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秋的蒲江明月村,茶山叠翠,竹影婆娑。8月22日,“2025年唱歌学中文——唱行成都”世界青年来华研学营的25位外国青年,从五大洲汇聚于此,漫步蜿蜒村路,沉浸式感受中国乡村的诗意。
初秋的蒲江明月村,茶山叠翠,竹影婆娑。8月22日,“2025年唱歌学中文——唱行成都”世界青年来华研学营的25位外国青年,从五大洲汇聚于此,漫步蜿蜒村路,沉浸式感受中国乡村的诗意。
加纳青年 成明
“这里的绿水青山如会呼吸的中国画,让我读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意。”
这个成都蒲江的小村庄,生动折射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基层的实践。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安吉余村首次提出“两山”理念。二十年来,这一理念从浙江走向全国,成为共识与行动,也在明月村结出累累硕果。
近年来,蒲江县以“两山”理念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立足县域生态与文化资源,推进农业提质、文旅赋能,为乡村发展指明方向。在县委县政府引导下,曾是贫困村的明月村依托自然资源发展生态农业与文化旅游,走出了一条特色乡村振兴路。该村调整产业结构,以茶叶、雷竹筑牢农业根基,借“明月窑”IP培育陶艺、蓝染、民宿等文旅产业,打造“茶山、竹海、明月窑”的乡村新名片,成为蒲江乡村振兴实践中的亮眼标杆。
如今,村内建成千亩生态茶园与雷竹林,形成以农业为基础、文创为特色、旅游为纽带的多层级生态产业圈,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十年前的几千元跃升至3万余元,村子更凭借亮眼的发展成果,入选国家农业农村部推出的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
这座在绿色发展中实现华丽蜕变的村庄,也成为外国青年感知中国乡村的重要窗口。此次到访的25位外国青年,正是“2025年唱歌学中文——唱行成都”世界青年来华研学营成员。他们此行不仅要深入了解成都的音乐历史文脉、城市音乐文化与音乐产业发展,更希望探寻中国乡村的发展密码。而生态与文化深度交融的明月村,恰为他们解锁了观察中国乡村振兴的独特视角。
茶田果园松林·漫步
在茶田果园松林间的漫步中,茶园里的生态种植细节让外国青年驻足探究。他们发现,当地茶园通过两个替代(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实现了生态化、科学化种植。
·
阿根廷青年 拉玛
“这种绿色防控方式太巧妙了,既守护了生态环境,又保证了茶叶的优质品质,完全是农业发展的绿色智慧!”
保加利亚青年 俞鸿碧
“在这里,我亲眼看到‘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能如此和谐地并行。村民们喝着清澈的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同时还能享受绿色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这样的乡村生活真是太迷人了!”
明月村的魅力,不仅在于看得见的生态之美,更藏在传统技艺里——那些代代相传的手艺,这正是生态与文化交融的鲜活密码。
石头房子·蒲草编织
当研学团走进村里的石头房子,阿根廷的拉玛立刻被桌上精巧的蒲草制品吸引。房间里弥漫着自然的艾草香,一位非遗传承人正手把手教青年们编织蒲草扇、蒲草篮。指尖翻飞间,普通的蒲草渐渐有了形态。
拉玛跟着尝试编织,不时用刚学会的中文与匠人交流,最后举着自己的半成品开心地展示。
阿根廷青年 拉玛
“没想到传统手艺能在今天焕发出这样的生机,太有意思了!”
扎染工坊·草木染
在村内的扎染工坊,非遗传承人的教学同样让青年们兴致盎然。大家围在染缸旁,认真学习草木染的浸、染、晒等技法。来自马达加斯加的姑娘孙翊冉格外专注,她小心翼翼地将白色方巾浸入靛蓝染缸,目光紧紧盯着布料在水中逐渐显色的过程。当取出染好的方巾时,她忍不住地感叹不已。
马达加斯加青年 孙翊冉
“这抹蓝色让我想起了家乡的海洋,但制作过程却完全不同,充满了神秘又温柔的东方韵味。”
此次扎染主题围绕“绿水青山”展开,当看到自己创作的、带着自然纹路的“绿水青山”扎染作品时,孙翊冉满怀自豪地表示,要把这件融合了中西方生态理念的艺术品带回马达加斯加,让更多家乡人感受到中国生态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为“唱行成都”研学营的核心环节,音乐实践在明月村变成了一场跨越国界、全球共鸣的艺术演出。
善本学堂·学中文歌
青年们首先走进善本学堂,在当地音乐老师的专业指导下,探寻蒲江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老师逐句讲解传统歌曲的旋律韵律与歌词意境,从悠扬婉转的曲调,到饱含乡土深情的唱词,每一个细节都让外国青年沉浸其中。在反复学唱中,文化的种子悄然在他们心间扎根。
春笋艺术公园·表演
待熟练掌握歌曲后,青年们来到春笋艺术公园——这里茶山环绕、翠竹摇曳,微风拂过竹叶的沙沙声,仿佛是自然奏响的序曲。表演环节,几位外国青年依次登台,用歌声诉说着各自的家乡故事,传递对这片土地的喜爱。最动人的时刻,是与明月村放牛班合唱团的小朋友们的合唱,纯真无邪的童声与青年们富有活力的歌声交织在一起,宛如天籁,在青山绿水间久久回荡。
·
这片充满生机的地方,也成为中外青年音乐交流的绝佳舞台。这种碰撞,恰似生态文明理念的全球共鸣,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音乐中突破语言隔阂,找到了共同的情感纽带。
加纳青年 成明
“在美景中唱歌学中文,这种体验前所未有,也让我更懂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
研学之旅虽短,但明月村的生态之美与发展活力,已深深印在外国青年心中。他们纷纷拿起手机、相机,用镜头记录下茶田的绿意、工坊的匠心、村民的笑容,将明月村的绿色发展故事和村民的幸福生活,通过社交平台分享给海外的朋友,成为“两山”理念的国际传播者。
研学营负责人表示
“我们希望借助这些年轻朋友的视角,让世界看到中国乡村的绿色蝶变,更希望让他们亲身感受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理解这一思想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
未来,明月村将循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紧跟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与县委十五届十次全会的奋进节拍,深化农旅文体商融合,以“活镇、兴村、富民”续写生态人文交融新篇,凭“茶山、竹海、明月窑”品牌助力成都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让“两山”理念在蒲江山水间绽放更璀璨光彩,为全球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更鲜活的中国答案。
事实上,明月村的实践只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如今,华夏大地山川锦绣,江河奔腾,生态文明之光照亮绿色发展之路。正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明月村的绿色发展故事,正通过这些外国青年的歌声和镜头,传向五洲四海,成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动人注脚。
当夕阳西下,外国青年们在茶田里共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口号,嘹亮的声音穿越葱翠的茶山竹海,传向远方。这一刻,绿水青山不仅是中国人的金山银山,也成为了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向往的美好未来。
来源:升学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