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我院理事长李善民教授、佃杰博士关于人工智能的学术论文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0 05:23 2

摘要:近日,我院理事长李善民教授、佃杰博士等在经济学领域的国际权威期刊China Economic Review上发表论文“Achieving the synergy of pollution and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s: Can

学术论文发表

近日,我院理事长李善民教授、佃杰博士等在经济学领域的国际权威期刊China Economic Review上发表论文“Achieving the synergy of pollution and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s: C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pplications work?”(实现减污降碳协同:人工智能应用能否奏效?)。

内容简介:

技术进步是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先进技术的典型代表,人工智能可以对企业生产流程进行绿色改进,其广泛应用或将为中国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潜在的可行路径。针对中国“富煤贫油少气”能源结构下的环境治理困境,本研究创新性拓展生产任务模型,建立涵盖人工智能、污染排放与碳排放的理论分析框架,揭示人工智能应用通过技术创新扩散、能源结构优化和劳动力替代三重路径实现协同减排的传导机制。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城市减污降碳协同水平随人工智能应用强度呈现0.909%的边际提升,其核心在于多目标优化算法可系统性平衡环境治理目标,避免单维治理的次生风险。(2)人工智能应用的协同减排效能深受城市技术创新禀赋、能源结构特征与劳动力构成的影响——技术生态完备型城市更易实现能源系统优化,低技能劳动力聚集区域更易通过自动化替代获得环境效益,而煤炭依赖型城市则呈现明显的路径锁定效应。(3)人工智能技术在西部城市表现出更强的协同减排效应,制造业与中轻度污染行业增效显著,金融资本充裕与财政支出适度的城市更易形成技术转化优势。(4)人工智能应用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邻域协同减排贡献度达1.19%,超越本地直接影响0.96%的水平,凸显区域政策协同的必要性。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实现智能化和绿色化融合发展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介绍:

China Economic Review 由留美经济学会在1989年创办,专注于中国经济及其与世界经济关系的原创研究,涵盖中国经济制度变革、政策和表现的数量化和分析性论文。该期刊被SSCI、UGC CARE和Scopus共同索引,JCR分区为ECONOMICS Q1,中科院分区为经济学1区TOP(前5%)。作为经济学领域的国际权威期刊,在国内外享有广泛认可和高影响力。

文章链接:

作者简介:

李善民 教授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理事长,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原副校长。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自贸区制度创新、公司并购与重组、科技金融。曾在美国加州大学和美国太平洋路德大学作访问学者,在哈佛大学商学院和香港科技大学短期学习。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省市重大招标项目或委托项目等纵向和横向项目50多项。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从2015年起连续9年主编出版《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蓝皮书》,出版《国有企业与促进共同富裕》《外资并购与我国产业安全研究》《融合——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体制机制创新》《科技金融:理论、实践与案例》等专著及教材20多部,学术成果多次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等多项省部级奖励。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优秀教师“宝钢教育基金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广东省政府授予的“南粤教坛新秀”称号。

佃杰 博士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厦门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自贸区制度创新、能源与环境经济、数字经济。在China Economic Review、Energy Economics、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 以及《经济纵横》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撰写的多篇政策咨询报告获省部级领导批示或被中央办公厅采纳,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国家部委项目多项。

文稿:佃 杰

编审:刘颖妮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