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房贷六千,孩子幼儿园四千,老人药费两千,车子保险加油一千五,还没算吃喝穿。
“40岁,月入两万,却连杯星巴克都舍不得点。”
这句话最近刷屏,像一根针,扎得同龄人集体沉默。
不是矫情,是真穷。
四线城市,年入二十万,听着体面。
房贷六千,孩子幼儿园四千,老人药费两千,车子保险加油一千五,还没算吃喝穿。
工资到账,银行卡像被划了一刀,血条瞬间见底。
有人算了笔账:养娃到大学毕业,平均要花掉一套老破小。
于是朋友圈出现诡异画面——晒娃的少了,晒“拼多多砍一刀”的多了。
不是不爱孩子,是爱不起。
更难受的是比较。
同学群里,有人晒理财收益,有人发欧洲游定位。
手指滑过去,心里咯噔一下:明明当年一起抄作业,怎么现在就差这么远?
其实大家都差不多。
统计局说,还有17%的人在贫困线边缘晃悠。
只是没人好意思承认自己也在那17%里。
有人开始自救。
研究基金定投,把烟钱省下来买黄金,甚至半夜蹲直播间抢临期牛奶。
不是想暴富,就想让银行卡数字涨得比血压慢点。
最扎心的是,明明累得像条狗,还得对孩子说“你要有梦想”。
其实自己的梦想早就缩水成四个字:别生大病。
但你说他们惨吗?
也不。
周末能带孩子去趟免费公园,吃顿人均五十的烤肉,就觉得日子还能过。
就像有人说的:40岁不是活明白了,是活“没劲儿”了。
可没劲儿也得活,毕竟身后站着一大家子。
所以下次看到“月入两万活得像乞丐”的帖子,别急着嘲笑。
那可能是某个中年人,在深夜偷偷发的求救信号。
来源:正大光明明月ixXZV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