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会谈”的最深远影响就是西藏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3 05:50 2

摘要:公元1227年,蒙古帝国灭西夏后,凉州(今甘肃武威)成为控制青藏高原的战略支点。公元1229年,蒙古帝国第二大汗窝阔台即位后,将凉州一带作为封地划归他的次子阔端。

“凉州会谈”标志着西藏正式纳入中央政权管辖体系。

公元1227年,蒙古帝国灭西夏后,凉州(今甘肃武威)成为控制青藏高原的战略支点。公元1229年,蒙古帝国第二大汗窝阔台即位后,将凉州一带作为封地划归他的次子阔端。

阔端为了实现统一西藏的宏伟战略目标,实施了恩威并举的策略。公元1239年,阔端派多达那波率3000精兵进入前藏,调查西藏各教派(如萨迦派、噶当派)的政治、宗教影响力分布。多达那波向阔端建议“以教治藏”方针,选择萨迦派作为谈判对象,因其掌握后藏政教大权且影响力辐射前藏。阔端接受建议,于1244年邀请萨迦派领袖萨迦班智达至凉州谈判,解决西藏归属问题。

此时的西藏在吐蕃王朝崩溃后,经历400余年分裂,各教派为争夺主导权频繁冲突,根本无力对抗蒙古军队。西藏各教派推举萨迦班智达同蒙古谈判,萨迦班智达带着八思巴和恰那多吉两个侄子,从萨迦寺动身前往凉州,千辛万苦,经过两年跋涉,终于在1246年8月抵达凉州。萨迦班智达目睹阔端治下的凉州实行多元宗教共存政策,确信藏传佛教能在蒙古治下发展。

凉州会盟标志着青藏高原与蒙古高原两大文明板块的历史性对接,折射出13世纪欧亚大陆权力重构的宏观趋势‌。

公元1247年,萨迦班智达与阔端在凉州白塔寺会谈达成协议:西藏各派接受蒙古统治、萨迦派获得管理西藏宗教事务主导权、保留西藏原有政教制度但需向蒙古称臣纳贡。会谈结果产生了《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西藏正式纳入蒙古政权管辖范围,史称“凉州会谈”,白塔寺成为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

萨迦班智达(公元1182--1251年),藏传佛教萨迦派第四代祖师,著名学者、政治家。萨迦班智达为西藏归入元朝及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结束了藏族地区自唐末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

阔端(公元1206--1251年),蒙古帝国的军事家、战略家。作为凉州会谈主导者,阔端不仅实现了西藏与中原的政治统一,更奠定了元朝统一全国的基础。

“凉州会谈”后,西藏始终处于中央政权有效管辖之下,主权归属具有连续性和法理性。

“凉州会谈”后,蒙古政权在西藏地区实施户口统计、驿站设置等管理制度,并保留藏传佛教领袖的宗教权威。这种“政教结合”的治理模式被元朝继承,形成后世中央王朝管理西藏的基本框架。

“凉州会谈”使蒙藏双方避免了一场战争所造成的惨重伤亡和破坏,两族人民从此和睦相处,友好往来成为相互关系的主流。“凉州会谈”也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传播,阔端成为首位信奉藏传佛教的蒙古王室成员;八思巴后来创制八思巴文字,成为蒙汉文化交流的纽带;恰那多吉此后留居凉州多年,学习蒙古语言文化,促进蒙藏精英阶层的深度交融。

总之,“凉州会谈”通过和平协商使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开启了蒙藏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融合的新纪元,因此视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重要历史节点。《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也顺应历史潮流,反映了当时西藏人民的愿望与要求,其发表是向历史宣告,向世界宣告:西藏从此正式划入蒙古版图,西藏属于中国!

凉州会盟遗址(白塔寺)现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以“和平促统一”的理念被当代民族政策继承发展‌。

来源:阿萨德19701113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