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郧西:“废”尽其用 “肥”田生金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19 23:25 2

摘要:3月17日,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土门镇家竹村的绿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有机肥生产车间内机械轰鸣,秸秆、菌棒、菌草与畜禽粪污在全自动生产线上经历144小时的厌氧发酵,蜕变为7类功能各异的有机肥颗粒。机械臂灵巧地舞动,以每12秒的精准效率完成包装码垛‌,这些承载着春耕希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邹景根 甘晓燕)3月17日,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土门镇家竹村的绿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有机肥生产车间内机械轰鸣,秸秆、菌棒、菌草与畜禽粪污在全自动生产线上经历144小时的厌氧发酵,蜕变为7类功能各异的有机肥颗粒。机械臂灵巧地舞动,以每12秒的精准效率完成包装码垛‌,这些承载着春耕希望的有机肥,即将奔赴鄂西北的千亩沃野。

有机肥生产线上机械臂正在码垛。通讯员 邹景根 摄

“当前春耕订单已排至4月底,待交付的2000吨有机肥将覆盖3000余亩农田。”负责人潘晶林表示,这套智能系统将传统堆肥工艺浓缩升华,每吨废弃物原料处理、温控发酵、产品筛分、包装码垛等8道工序,转化0.28吨优质有机肥,其氮素缓释技术使利用率较传统产品提升45%,入选湖北省十大有机肥推荐名录。

看着传送带上翻滚的秸秆碎末,潘晶林抓起一把深褐色的有机肥颗粒感慨:“这些‘放错地方的资源’,差点就成了乡亲们花钱都请不走的麻烦。“废料变‘肥’力,既治了污染,又富了农田。”

工作人员操作智能化系统。通讯员 邹景根 摄

污染源到营养基,生态账变致富经。“绿色变革”背后,是郧西构建的立体循环经济图谱:横向串联“秸秆-畜禽-菌棒-肥田”的物质循环链,纵向延伸“科研转化-智能生产-农技服务”的价值链,立体编织“生态改良-产业升级-农民增收”的效益网。数据显示,该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突破90%,年转化7万吨“废料”为2万吨有机肥。

在神雾岭千亩生态茶园,新施的茶叶专用肥正催发春芽。“有机肥让土壤‘年轻’了5岁。”技术人员段建设抓起一把黝黑的泥土解释,连续三年施用使土壤有机质提升18%,板结率下降22%,在化肥用量减少35%的情况下,茶叶产量逆势增长12%,生态系统年固碳量达8.9吨/公顷。这片荣获全国首批生态低碳茶认证的茶园,成为“肥”田生金的最佳注脚。

循环经济的齿轮更带动了全产业链升级。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绿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县内种养殖大户签订畜禽粪便和秆保底收购协议,带动3000余农户均年增收5000元。在香口乡鑫农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养殖大户王顺美笑称:“过去令人头疼的羊粪,现在成了增收‘黑金’。”专业运输车队定期上门回收,让他的马头山羊养殖场每年额外增收2.3万元。

“耕地质量三年跃升0.8个等级,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92%,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4%。”郧西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晗介绍,该县正在扩建农业废弃物集中处理中心,同步实施畜禽粪污种养循环治理等五大工程,构建农业水质智慧监测平台,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输出基地‌,目标是让每一克废弃物都找到生态归宿。

春日的暖阳下,装载“黑金肥”的卡车正驶向层层叠叠的梯田,精准播撒的不仅是孕育丰收的种子,更是一个山区县用科技重新定义的农业哲学——当生态循环的齿轮完美咬合,“废”与“肥”的辩证法则,正在绿水青山间写下最生动的乡村振兴答卷‌。

来源:隆阳区农业农村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