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持续深化“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热情,中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策划推出“强国复兴有我”百姓故事汇融媒体传播活动。
【中国商报焦阳报道】
为持续深化“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热情,中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策划推出“强国复兴有我”百姓故事汇融媒体传播活动。
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弘扬传承龙江优秀精神”“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等主题,通过百姓讲故事、听故事、传故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夯实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根基,为开创哈尔滨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新局面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张旭生,哈尔滨市木兰县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十年来,他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于东北抗联革命文物的发掘、守护与研究之中。带领东北抗联鸡冠山密营遗址搜寻小分队遍寻山岭,勘查、发现了近千个抗联密营,搜寻、保存了上万件革命文物,让东北抗联艰苦卓绝的红色历史得到了更为坚实的认证。
他说:“一座鸡冠山,就是一部抗联史。挖掘和保护鸡冠山的东北抗联密营遗址,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
陈晨,东北抗联精神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从小到大,她感受到的不仅有奶奶李敏给予的爱,还有无数东北抗联故事带来的震撼和感动;现在,她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年轻人来听。
她说:“我会牢记党的信任,不负奶奶和抗联先烈们的嘱托,带动更多时代新人传承东北抗联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挺膺担当、贡献力量!”
董礼涛,哈电集团汽轮机公司数控铣工、特级技师。从铣工学徒到成为大国工匠,一次次刷新铣工生产的极限,创造着技术攻关的奇迹。参加过的首次、首件加工的产品大约有上千件。
他说:“把手里的每一件活都要干成精品,这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我们对国家和社会的担当。”
寒地小龙虾研发团队,来自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水产分院。带头人董宏伟(右二)和团队凭着永不言弃的科研精神,相继攻克了寒地小龙虾越冬成活率和下塘养殖成活率极低等重大难题,用“池塘养殖”和“虾稻共作”的“金点子”,为水产养殖户铺出一条“致富路”。
她说:“农业科研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让老百姓有收益,整个产业好,我们东北才能好。”
从守护抗联遗址的张旭生到传承红色基因的陈晨,从精益求精的工匠董礼涛到助农致富的寒地小龙虾研发团队——他们以平凡岗位上的不凡坚守,生动诠释了“强国复兴有我”的使命担当,弘扬传承龙江优秀精神,带动更多人为哈尔滨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来源:大美龙江城市会客厅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