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占座多离谱?1杯咖啡坐1天,老板无奈封电源,星巴克也被逼急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5 00:23 1

摘要:在韩国的街头巷尾,越来越多年轻人背着装满书本的背包、提着笔记本电脑,走进一家咖啡馆后便 “扎下根”—— 他们常常一待就是一整天,时而敲击键盘专注工作,时而低头翻阅资料,这类被称作 “咖工族” 的群体,如今已成为韩国都市里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

在韩国的街头巷尾,越来越多年轻人背着装满书本的背包、提着笔记本电脑,走进一家咖啡馆后便 “扎下根”—— 他们常常一待就是一整天,时而敲击键盘专注工作,时而低头翻阅资料,这类被称作 “咖工族” 的群体,如今已成为韩国都市里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

但他们长时间占用座位的行为,也逐渐引发咖啡馆经营者的经营焦虑与其他顾客的不满。

英国广播公司(BBC)曾报道过首尔江南区大峙洞一位咖啡馆老板的困扰。他遇到过一个极端案例:一名顾客直接带来两台笔记本电脑和一个六孔插座,把小型 “办公室” 搬进了咖啡馆,从清晨开门一直待到深夜打烊,几乎承包了一张桌子。

面对这种影响其他客人入座、也拉低门店翻台率的情况,老板最终无奈之下,只能将该区域的电源接口封住,以此减少这类长时间占位行为。

“在江南这种租金高得离谱的地段,要是一个人占着座位一整天,我们连成本都收不回来,根本没办法维持经营。” 他的抱怨道出了不少咖啡馆经营者的心声。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就连在韩国拥有广泛门店的星巴克,也不得不正视这一问题。

本月,星巴克韩国公开提及,部分顾客的行为已超出 “合理使用” 范畴 —— 有人把台式显示器、小型打印机等办公设备搬进店内,俨然将咖啡馆当成了固定办公点;还有人长时间占据座位却频繁离店,导致座位空置却无法供其他客人使用。

8 月 7 日,星巴克韩国正式发布新指引,针对这些 “极端个案” 进行规范。不过,新规并未采取强制驱赶的强硬方式,而是以温和劝导为主,尽量减少对其他顾客的干扰。

同时,星巴克还贴心提醒,长期离座可能导致个人物品被盗,强调这一措施的初衷是 “为所有顾客营造更舒适、有序的店内环境”。​

这一举措公布后,韩国社会舆论迅速分化,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支持新规的顾客认为,政策出台得正是时候。

有顾客吐槽,自己想和朋友找个地方聊天小聚,却常常要花十几分钟找空位,这种 “学习氛围” 让想放松的人望而却步。

但反对者则批评星巴克 “变了味”,认为其背离了品牌向来倡导的 “宽松、自由” 定位,过度干预顾客的使用方式,“咖啡馆本就是让人放松、做自己的地方,只要不影响他人,待多久都不该被限制”。​

事实上,“咖工族” 的兴起并非单纯的个人选择,背后藏着韩国社会深层的结构性问题。

数据显示,过去五年间,韩国咖啡馆数量激增近 50%,如今总数已接近十万家,密集的咖啡馆网络为 “咖工族” 提供了基础条件。

招聘平台的调查更揭示了群体动机:约七成 Z世代求职者每周至少会有一次在咖啡馆学习或准备求职材料。

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咖啡馆早已不只是买一杯咖啡的地方,更是一个能让他们感到安定、获得归属感的 “临时港湾”。​

韩国安山大学教授崔罗英对这一现象有着更深刻的解读。

她指出,“咖工族” 的出现,本质上反映了韩国社会的两大痛点:高度激烈的竞争环境与公共空间的严重不足。

“这些长期待在咖啡馆的人,大多是面临升学压力的学生或挣扎在就业市场的年轻人。他们在学业竞争、就业焦虑和居住条件局促的多重压力下,找不到一个稳定的学习、工作空间,只能转向咖啡馆。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们既是经营者眼中影响生意的麻烦,也是社会制度存在缺口时的受害者 —— 公共图书馆座位有限、开放时间固定,租房空间狭小难以容纳学习场景,咖啡馆便成了无奈之下的最优解。”​

崔罗英强调,解决这一矛盾不能只靠咖啡馆单方面的规范,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们需要建立更具包容性的公共空间体系,比如增加 24 小时开放的社区学习中心、优化图书馆的服务时间与座位资源,同时引导咖啡馆制定更合理的使用规则。最终的目标,是让那些需要在咖啡馆学习的人能安心停留,也让想休闲社交的顾客能找到舒适座位,实现不同需求的平衡。”​

来源:瞭望者笔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