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西乡 产业向新!解码西乡从滨海小镇到集群崛起的破茧之路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6 20:19 3

摘要:如今,这片58.55平方公里土地上,汇聚着125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相当于每平方公里就有21.3家,2024年新登记商事主体1.3万家,相当于每平方公里新增222家商事主体;今年10月,腾讯总部园区建成区域将进入试运营阶段,一个大湾区数字经济的全新增长极更

西乡,一片曾以渔火为灯、盐田为业的土地。

如今,这片58.55平方公里土地上,汇聚着125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相当于每平方公里就有21.3家,2024年新登记商事主体1.3万家,相当于每平方公里新增222家商事主体;今年10月,腾讯总部园区建成区域将进入试运营阶段,一个大湾区数字经济的全新增长极更是呼之欲出。

西乡街道,这个被很多人称为“宝安发展缩影”的地方,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融,活力与产业在这里交织,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团)四川有限公司发布“中国活力街道研究”成果,西乡街道连续两年跻身第二名。这座活力街区,正以“产业沃土—集群引擎—矩阵未来”的跨越式发展,书写着从传统滨海小镇到千亿级创新高地的转型传奇。

西湾红树林湿地公园。

产业之变

从“三来一补”到“产业雨林”的跃迁

“20世纪80年代,西乡的海岸线还遍布盐田和滩涂,我们祖祖辈辈都是靠打渔为生,没想到40年后这里会崛起腾讯这样一家龙头企业的总部。”西乡街道经济发展办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这样感慨。

作为深圳最早的工业重镇之一,西乡曾以电子加工、玩具制造等“三来一补”产业闻名。依托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和特区政策红利,这里逐步形成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业多元共生的产业生态。华为、富士康都曾在这里留下发展的足迹。

几十年来,数以百万计的务工者从全国各地涌入西乡,在这里寻梦、安家,西乡也一度成为深圳建成区面积最大、管理人口最多的街道,更被誉为“深漂第一站”。

在西乡,二、三产业占比为36:64,近五年三产比重均维持在60%以上,工业、建筑业、服务业、商业、交通运输、房地产与金融等行业“多足鼎立”,形成了多元产业结构。一连串数据背后,是西乡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深刻转型,也是从传统制造业重镇到国际化城区的重要跨越。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当下的西乡产业,那么“产业雨林”,无疑是最生动的注脚,亦是西乡街道向高质量发展进发最大的底气,这里既有大企业扎根深耕的沃土,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破土而出、茁壮成长的充足空间,各类市场主体在这里各展其长、各美其美。

信立泰、景旺电子等一批本土“老字号”企业,历经岁月洗礼,一步步发展壮大,麦克韦尔、尚为照明等一批新引进、新成长的企业,则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崛起,成为西乡“后起之秀”,他们薪火相传般不断为西乡注入发展的活力。

集群之兴

腾讯“引爆”千亿级数字产业生态

清晨的阳光洒在大铲湾片区,腾讯总部园区工地上机器轰鸣,腾云中心如白色巨舰般静静矗立,云海大厦的玻璃幕墙反射着道道波光。据最新消息,腾讯总部园区已建成30%,其中首开区今年10月将进入试运营阶段。

从腾讯总部园区的价值来看,其入驻将如同一颗“产业火种”,迅速点燃西乡产业链的“燎原之势”。记者调研发现,其对西乡街道的带动效应已经初步显现。

目前,围绕着腾讯“企鹅岛”,众多企业已闻风而动、抢占先机,腾讯数码、小薯商业等腾讯系企业及华制智能、佰易兄弟等上下游企业已抢先入驻西乡,构建起“龙头引领、链条协同”的产业生态。

腾讯企鹅岛。

在腾讯的产业磁场效应下,北京大漠等数字文娱企业在前海科兴科学园落地,可以预见,即将拔地而起的腾讯总部园区,将使腾讯生态链及战略投资企业在大铲湾片区集聚,形成千亿级产业,带动该片区成为深圳乃至大湾区的数字经济核心区域。

从2019年,腾讯拿下大铲湾地块,到如今蓄势待发的6年时间里,西乡街道同样经历着深刻蝶变,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前海“扩区”与“都市核心区”等多重国家级与城市级战略在此交会,妈湾跨海通道南连前海,深中通道串联湾区西岸,城市能级与发展层级的双重跃升,让西乡稳稳站在了“黄金内湾”的关键节点上,正等待一个爆发的契机——而腾讯,正是那个恰逢其时的“加速器”。

为迎接这只“金凤凰”、备好“梧桐树”,西乡街道高度重视,全力做好腾讯项目落地服务保障工作。为此,组建了由3名处级领导带队的20人团队,2年来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关停了片区弃土码头,整治了泥头车乱象,推进了周边道路和公园建设,大铲湾片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不仅如此,公共配套服务精准到了“最后一公里”,主要作为配套设施建设的05街区,现已基本完工,主要包括企鹅公寓、明湾学校、前湾学校、文体中心等配套设施。而在铁仔山西南片区,一个占地1.1平方公里的“腾讯村”正在成型,这里将打造一个腾讯系生态企业的集聚区。

瞰见未来

多片区联动打造产业集群“矩阵”

如果说腾讯岛的启航,是西乡叩响千亿产业集群大门的第一声,那么这片土地上奔涌的发展动能,早已昭示着更宏大的叙事正在展开。

在大铲湾片区,依托大铲湾金枪鱼交易中心、二期码头及震兑、青岛海检等企业资源,西乡正着力打造集海洋装备研发、海洋数据服务、远洋贸易于一体的海洋经济生态圈。

从大铲湾往北几公里之隔的西乡碧海片区,已悄然崛起为仅次于宝中商圈的第二大商圈。这里57.8万平方米的高端商务楼宇与33.2万平方米的商业空间,如同张开的双臂,静候着高净值精英人才的涌入与高附加值产业的导入。

再将视线向西,铁仔山下,是西乡规模以上企业最为集中、产业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这里正以铁仔山国家高新区为核心,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

沿着铁仔山再往北,则是宝安最早的创新与孵化区、龙头企业成长区和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区——桃花源科技创新孵化集聚区。未来,这里将继续发挥创新孵化优势,培育更多像格林美、华测检测这样的龙头企业,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桃花源科技创新生态园。

“我们计划围绕战新产业高地、消费活力中心、先进制造业集群、科技创新基地定位和西乡前海片区、铁仔山国家高新区两大主战场,打造大铲湾、碧海湾、铁仔山、桃花源四大集聚区,塑造打造软件信息产业集群、大铲湾海洋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西乡街道党工委主要负责人介绍。

当腾讯的“数字基因”、大铲湾的“港口优势”、铁仔山的“制造基底”与碧海湾的“消费活力”在西乡版图交织共生,产业集群的轮廓愈发清晰。

而产业集群的成型,良好的营商环境与产业生态不可或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环境滋养一方企业。

近年来,西乡街道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将作风建设成效切实转化为暖企助企的实际行动,以“近悦远来”的一流营商环境让企业专心研发、放心投资、安心发展。今年,西乡街道累计走访企业超2300家,办结企业诉求150件。

“选择西乡,更看重这里的产业配套和人才服务。”今年新入驻西乡的一家企业坦言,从注册落地到政策申报,街道提供的“一站式”服务让企业节省了40%的筹备时间。

就在8月15日,西乡街道印发重点园区挂点服务工作方案,创新推出重点园区挂点服务机制,62个重点园区实现街道领导分级挂点,实现街道与园区管理方高效联动,西乡街道在园区服务领域打出的系列“组合拳”颇具诚意,完全是站在产业的角度来量身定制的。

西乡街道则正扮演着生态构建者、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将通过精准定位、链群培育、全周期保障,让企业在这片创业沃土上茁壮成长。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西乡将以产业为笔、创新为墨,以“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情,续写“向新而行”的新篇章。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杰 通讯员 肖斌 彭天奇 谢承昊

编辑 王雨莎

本文来自【宝安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