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下令枪毙徐树铮,部下不敢,冯怒吼:天塌了有柱子接着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7 11:41 2

摘要:你说那会儿,谁都不太安稳。今天共商大计,明天就刀兵相见。一碗酒还没喝尽兴,转过身可能就是你死我活。大伙儿都明白,“老实人活不下去,精明人也难独善其身”。那年1925,冯玉祥铁青着脸,“不管谁拦着,徐树铮今天非得死。”可是——究竟是多大的仇,让他舍得下这么大决断

徐树铮之死:冯玉祥为何非杀他不可?

你说那会儿,谁都不太安稳。今天共商大计,明天就刀兵相见。一碗酒还没喝尽兴,转过身可能就是你死我活。大伙儿都明白,“老实人活不下去,精明人也难独善其身”。那年1925,冯玉祥铁青着脸,“不管谁拦着,徐树铮今天非得死。”可是——究竟是多大的仇,让他舍得下这么大决断?

说起徐树铮,他原也不是天生狠人。你要是能回到他少年那会儿看一眼,见他头戴瓜皮帽,埋头写字,书桌上一盏青灯,一支笔杆子磨得锃亮。家里人指望他走读书人的路子,好求个前程。可偏偏这秀才不走运,寒窗苦读,考场上有名字,官场却没一个相识的。少年心气高,写了封信递到袁世凯案头,想讨个抬举,却连门口的茶水都没喝上一口。心气沮丧,可日子还是要熬下去。

人有时候啊,真得等命运抬手。徐树铮蹲在济南城,一连数月,连个闲话都没人搭理。书写得倒是越发好看,这点本事终究给他带来转机。段祺瑞来了,这人爱惜才气,对一手好字格外上心。两人碰面没几句话,就聊得火热,段祺瑞也就是那一刻看中了他,问他愿不愿意进军营里干点事。

在这动荡岁月里,有人拉你一把,这情面就记一辈子。徐树铮后来一路跟着段祺瑞打磨,逢场作戏也好,真心谋划也罢,总算是熬出点名堂。段祺瑞爬上总理宝座,身边少不了徐树铮这么个手脚麻利的参谋。不过啊,官场草蛇灰线,很多恩怨就从这时候种下。

冯国璋和段祺瑞表面风平浪静,暗里较劲儿。冯玉祥呢?那时还年轻,投靠段祺瑞始终被晾着。幸亏有个姑父,陆建章,不仅撑腰还拉扯他。徐树铮呢,向来不买陆建章的账,两个派系掐得你死我活。后来陆建章识相,倒戈去了冯国璋那头,还被派去各地兜售“和平统一”。要说徐树铮,也是非常,“仇人送上门,怎能轻纵”。

曾经的饭局,不知道是和解还是鸿门宴,徐树铮举起酒杯请陆建章,笑话寒暄,杯盏碰撞里藏着杀意。有些账桌面上说不明白,结果晚饭刚毕,花园里杀气腾腾。徐树铮一声令下,旧怨新恨一并了断,陆建章一命呜呼。风吹过去,“此地无银”,表面平静,暗里波涛。

这么大了件事,冯国璋那边只是默不作声,也许大局为重,也许“官场无亲情”。可冯玉祥那口气,死活咽不下去。他不是为官为利,他是认了姑父救命恩的。你说这心结,一旦打上了死疙瘩,就很难再松开。徐树铮以为一刀砍下,从此一身轻,却没想这帐本子有人天天翻,等着还。

徐树铮的精力很快又被“外蒙收复”吸引走。边关风云变幻,沙俄之前撑着外蒙独立,如今沙场上谁拳头大谁说了算。徐树铮自己领着人马,跑到外蒙,与地方贵族斗智斗勇,一边谈判一边威逼。有人想回国,也有人死不松口。最终还是刀枪上桌,徐树铮把人逼得服软,把外蒙捞回来一块,但他不晓得,这场胜利,只是给自己争来一时风光,命里暗线早已牵动。

他回到北京,一抬头,骨肉横流。吴佩孚和南方捣腾着推翻皖系,机会转瞬即逝。皖系输了大阵仗,徐树铮躲到天津。江湖永无太平日,到了直奉大战,冯玉祥冷不丁倒戈,老牌的吴佩孚输了个底朝天。段祺瑞又有机会做主事,徐树铮这才重见天日,自由了几口气。但这口气还没吐尽,冯玉祥那双眼睛始终没移开过他。

世事无常。徐树铮心想着出国淘点新鲜事,去英国讲学,顺带长长见识。可1925年11月刚一回国,没等脚底板落稳,风声就紧了起来。冯玉祥虽说不在台前,实际北京城里三分地,还是安排得明明白白。鹿钟麟,冯家铁杆,专报徐树铮一举一动。段祺瑞想给徐树铮捂点风头,“先别回来,形势不对”。可徐树铮还是“硬脖子”,生生往北京走。

这期间,陆建章的儿子也缝针引线,带着冯玉祥的人马跑来了。想法很简单:替爹报仇。然而徐树铮也不是省油的灯,防备极严,派谁都靠不上边。时间一天天过去,只有冯玉祥,越等火越大。

到了12月29日,徐树铮打点行李准备回天津。段祺瑞忽然收到一张纸条,五个字——“徐树铮必死”。这不是玩笑,意思再明白不过。段祺瑞急得手抖,立即派人劝留、阻拦,徐树铮却笑了,哪能被几行小字吓破胆?

鹿钟麟把徐树铮乘哪趟车的消息送到冯玉祥耳边——“必须截住,抓到就地处决。”鹿钟麟犹豫。他明白,这一刀下去天很快就塌了,江湖每个人都得抖三抖。可冯玉祥不听这些,“天塌下来有柱子顶着,今天这事,谁敢拦也没用。”

命令下来了,谁也推不掉。任务交给了张之江,廊坊火车刚停稳天还没亮,一批人冲上车,将徐树铮拖了下来。一声枪响,大势已去。

你可以说这是私人恩怨,报仇雪恨。但在那个年月,“公与私”哪能分得这么清楚?除掉一个徐树铮,对冯玉祥来说,就像丢掉一块障碍石:没了隐患,还能出一口胸中的闷气。只有这世道——谁又能保证,下一个不是自己?

那些年头,兄弟情、师恩义、旧仇新怨,全被裹进风刀霜剑里。家常便饭桌上,人心隔肚皮;前一刻举杯共饮,后一刻也许就是“生离死别”。没人能全身而退,连铁骨铮铮的军阀,最后大多命丧江湖,落得一个“善终”几乎是奢望。

末了只能感慨,风云人物也有“算不明白的账”。或许冯玉祥偶尔会回想,徐树铮当年笔下的“小楷”,会不会比手里的枪更锋利?可冤冤相报的故事,总归写不出团圆来。那年车站黎明,枪声过后,一切都回到了沉默——仇已报,愿未了。江湖还在。

来源:花旁沉醉嗅闻芬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