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深圳大运中心广场门球场上,别开生面的门球推广活动正热闹进行。阳光透过树叶洒在翠绿的草坪上,国家级门球教练王菲菲手持球杆,俯身向围拢的市民演示着击球动作:“门球讲究‘一杆定乾坤’,但更要‘步步有盘算’,就像下棋一样,得提前规划好每个球的路线……”他后退半步瞄准
在深圳大运中心广场门球场上,别开生面的门球推广活动正热闹进行。阳光透过树叶洒在翠绿的草坪上,国家级门球教练王菲菲手持球杆,俯身向围拢的市民演示着击球动作:“门球讲究‘一杆定乾坤’,但更要‘步步有盘算’,就像下棋一样,得提前规划好每个球的路线……”他后退半步瞄准,挥杆击球,球精准穿过球门的瞬间,围观市民爆发出热烈掌声。
这位头发微白却精神矍铄的教练,微笑着解答提问:“门球可不是‘老人运动’,它能练脑子、强身体,男女老少都能玩!”从社区球场的新手到世界赛场的功臣,从技术“怪才”到门球推广的“播种人”,王菲菲与龙岗门球的故事,就从这一次次俯身教学、一遍遍规则讲解中,缓缓铺展开来。
缘起社区:从乒乓球桌到门球场的跨界之旅
2001年的龙岗区布吉街道国展社区,一场乒乓球比赛让王菲菲的体育人生迎来了意外转折。当时他在社区的地乒乓球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拿下冠军。正当他和球友庆祝时,社区门球协会秘书长走了过来,轻声询问:“你乒乓球打得这么好,要不要来试试门球?”这个提议让热爱文体活动的王菲菲眼前一亮。“我这人天生对没接触过的运动好奇,总想去琢磨琢磨。”他笑着回忆,当时一起打乒乓球的伙伴都觉得门球“慢悠悠没意思”,只有他追着秘书长问“啥时候能学?我报名!”
没过多久,秘书长买来球杆和运动服,带着王菲菲在社区空地上开始训练。“第一次握门球杆,感觉比乒乓球拍沉多了,但瞄准击球的瞬间特别有成就感。”王菲菲说,像着了魔一样投入训练,接触门球不到3个月,深圳市门球锦标赛的消息传来,这支刚组建的社区队伍果断报名参赛。
那次比赛成了王菲菲门球生涯的“催化剂”。虽然是不折不扣的新手,但有乒乓球基础的他进步神速,很快成为队里的核心。可比赛过程并不顺利,一次关键判罚让他至今难忘:“比赛输了,但我心里的‘不服气’被点燃了——我不仅要练球,还要学裁判,懂规则!”
王菲菲参加大赛。
白天练球、晚上啃裁判手册成了他的日常。没比赛的时候,他就练基本功,琢磨怎么击球更准、闪击更稳。这份执着很快有了回报。2002年,学球仅一年的王菲菲代表深圳参加广东省锦标赛,一举拿下第三名,还获得了体育大会参赛资格。“那时候罗湖队来挖我,说‘来我们这,有打不完的比赛’,我立马就去了。”在罗湖队的一年里,他“开挂”般横扫赛场,一年下来,大大小小的冠军奖杯被他收入囊中。
情系龙岗:归来开荒筑根基 世界赛场扬国威
2005年,龙岗相关领导的一句话让他动了心:“王菲菲,你是龙岗人,该回家打门球比赛了!”当时龙岗刚决定修建门球场地,他被带到山脚下一片荒地:“别看现在是草坡,将来这里会有四块标准球场,你回来吧!”
“龙岗需要我,没理由拒绝。”王菲菲毅然回归,成为龙岗门球队的“开荒者”之一。那时场地还在建设中,他跟队员在荒草丛生的空地上练球,哪里有草坪就往哪里钻。“龙新社区有块半草坪半杂草的场地,我们每周都去‘抢地盘’。”王菲菲笑着回忆,“场地简陋不怕,技术练精了才是真本事。”
2006年成了王菲菲门球生涯的里程碑。这一年,他不仅斩获国家级门球裁判员称号,成为行业认可的高水平裁判,更带着门球槌站上了世界舞台——代表深圳参加在韩国举行的第九届世界门球锦标赛,这是中国男队首次有望突破前八的赛事,王菲菲和队友们卯足了劲。
王菲菲获奖证书。
小组赛中,他们一路过关斩将,顺利出线,打破了中国队“小组出局”的魔咒。32进16、16进8、8进4……每一场胜利都让场边的华侨热泪盈眶。但半决赛遭遇大雨,成了王菲菲心中的遗憾。“雨下得看不清人,一门积水深到球根本过不来。我们秘书长急得冲进场地用脚刮水,队员们在雨中冻得发抖,却没人说放弃。”三轮进攻后雨停了,但场地干湿不一让力度控制变得困难。“最后关头有机会扳平比分,却因不敢试力度打偏了。”最终他们获得第三名,虽未夺冠,却创造了中国队的历史最好成绩。
载誉归来的王菲菲成了龙岗的“英雄”,更多人因为这场比赛知道了门球。“那段时间找我学球的人越来越多,还有六十岁的老人家都来报名。”趁着这股热乎劲儿,龙岗很快筹备承办了全国老年人门球精英赛,赛场边人头攒动,原本抱着“看热闹”心态的人,看着球员们精准控球、巧妙布局,个个看得目不转睛。
“门球的种子,就这样借着胜利的东风,在龙岗的土地上悄悄发了芽。”王菲菲说起这些,语气里满是藏不住的开心。
王菲菲讲解门球技巧。
匠心推广:巧思授艺传技巧 规则普及促舒心
“学门球不难,难在让人心动。”这是王菲菲推广门球二十多年的心得。在他看来,门球既有桌球的精准技巧,又有棋类的战略思维,还能在露天场地呼吸新鲜空气,是最适合大众的运动之一。但如何让更多人爱上这项运动,成了他深耕多年的“课题”。
作为出了名的“技术控”,王菲菲从不墨守成规。凭借多年门球教学经验,他太清楚初学者面对球杆时的手足无措,为此,他一点点打磨教学方法,把复杂的技术拆解成通俗的步骤:从基础的握杆姿势、击球发力要点,到进阶的战术布局逻辑,都用生活化的语言讲解,再搭配一场场实战案例复盘,既能帮新手快速找到手感,也能为有基础的球员点拨提升方向。
在王菲菲看来,技术是“敲门砖”,规则是“定心丸”。让大家既学得会技巧,又搞懂了规则,才能真正放下顾虑走进门球场,在挥杆、瞄准、布局中感受动脑子的乐趣,在跑动、交流中收获健康与情谊。
王菲菲与龙岗门球爱好者交流。
薪火相传:十五运会至迎机遇 门球种子续新篇
“十五运会门球赛事在龙岗办,真的太好了!”得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门球赛事将在龙岗开赛,王菲菲比谁都激动。这段时间,他忙着参与龙岗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的“中国体育彩票”门球推广活动,给市民讲门球规则和赛事亮点,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这项运动。
作为龙岗人,王菲菲亲历了门球从鲜为人知的小众运动,到场地渐增、爱好者增加的变化:“现在龙岗门球的氛围越来越好。”在他看来,十五运会门球比赛不仅是赛事,更是让门球“破圈”的机会。深耕门球教学与推广多年,他始终怀揣着一个心愿:让这项被误解为“小众”“冷门”的运动,真正撕下标签,被更多人看见它的光彩。
王菲菲参与龙岗区门球推广活动。
“我希望借着这场盛会的东风,能让龙岗区的门球运动‘活’起来、‘火’起来。希望市民们主动走进推广活动——可以是来体验一次握杆击球的乐趣,也可以是走进赛场,坐在观众席上,亲身感受门球比赛中那些紧张又精彩的瞬间。”王菲菲目光里满是期待。
夕阳下,王菲菲又拿起球杆,身影被深圳大运中心体育场门球场的草坪上拉得很长。从2001年那个追着学门球的新手,到如今坚守赛场的“播种人”,他用二十余年的热爱与匠心,让门球在龙岗生根发芽。而随着十五运会门球的哨声响起,这份热爱将继续传递,在更多人心中种下门球的种子,续写属于龙岗、属于门球的精彩故事。
版权声明:龙岗融媒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记者:赵薇
编辑:
本文来自【深圳侨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