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来第七种颜色,是停止寻找虚幻的色彩,发现真实的光。”近日,在山东省某司法戒毒场所的图书捐赠仪式上,23岁的戒治学员小蓝(化名)作为代表自信发言,而她书签上的这句话,正是她从“伤痕累累”到“重拾希望”的蜕变写照。这段重生之路,离不开戒毒警察的精准帮扶与温情陪
新黄河记者:张帅
“原来第七种颜色,是停止寻找虚幻的色彩,发现真实的光。”近日,在山东省某司法戒毒场所的图书捐赠仪式上,23岁的戒治学员小蓝(化名)作为代表自信发言,而她书签上的这句话,正是她从“伤痕累累”到“重拾希望”的蜕变写照。这段重生之路,离不开戒毒警察的精准帮扶与温情陪伴。
初见小蓝时,她染着粉白渐变头发,耳垂戴着冷光星星耳钉,档案里密密麻麻的急诊记录和手臂上新旧交错的刀痕,都诉说着她的过往挣扎。刚入职的戒毒警察第一次进她房间,小蓝就突兀提问:“警官,你谈过几次恋爱?”民警没有制止,反而反问:“你觉得恋爱和戒毒有关系吗?”由此打开了小蓝的话匣子。她轻描淡写地讲述着五段感情经历以及随之而来的自残行为,眼神却飘向窗外,藏着未被察觉的脆弱。
真正的破冰,始于一次矫治谈话。民警发现小蓝的涂鸦天赋,提议让她画“家”。小蓝沉默许久后,用红色马克笔涂满纸张,又狠狠撕开一道裂痕,将碎片拼成歪斜的心形:“我爸的新家,我妈的新家,我的家在急诊室留观床上。”她还说起爸妈离婚时,妈妈承诺的彩虹糖变成了黑巧克力。民警瞬间读懂,她臂上的刀痕是未被听见的呼救,而值班日志里记录的第七次自残,诱因正是其母亲生日时仅1分23秒的通话。精准识别家庭破裂、情感缺失这一核心创伤后,帮扶有了明确方向。
转机发生在一个深夜。民警例行巡查时,发现小蓝房间灯还亮着,她正往手臂上贴创可贴,桌上散落着水彩笔,刀痕上还画着彩虹线条。民警没有斥责,而是坐下轻声询问,小蓝才吐露心声:“小时候妈妈说彩虹有七种颜色,但我只能找到六种。”那晚,小蓝倾诉了用文身掩盖伤口、在民宿吞药、在ICU看输液管彩色光斑的经历,还说出了改变的开端:“以前觉得疼才能证明活着,现在发现……不疼也能。”
以此为契机,针对小蓝的帮扶方案全面推进:强化个体心理咨询,引导她用绘画、书写转化痛苦;主动联系其父母开展家庭治疗,修复亲情纽带;鼓励她参与图书捐赠仪式筹备,在活动中找到责任感与价值感。
如今的小蓝,已将头发染回黑色,穿着整洁病号服参加活动,发言时自信平静。在她房间,《追风筝的人》里夹着褪色全家福书签,背面的字迹见证着她的成长。小蓝的故事,是司法戒毒工作的生动缩影——戒毒警察以精准识别为根基、人文关怀为关键、专业干预为支撑,引导像小蓝一样的学员,让过往裂痕朝向光生长,在戒治康复路上找回人生的“第七种颜色”。
编辑:俞丹 校对:李莉
本文来自【新黄河】,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