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飞终成功!马斯克星舰凌晨腾空,1小时飞越半个地球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7 13:53 3

摘要:北京时间8月27日清晨7时30分,伴随德克萨斯州“星际基地”的一声轰鸣,SpaceX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星舰”腾空而起,完成其备受瞩目的第十次综合飞行测试。经历前两次因地面液氧泄漏与雷暴天气的紧急叫停后,这枚高达120米、总重逾5000吨的“钢铁巨兽”终于用一

星舰第十次试飞:马斯克的一小步,人类火星梦的一大步
——从两度推迟到完美溅落,SpaceX用一小时飞越半个地球

北京时间8月27日清晨7时30分,伴随德克萨斯州“星际基地”的一声轰鸣,SpaceX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星舰”腾空而起,完成其备受瞩目的第十次综合飞行测试。经历前两次因地面液氧泄漏与雷暴天气的紧急叫停后,这枚高达120米、总重逾5000吨的“钢铁巨兽”终于用一场酣畅淋漓的“太空芭蕾”回应了所有质疑:超重型助推器稳稳溅落墨西哥湾,“星舰”飞船则在轨道上成功释放8颗模拟星链卫星,并首次实现在轨发动机二次点火,最终以可控姿态落入印度洋,全程仅用时约一小时。

一、两度推迟:挫折背后的极致严谨
原定8月24日的发射窗口,因地面系统液氧泄漏被迫取消;25日傍晚,倒计时40秒又因砧状云触发雷电警报再度叫停。连续两天的波折,让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罕见地在社交媒体连发两条“致歉”推文:“安全永远第一,宁可推迟,也不带故障上天。”这份对细节的“龟毛”式执着,正是星舰项目能在屡败屡战后越战越勇的关键。

二、三大突破:从“炸火箭”到“送卫星”

卫星批量部署能力
本次任务最大亮点,是二级飞船首次在亚轨道释放与真实星链卫星等重等尺寸的模拟器,并以每分钟一颗的节奏完成8颗部署。这意味着星舰已具备一次性将60颗以上第三代星链卫星送入近地轨道的潜力,有望把单星发射成本从猎鹰9号的约50万美元拉低到不足20万美元。发动机太空二次点火
飞船滑行阶段,一台真空版猛禽发动机成功重启并完成短时工作,验证了未来深空任务必需的“离轨点火”能力。NASA阿尔忒弥斯计划负责人随即点赞:“这是载人登月任务中最具风险的一环,SpaceX把它变成了日常操作。”助推器故障容错测试
超重型助推器B16在上升段主动关闭33台发动机中的1台,其余发动机通过实时调节推力矢量补偿缺失动力,最终仍按预定轨迹精准落水。冗余设计的成功,为未来陆上回收“筷子夹火箭”奠定信心。

三、失败率归零?SpaceX的下一步更疯狂
回顾过去:星舰前九飞,五次以爆炸告终,今年前三飞更是连炸三次。如今第十飞的成功,不仅让公司内部士气大振,也让资本市场迅速升温——发射结束当日,SpaceX股价(场外交易)收涨6.7%,市值一夜飙升120亿美元。马斯克在全员邮件中透露:“下一步,我们不再满足于‘不炸’,而要实现助推器、飞船同时无损回收,并在2026年前进行首次载人绕月飞行。”

四、从星链到火星:一场“烧钱”豪赌进入兑现期
据摩根士丹利估算,星舰项目累计投入已超50亿美元,若按当前迭代速度,2027年起每年可为SpaceX节约发射成本约15亿美元。更重要的是,星舰的成功让“百万级”卫星互联网、月球基地、火星殖民等宏大叙事第一次有了工程落地的可能。正如马斯克所言:“今天溅落的不是火箭,而是旧时代的航天成本模型。”

五、中国商业航天:追赶者的“龙抬头”
几乎在星舰升空的同一时刻,我国海南商业发射场也传来消息:某民营液体可重复使用火箭完成200秒变推力试车。业内人士坦言:“SpaceX越成功,越能倒逼国内产业链加速。目标不是复制,而是走出更适合自己的低成本、高可靠路线。”

尾声
当星舰飞船在印度洋上空划出最后那道壮丽弧线时,直播弹幕里刷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这次不是烟花,是未来的序章。”从第十次试飞的完美收官,到下一次载人绕月的倒计时,马斯克和他的“不锈钢火箭”正把人类走出地球摇篮的愿景,一步步写进日程表。或许正如他在发射成功后所言:“火星还很远,但今晚,它看起来近了一些。”

来源:大卫行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