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博物馆藏的王穉登《行书五言律诗轴》,纸本材质,纵124.4厘米、横62.4厘米,是明代行书里颇具生活意趣的佳作。笔锋游走间,既见文人的雅致,又藏着山野的疏朗,读来如漫步秋山,心随墨动。
上海博物馆藏的王穉登《行书五言律诗轴》,纸本材质,纵124.4厘米、横62.4厘米,是明代行书里颇具生活意趣的佳作。笔锋游走间,既见文人的雅致,又藏着山野的疏朗,读来如漫步秋山,心随墨动。
先观其字,王穉登的行书向来不尚狂放,此作尤显从容。笔画间没有刻意的顿挫张扬,却在提按间藏着节奏——“青嶂倚秋空”的“嶂”字,竖画如远山立峰,稳稳落纸;“松间一迳通”的“迳”字,走之旁轻带而过,似小径蜿蜒,笔断而意连。墨色也见巧思,“湖光衣袂上”几字墨色偏润,像水光沾了衣摆般灵动;到“破寺僧无锡”,墨稍枯淡,倒添了几分古寺的荒寂,笔墨与诗意竟这般相契。
再品其诗,这五言律绝非空洞写景。“青嶂倚秋空”起笔便立起秋山高远的骨架,接着“湖光衣袂上,竹色酒杯中”,将湖光、竹色揉进日常——水光沾衣、竹影落杯,哪是写景?分明是写人在景中的自在。后四句更妙,“破寺僧无锡”藏着野趣,“迷厓井出铜”带点古意,末了“白云茅屋下,客得祝鸡翁”,直落到茅屋客居的闲淡,读来像把人拉进白云绕屋的山乡,连呼吸都慢了几分。
款署“王穉登”,钤“白雪斋”“王穉登”两方白文印,素净的印色衬着墨字,倒添了几分清雅。王穉登虽是吴门书派后劲,却没被前人框住,这轴字里,有文人的笔墨功底,更有对“闲”的通透——不用浓墨重彩,只凭一笔一诗,便把秋山客居的趣写透了,难怪能让后世爱书人反复品赏。
附释文:
青嶂倚秋空,松间一迳通。
湖光衣袂上,竹色酒杯中。
破寺僧无锡,迷厓井出铜。
白雲茅屋下,客得祝鸡翁。
壮士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图片来自网络,只为传播艺术)
来源:牧之堂弘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