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孙雨林不产全球20%氧气?“地球之肺”的说法其实并不存在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6 21:43 1

摘要:亚马孙雨林常被称作“地球之肺”,外界普遍认为它产出了全球约20%的氧气。但这个说法虽被反复提及,实则带有误导性——事实上,这个数值被严重高估了。

地球是一个奇迹

环境|亚马孙

在秘鲁的坦博帕塔(Tambopata)地区,雾气穿梭于树木之间,萦绕着秘鲁亚马孙雨林。| 国家地理图片集

亚马孙雨林常被称作“地球之肺”,外界普遍认为它产出了全球约20%的氧气。但这个说法虽被反复提及,实则带有误导性——事实上,这个数值被严重高估了。

亚马孙雨林对我们呼吸所需氧气的净贡献,很可能接近于零。“我们有太多理由要守护亚马孙雨林的存续,可氧气绝不在其中,”地球系统科学家迈克尔·科(Michael Coe)这样说道。他是位于马萨诸塞州(Massachusetts)的伍兹霍尔研究中心(Woods Hole Research Center)亚马孙项目的负责人。

在科看来,“亚马孙产出全球20%氧气”的说法“完全不符合物理逻辑”,因为大气中根本没有足够的二氧化碳,能让树木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相当于全球五分之一的氧气。

不妨换个角度想:树木从空气中吸收多少二氧化碳分子,就会向空气中释放差不多数量的氧气分子。 要知道,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占比还不到0.5%,氧气占比却高达21%,如此一来,亚马孙雨林根本不可能产出那么多氧气。

亚马孙雨林氧气产量的真实估算

已有多位科学家给出了更精准的估算结果。

牛津大学环境变化研究所(Environmental Change Institute)的生态系统生态学家亚德温德·马尔希(Yadvinder Malhi),其计算依据来自2010年的一项研究——该研究估算,热带森林贡献了全球陆地约34%的光合作用产量。

马尔希解释道,单从面积来看,亚马孙雨林的光合作用产量约占全球热带森林的一半,这就意味着它产出的氧气,大约能占到陆地氧气总产量的16%。

可要是把海洋中浮游植物产出的氧气也算进来,这个比例就会降到9%。气候科学家乔纳森·福利(Jonathan Foley)得出的估算结果更为保守,仅为6%。他是非营利组织“减排项目”(Project Drawdown)的负责人,该组织专门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

但事情远没这么简单。树木不只会释放氧气——它们还会通过“细胞呼吸(cellular respiration)”过程消耗氧气:白天积累的糖分要转化成能量,就得靠氧气提供动力,这个过程就是细胞呼吸。到了夜晚,没有阳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时,树木就成了氧气的净吸收者。

马尔希的研究团队发现,树木通过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略多于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一半。剩下的氧气,大概率会被生活在亚马孙雨林里的无数微生物消耗掉——这些微生物会吸入氧气,分解森林中的死亡有机物。

“不管是亚马孙雨林,还是地球上其他任何生物群落,它们对氧气的净贡献都接近于零,”他这样解释。 正因为氧气的产生和消耗达到了这种平衡,现代生态系统对大气中氧气浓度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地球最多氧气来自哪个生物群落?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的大气科学家斯科特·丹宁(Scott Denning)解释说,我们现在呼吸的氧气,是海洋中浮游植物留下的“遗产”——数十亿年来,这些浮游植物不断积累氧气,才让大气变得适合生命呼吸。

这些氧气之所以能留存下来,是因为浮游植物在腐烂前就沉到了海底,被固定在了那里。不然的话,其他微生物分解它们的过程,早就把这些氧气消耗光了。

丹宁在《对话》(The Conversation)杂志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决定大气中平均氧气含量的过程,发生在极其漫长的地质时间尺度上,如今正在进行的光合作用,对它几乎没什么影响。

尽管如此,“亚马孙产出全球20%氧气”这个不实说法,几十年来却一直流传不休,只是没人知道它最初是从哪来的。

马尔希和科认为,这个说法的源头可能是这样的:亚马孙雨林贡献了全球陆地光合作用产氧量的约20%——可这一信息传到公众耳中时,可能被误读成了“亚马孙产出了大气中20%的氧气”

亚马孙雨林的重要性从未改变

显然,说这些并不是要否定亚马孙雨林的重要性。在保持原始状态的情况下,亚马孙雨林能从大气中吸收大量二氧化碳,作用十分显著。科更愿意把它比作一台为地球降温的巨型空调,而非“肺”。

事实上,亚马孙雨林和非洲中部、亚洲的其他热带森林一样,都是自然界里缓解气候变化的最强力工具之一。只不过近年来,这些热带森林都面临着火灾的威胁。

除此之外,亚马孙雨林还在稳定南美洲降雨周期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也是生活在雨林中的群体以及无数动植物物种的重要家园。

“很少有人会谈到生物多样性,但亚马孙雨林是陆地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而气候变化和森林砍伐,正让这份宝贵的丰富性陷入险境,”圣保罗大学(University of São Paulo)高等研究院(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的气候科学家卡洛斯·诺布雷(Carlos Nobre)这样指出。

单看它对全球的重要性,把亚马孙雨林比作“象征性的肺”倒也说得通。这种比喻或许能推动人们采取行动应对森林砍伐,可在大多数研究人员看来,它并不严谨——尤其是因为真正的肺是吸入氧气的,而非排出氧气。

“如果人们想把它和自己身体里那些维持稳定、维系生命、保障健康的重要器官联系起来,从象征意义上讲,确实能找到一些关联,”诺布雷说,“但从科学角度来说,亚马孙雨林真的不是‘地球之肺’。”

撰文:Katarina Zimmer

编译:Arvin

校对:钱思琦

版式设计:钱思琦

点点,谢谢关注。

伸出小手

来源:国家地理中文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