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人领养老金,活人却难保?社保基金的窟窿到底有多大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7 01:31 1

摘要:一边是死亡人员仍在“领取”养老金,一边是弱势群体应保未保,我们的养老钱到底去了哪里?

一场全国范围的审计风暴,揭开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层层伤疤。

一边是死亡人员仍在“领取”养老金,一边是弱势群体应保未保,我们的养老钱到底去了哪里?

01

2024年下半年,审计利剑挥向养老保险基金。北京、黑龙江等至少21个省份发布了审计工作报告。

各省份审计结果揭露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各种乱象。

审计署公布的审计工作报告显示,在审计养老保险基金时,发现各类问题金额达601.61亿元

这个数字令人震惊。它不仅仅是纸面上的数据,背后是无数纳税人辛苦缴纳的养老钱,是退休老人安度晚年的保障金。

审计报告暴露了养老保险基金违规发放的多种方式,其手法之大胆令人瞠目。

向死亡人员发放养老金是最常见的违规方式。

山东2市48县在三年间向505名死亡人员发放养老保险待遇241.48万元。

北京则向284名服刑、死亡人员账户发放基本养老金等待遇1954.33万元。

伪造档案提前退休是另一种常见手段。

25省的2.83万名职工通过提供虚假病历或篡改档案提前退休等方式,违规领取养老待遇5.19亿元。

山西蒲县“1岁工作、22岁退休”的案例刷新了人们的认知底线。该县疾控中心一职工的人事档案有14处涂改,竟然能够层层过审,成功“退休”并领取养老金累计69万元。

重复参保和违规补缴同样普遍存在。甘肃省10个市299人违规补缴养老保险或重复参保。

02

养老保险基金的问题不仅发生在发放环节,在参保缴费和个人账户管理方面同样存在漏洞。

山东省审计发现,1市12县159家企业或学校未按规定为807名在职职工缴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这种想象其实很多,有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牺牲员工的利益。

更令人忧心的是,44县未落实代缴费政策,2798名低保特困、重度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应保未保。这些最需要社会保障的弱势群体,反而被排除在保障体系之外。

个人账户管理同样存在问题。山东省13市未及时清退1987名死亡1年以上人员的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个人账户资金1977.09万元。

这意味着死亡人员个人账户中的资金未能及时收回,继续滞留或流失。

03

养老金违规发放问题屡禁不止,其背后有多层次原因。

信息不畅、数据比对不及时是技术层面的主要原因。

各部门之间数据壁垒尚未打破,致使死亡人员仍能“领取”养老金。民政部门的死亡人口信息、公安部门的户籍信息、司法部门的服刑人员信息与社保系统未能实现实时共享和自动比对。

审核流于形式是管理层面的问题。

一些经办机构审核不严,为虚假材料提供了可乘之机。山西蒲县疾控中心职工档案14处涂改仍能过审,明显是审核环节形同虚设。

内控机制薄弱是制度层面的缺陷。

各级社保经办机构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导致问题长期存在而未被发现和纠正。

经济利益驱动是社会层面的因素。不法分子骗取套取养老金的高额经济利益诱惑,使得一些人铤而走险。

04

养老保险基金的违规发放和挪用,伤害的是每一个纳税人和参保人。

首先,它直接侵蚀基金积累。审计发现的601.61亿元问题金额,本可以用于提高养老待遇或降低缴费费率。

其次,它破坏制度公平性。一些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养老金,而合规参保人员反而可能面临待遇下降的风险。

最重要的是,它动摇公众对社保体系的信心。养老保险是人民群众的“养老钱”“保命钱”,关系亿万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违规发放行为会引发公众对社保体系可持续性的担忧。

一边是不该保的却在继续保,另一边是应该保的却没有保。44县2798名低保特困、重度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应保未保,就是这种扭曲的明证。

05

堵住养老保险基金的漏洞,需要多管齐下,从制度和技术层面同时入手。

打破信息孤岛是当务之急。必须构建民政、卫健、公安、司法、社保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实时共享与自动比对。在数字时代,至少在技术上不该再留有漏洞。

压实审核责任是关键环节。要杜绝“人情审批”“档案造假”,对审核不严、监督不力的工作人员严肃问责。

引入智能监管是未来方向。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及时发现异常参保、异常发放行为,提高监管效率和精准度。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是必要措施。数据公开、信息透明是最好的“防腐剂”,应定期向社会公布基金收支情况,设立便捷的举报渠道。

强化法律法规是保障手段。对故意冒领、骗取养老金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提高违法成本。

技术手段能够解决大部分问题:实时数据比对系统可以将死亡人员信息及时同步给社保部门;生物识别技术能够确保养老金领取者身份真实有效;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则能使养老金流向更加透明可追溯。

但比技术更重要的,是制度设计和执行力度。只有构建起高效、透明、严密的风险防控体系,打破数据孤岛,实现各部门信息的实时共享与自动比对,才能从根本上堵住养老金流失的漏洞。

养老金不是救济金,它是无数劳动者辛苦半生为安度晚年攒下的“养老钱”。

每一个参保人都有责任监督这份共同财富的安全,因为它关乎我们每个人的未来。

-全文完-

来源:认知有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