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12年,大清,拜拜了。末代皇帝溥仪,卷铺盖走人。留下的,除了紫禁城那些金碧辉煌的房子,还有一大片地,足足1147万平方公里!啥概念?34个台湾那么大!搁现在,妥妥的大地主啊。关键是,当时内忧外患,列强虎视眈眈,大清是怎么守住这么多地的?这事儿,还真值得说道
1912年,大清,拜拜了。末代皇帝溥仪,卷铺盖走人。留下的,除了紫禁城那些金碧辉煌的房子,还有一大片地,足足1147万平方公里!啥概念?34个台湾那么大!搁现在,妥妥的大地主啊。关键是,当时内忧外患,列强虎视眈眈,大清是怎么守住这么多地的?这事儿,还真值得说道说道。
话说,历史上,王朝末年丢地,那可是常规操作。唐朝“安史之乱”后,地盘哗哗掉;北宋丢了燕云十六州,南宋干脆偏安一隅;明朝“土木堡之变”后,也元气大伤。可大清不一样,亡国前,居然还保留了鼎盛时期83%的疆域。这就好比一个老牌企业,面临倒闭,还能保住大部分资产,你说神奇不神奇?
这其中,当然有运气成分,但更重要的是,大清在危机时刻,展现出了超越时代的智慧。别老觉得人家腐朽,人家在边疆治理上,还真有两把刷子。你看那山海关,不仅是长城起点,也是现代边疆管理的雏形。
1860年到1878年,是大清最难熬的日子。内有太平天国、捻军、陕甘回变,外有英法联军、沙俄、日本,简直祸不单行。内外交困,这压力,搁谁身上都得崩溃。
可人家大清,硬是扛住了。怎么扛的?军事上,湘淮军顶上,火器装备率蹭蹭涨;财政上,海关税收翻了好几倍,手里有钱,心里不慌;外交上,玩弄列强于股掌之间,《伊犁条约》硬是把7万平方公里的地给要了回来。这波操作,属实666。
以前的大清,总是被动挨打。但后来,人家也学会了主动出击。左宗棠收复新疆,带了10万斤火药、800门火炮,这阵仗,谁敢惹?新疆建省,“屯田戍边”,十年间,耕地面积翻了三番。李准南海巡航,插旗宣示主权,这魄力,杠杠的。
这些操作,可不是简单的武力征服,更重要的是,把边疆地区真正纳入管理体系。新疆、台湾、东北,相继建省;军队驻扎西藏,军舰巡航南海;“闯关东”,东北人口暴涨。这一套组合拳下来,边疆稳了,地盘也实了。
大清虽然亡了,但它留下来的东西,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领土,制度,还有那股子不服输的精神,都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有些东西,终究会被时间掩埋,但有些东西,却会永远流传下去。
来源:乐观的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