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州扒鸡,全称“德州五香脱骨扒鸡”。源于明代,创于清朝,传于民国,盛于当今,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明末清初,随着运河漕运的发展,德州成为“九达天衢”“神京门户”,经济的繁荣,文化的交融,酝酿了风味独特的德州烧鸡,当时比较有名气的有三家:贾健才贾家、徐烧鸡徐恩
主播读经典、陪您说晚安,大家好!这里是闪电夜读,我是禹城融媒主播庞伟伟,今晚与您分享王德胜的文章《历史上的德州美食---德州扒鸡》。
德州扒鸡,全称“德州五香脱骨扒鸡”。源于明代,创于清朝,传于民国,盛于当今,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明末清初,随着运河漕运的发展,德州成为“九达天衢”“神京门户”,经济的繁荣,文化的交融,酝酿了风味独特的德州烧鸡,当时比较有名气的有三家:贾健才贾家、徐烧鸡徐恩荣家、西方庵张家。
1692年的一天,贾健才点火煮烧鸡,因有急事外出,小伙计不慎将烧鸡煮过了火,贾健才赶紧从锅里捞出煮过火的烧鸡,拿到门脸上一摆,香味四溢,引来了过路行人,很快将一锅鸡卖完了,贾健才琢磨着,又改进了工艺,出现了扒鸡的原始做法,即大火煮,小火焖,延长时间。继而,他请邻街的马老秀才起个名,老秀才详细了解了制作过程,品尝了刚出锅的扒鸡,吟到:“热中一抖骨肉分,异香扑鼻竞袭人,若问老夫伸拇指,入口齿馨长留津。”诗成吟罢,脱口而出:“好一个五香脱骨扒鸡呀!”贾健才于第二年把扒鸡提到元宵灯会上去卖,销路大开,名声大振。从此,德州城出现了烧鸡、扒鸡同产同销的火爆局面,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烧鸡才渐渐隐去。
康熙第四次南巡,住在城内吕家街他的启蒙老师田雯家中,田雯献上德州扒鸡,皇帝龙颜大悦,称赞曰“真乃神州一奇也”,并乘兴御笔亲书匾额《寒绿堂》赐予田雯。乾隆年间扒鸡制作艺人王暄进宫专做扒鸡。
(20世纪40年代德州街头的扒鸡店铺)
最初的德州扒鸡是随着大运河舳舻天下而扬名的,当时岸边小贩提篮叫卖,往来船家高喊一声,小贩就会将扒鸡远远抛到船上。由于扒鸡是用荷叶包裹着的,一度名曰“荷叶鸡”。随着津浦铁路和石德铁路的先后通车,德州扒鸡飞向全国各地。这个时期的扒鸡传人,主要代表人物是宝兰斋扒鸡铺的侯宝庆和德顺斋扒鸡铺的韩世功,还有张、崔、刘、端木、赵等十数家,均为德州本城人,他们沿袭了贾、徐两家的制作要点,又各有特长,且不断地琢磨着提高技艺和产品质量,产品日臻完美。几十户扒鸡店铺,集中在火车站广场前,铺靠铺,摊连摊,前店后场,满街是刚出锅的鲜扒鸡。到夜间,电石灯火忽闪忽闪,成点连片,加上鸡身抹油反光,形成了站前夜市一大景观,街上飘着扑鼻的香气,吸引着路人和过往旅客。
如今,德州扒鸡产业具有生产资质的企业84家,作坊式扒鸡加工门店百余家。其中“德州”牌德州扒鸡和“永盛斋”牌德州扒鸡为“中华老字号”。
作者简介:
王德胜,山东省理论宣讲专家库成员,德州学院黄河大运河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出版《六百岁的德州》《德州记忆》《历史镜头中的德州》等图书,第八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获得者。
主播简介:
禹城融媒主播,庞伟伟。
来源:甜点党GPk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