐观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医学可以治疗疾病,但真正创造奇迹的,是像南迪这样对生命的渴望,和母子之间深厚的爱。” 南迪的主治医生成倩动情地说。

不仅追求活着,更要追求有质量的生活

“天边有一对双星,那是我梦中的眼睛……”一位多发性骨髓瘤病友肖先生深情演唱着《天边》,大屏幕上播放着另一位白血病移植后10年病友的旅行视频——西藏的雪山、新疆的荒漠、珠穆朗玛的云端……这些壮美画面全部由这位热爱自驾游的病友亲自拍摄。

这位病友在2014年确诊急性髓系白血病,2015年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康复后,他走遍了香港、澳门、川西稻城亚丁、青甘环线、新疆、呼伦贝尔、大兴安岭、西藏等地。他表示:“新医疗技术对身体的治愈,保障了我们生命的长度;抗癌之路磨砺出的心灵治愈,拓展了我们生命的宽度。”

一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分享了他的“三阶段治病岁月”:靶向化疗阶段——“迷雾点灯”;移植入仓阶段——“风雨护航”;康复五载阶段——“守望成歌”。他特别介绍了自己康复的“三条铁规”:管住嘴、动动脑、迈开腿。5年来,他坚持日行两万步以上,创作诗歌500余首,真正实现了高质量生活。他说:“我们何其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医学迅猛发展的时代。我们不仅追求活着,更要追求有质量的生活。”

今年正逢湘雅三医院血液内科建科30周年,病友代表和医护人员共享生日蛋糕。科主任李昕表示:“看到病友们重获健康,是我们最大的成就。这份甜蜜,属于每一位不放弃的患者,也属于每一位不懈努力的医护人员。”

来源:新湖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