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编温静导读: 日前, 珠 海传媒集团召开动员大会,正式发布《珠海传媒集团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实施方案》,推出8大变革行动、31项改革举措:采编人员90%以上转向新媒体,打造超过20个特色IP和一批融媒工作室,建设“三端合一”珠海城市综合服务平台,深耕在地服
主编温静导读 : 日前, 珠 海传媒集团召开动员大会,正式发布《珠海传媒集团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实施方案》,推出8大变革行动、31项改革举措:采编人员90%以上转向新媒体,打造超过20个特色IP和一批融媒工作室,建设“三端合一”珠海城市综合服务平台,深耕在地服务赋能社会治理。要拆掉三堵墙:首先要拆“观念之墙”、其次是拆“机制之墙”、还要拆“板块之墙”。
8月21日,云浮市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优化措施发布活动召开,《云浮融媒(集团)系统性变革优化方案》发布,其中8大行动计划32项举措为新的“起跑线”谋划长远布局,更好地实现云浮融媒(集团)主力军、主阵地、主战场有机统一。
日期 ,珠海传媒集团召开动员大会,正式发布《珠海传媒集团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实施方案》,推出 8大变革行动、31项改革举措,以更高站位、更广视野、更强担当回应时代命题,为珠海高质量发展奏响舆论强音。
据了解,这是珠海传媒集团秉承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勇担使命,主动谋变,以自我革命的实际行动致敬珠海经济特区45周年,努力建设与珠海经济特区地位相匹配的大湾区一流主流媒体的实践宣言。
“一年见成效、三年大提升、五年成样板。”
根据《方案》,珠海传媒集团将围绕 “1个变革目标、2个重要抓手、3个运行机制、8大变革行动”的基本框架,通过精准施策、重点突破、分步实施,力争到2030年成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珠江口西岸旗舰媒体、大湾区一流新型主流媒体和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全国样板。
采编人员 90%以上转向新媒体,打造超过20个特色IP和一批融媒工作室,建设“三端合一”珠海城市综合服务平台,深耕在地服务赋能社会治理……
新时代,新使命,新作为,珠海传媒集团以刀刃向内的彻底变革,吹响全面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奋进号角!
珠海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孙锡炯在动员讲话中 提到 :
首先要拆 “观念之墙”。
这是主流媒体实现系统性变革中最关键,也最艰难的一环。这堵墙是长期以来形成的路径依赖、思维定式和观念壁垒。至少有 5堵“观念之墙”需要拆除:
一是 “内容孤岛”的自嗨墙: 认为只要内容好,用户自然来,忽视渠道、技术和用户体验。
二是 “媒体本位”的俯视墙: 以“传者”为中心,习惯于说教和灌输,而非以“用户”为中心,俯下身子提供服务和对话。
三是 “技术无用”的隔阂墙: 将技术视为辅助工具,而非驱动变革的核心力量,采编与技术团队存在鸿沟。
四是 “求稳为上”的惰性墙: 害怕犯错,不敢尝试新形式、新题材,用“不出错”掩盖“不出彩”。
五是 “绩效导向”的短视墙: 考核体系仍以发稿量、转载量等传统指标为主,而非影响力、用户连接度、服务效果等新标准。
为此,变革方案提出锻造特色 ip、共创优质内容、发力垂类领域等,目的是要强化用户服务驱动内容生产传播,推动更多人员转向互联网主战场;
提出成立珠海传媒人工智能研究院,建设珠海传媒大数据中心,赋能内容生产、新闻传播、用户服务、运营管理等领域,目的就是要向抖音学算法,让我们的 “九章智算平台”读懂百万用户需求;
向腾讯学体验,把编辑部搬到街头,收集民生诉求,让内容选题从群众中来;向小红书学场景,精简 “自嗨账号”,把资源投向爆款IP生产线。
方案还提出建立市、区、镇街、村居联动机制,实施四级联动扎根计划;构建 “政媒科商”融合型服务机制,实施在地服务共创项目伙伴计划等,目的是要“开门办媒体”,从“权威信息发布者”,转向“社会治理伙伴”和“智慧生活服务者”。
其次是拆 “机制之墙”。
要害在 “去赘肉、强筋骨”,核心是机构重组做减法,撤并冗余部门,重构采编中心,整合下属公司,进一步压减中层职数。
机制再造做乘法, 探索推行事业部、工作室 “主理人”、“项目小组”等新机制,制定“一企一策”差异化授权清单,明确超额完成利润目标的按阶梯比率兑现奖励,业绩未达标强制更换负责人。
考核评价分类法, 内容生产传播从单纯追求 “覆盖量”转向“流量”与“效果”,经营生产以利润创造为评价核心,管理运行要以服务支撑为重点,技术支撑要以创新赋能为关键。
还要拆 “板块之墙”。
要害在于三个 “一体化”,即内容一体化生产、技术一体化支撑、经营一体化统筹,实现从传统的“垂直烟囱式”结构转向“平台型+垂直项目制”的混合模式。
目前采编、经营、技术、职能四个板块泾渭分明,形成了组织壁垒、流程壁垒、数据壁垒和利益壁垒。这导致了资源内耗、反应迟钝、创新受阻等一系列问题。
为此,变革提出打破原有采编架构,根据业务形态和流程需要对采编部门进行重构,目的是让采编发与运营一体化,让所有环节在同一个系统内完成。
另外,将探索打破部门界限,对于重大报道、新产品研发、垂直领域深度运营,从全集团抽调人员组成临时或常设的项目团队,项目负责人被赋予人、财、物的一定支配权,项目结束后团队解散或转型,人员回归原部门或进入新项目,目的是倡导 “平台思维”,打破“地盘”意识,推崇“协作者”文化,将“是否会协作”纳入核心人才评价标准。
孙锡炯表示,拆观念之墙、机制之墙、板块之墙,本质是一场组织变革和文化的重塑。当我们勇敢地拆掉眼前的墙,会发现我们得到是整个世界的阳光。
8月21日,云浮市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优化措施发布活动召开,《云浮融媒(集团)系统性变革优化方案》( 下称《方案》 )发布,其中8大行动计划32项举措为新的“起跑线”谋划长远布局,更好地实现云浮融媒(集团)主力军、主阵地、主战场有机统一。
系统性变革,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根据《方案》,云浮融媒(集团)将手握主责主业“指挥棒”,把自我革命、深耕本土、服务大局作为系统性变革优化关键点,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
“产品矩阵提质、传播平台优化、用户服务革新、全域媒体提升、服务业态拓新、智媒技术赋能、体制机制焕新、全媒体人才培育”八大行动计划,将聚合内容、服务、技术、人才等多种资源,探索改革再深化细化。
力争到2027年,全网覆盖用户粉丝总量突破2000万,全媒体传播力、影响力、竞争力显著增强,将云浮融媒(集团)打造为具有显著影响力的新型主流传媒集团。
练本领:报道提质资源整合
身处全媒体时代,用户获取内容的途径不断变化。
云浮融媒(集团)将持续发挥专业本领,加大深度报道供给,通过专业化梳理与报道追踪,为用户提供权威的政策解读和有价值的新闻资讯。
新一轮变革,《方案》系统性重构内容生产与传播体系,围绕时政、经济、评论等七大产品矩阵升级,深耕各垂直领域让内容从“大而全”转向“精而深”,以优质内容生态提升信息供给质效。
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云浮融媒(集团)推出《“政”在你身边》互动专栏,同时优化《云浮市民生热线》等栏目,架起政企民之间的连心桥。发挥视频类短评、快评的优势,上线云浮融媒评论矩阵,构建“时时有评论、事事有观点”的舆论引导体系。
用户的口碑是媒体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云浮融媒(集团)做好在地化服务,活化在地文化资源,新增《云媒Vlog》《现场直击》等栏目,融入岭南特色和云浮元素,在产品设计上丰富视觉效果,提高用户好感度和视觉体验感,提升用户黏性。
利用优质资源生产更多融媒精品。云浮融媒(集团)将对媒体平台“瘦身健体”,开启资源整合与效能提升,让资源向云浮通App主平台倾斜,做强自主可控移动客户端。
瞄准国际传播新赛道发力,建设Start国际传播平台,强化TikTok、Facebook、YouTube等海外矩阵运营,优化RCEP频道,云浮融媒(集团)将联动省媒,最终构建“优质内容+高效传播+全球发声”的全链条现代传播体系。
强服务:渠道共享业态拓新
为拓展改革深度,云浮融媒(集团)将以“媒体+”的开放模式,吸引更多合作伙伴打通内容生产与渠道共享。
按照《方案》,激活UGC生态、升级云媒AI服务、提档民生服务、构建云盾响应、深化积分生态、培育核心用户6大举措,进一步拓展平台建设、做好在地化服务。
云浮融媒(集团)通过上线“云浮号”开放生产枢纽平台,争取100+机构入驻。开放共享选题库、创作工具与传播渠道。与县区融媒、市直部门合作共建融媒实验室。与网信部门构建“数据监测+人工研判”双轨舆情防控体系,构建“1+N”全域协同生产生态。
分析用户需求场景,让服务精准触达。在云浮通App推出7×24小时智能问答系统,覆盖政策咨询、办事指南、城市生活服务。打造客户端用户积分体系,扩大与本地优质商家合作,用户积分可直接兑换商品或服务优惠,打造本地生活服务“小生态”。
在服务业态拓新方面,则继续聚焦“新闻+政务”“新闻+商务”2大板块。联合政务服务平台推出“一键办事”功能,探索培育“媒体+园区”“媒体+农文旅商体”等模式的产业项目。建设“云浮好物”直播矩阵,培育3-5名云浮融媒网红主播。
赋科技:全域融媒协同共振
根据《方案》,云浮融媒(集团)将持续推动市县融媒联合发展,发挥“3×63”全媒体直播优势,通过“云端+地面”结合,让政策解读、乡村资讯更快直抵田间地头。
通过系统性变革优化,完善云浮智媒园区建设方案,加快完成项目立项储备,引进4K/8K超高清拍摄、AI智能创作等前沿设备与技术;并以“镇镇有声”等品牌栏目为抓手,结合电商直播、文创开发等形式,推动“线上传播引流—线下产业变现”,实现全媒协同共振。
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的主流媒体,是发展必然、时代使然。云浮融媒(集团)明确在此次系统性变革优化中加大技术战略投入。
实现主播形象数字化、流程自动化。同时推动广播频率向“AI+人工”协同制播模式转型,覆盖选题策划、语音合成、节目编排全流程,打造全天候、个性化的智能广播体系。
打破传统媒体生产壁垒,建设内容共享中台。推行“智能化、轻量化、移动化、超清化”的制播模式,实现全流程业务互联互通,构建现代化传媒技术生态。
开发“政策热力图”等可视化产品,建设动态用户“画像库”,支撑精准推送与分层运营。AI自动化分析内容传播路径、受众反馈、社会影响,构建智能化媒体数字底座和高效的云协同生产管理系统。
育人才:培育打造融媒铁军
实现主流媒体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人。体制机制的完善与否,是集团良性运行的“瞭望塔”。
在新一轮变革中,云浮融媒(集团)将打破现有藩篱,优化组织架构、重构考核体系、优化激励机制,培育全媒体人才,优化人才梯队建设,筑牢系统性变革优化根基。
对于如何再次提升新闻生产力,云浮融媒(集团)将对现有15个部室职责进行“撤、分、并、设”,按业务发展需要设立业务“工作室”,使生产部门数量提升至60%以上。
同时持续优化薪酬管理,推行“内容质量+用户增长+商业价值”三维考核,加大新媒体前沿产品比例考核。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与集团特点相适应的高层次人才、中层管理人员、特殊岗位人才的考核机制制度。
顺应互联网时代需求,云浮融媒(集团)将集中力量培育名记者、名编辑、名编导、名评论员、名播音主持人等拔尖骨干人才,聚焦短板靶向引才,形成高端人才与特殊岗位人才的集聚效应,为媒体系统性变革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来源:永远的热血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