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神仙记:骊山姥传李筌《阴符经》,传法须择人,不然临大祸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3 22:02 1

摘要:当时有一个著名的官员李筌,陇西人,曾任荆南节度使、仙州节度使官职,是个政治和军事理论家,他尤其喜好神仙之道,常常游历名山,到处采访道术。

骊山姥,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突然出现而又神秘消失。

当时有一个著名的官员李筌,陇西人,曾任荆南节度使、仙州节度使官职,是个政治和军事理论家,他尤其喜好神仙之道,常常游历名山,到处采访道术。

有一次,他来到嵩山虎口岩的石室中,得到了黄帝的《阴符经》,是用绢写的,封缄得很严密,上面写着:大魏真君二年七月七日,上清道士寇谦之藏在名山里,用来传给志同道合之人。

那个绢书已经破烂了,李筌知道这是个宝贝,从此抄读了几千遍,竟然还是不懂它的意思。

于是他来到秦地,到了骊山脚下,遇到一个老妇人,她的头发在头顶扎成一个发髻,其余的头发一半垂下来,衣服破旧,拄着拐杖,神情相貌非常奇特。

她看到路边有火烧树的残火,就自言自语说:“火生于木,祸发必克。”

李筌是个懂行的人,听了很是吃惊,就问她说:“这是黄帝《阴符经》的秘文,你怎么会知道的呢?”

老妇人淡然地说:“我接受这部符经,已经过三元六周甲子了。三个元一周,一共一百八十年,六周一共一千零八十年。少年你又是从哪里知道《阴符经》的呢?”

李筌大惊,知道遇上了仙人,急忙对老妇拱手行礼,行了两拜,详细地告诉她是从何处得到这部符,又向她请教其中的深奥含义。

老妇人就让李筌站直了,面对着光亮看着他说:“接受这部符的人,应当名列仙籍,骨骼相应成仙,然后才可以谈论至道的奥妙,开启玄关的锁钥。不然的话,反而会受到它的灾祸。

“少年你的颧骨贯穿生门,命轮和日角齐平,血脉没有衰退,心影不偏,性格贤良而且喜好道法,神勇而且乐于智慧,真是我的弟子啊。但是你四十五岁的时候,会有很大的灾难。”

于是她拿出一张红色的符,挂在拐杖的末端,让李筌跪下吞下去,说:“天地相保。”

她让李筌坐下,为他讲解《阴符经》的含义,说:“阴符,是上清所秘,元台所尊,治理国家就会太平,治理自身就能得道。不仅仅是机权制胜的作用,而是至道的关键,它难道是人间的普通典籍吗?

“从前黄帝举荐贤能,诛杀强暴。三年打了一百仗,但功业还没有完成。九灵金母命令玄女教他兵机,赐给他九天六甲兵信之符,这部书才在世间流传。

“此经一共三百个字,一百个字演道,一百个字演法,一百个字演术。上面有神仙抱一之道,中间有富国安民之法,下面有强兵战胜之术。都是出自天机,符合人的智慧。

“看它的精微之处,那么黄庭内景,就不值得当作根本;观察它的至要之处,那么经传子史,就不值得当作文章;比较它的智巧之处,那么孙吴韩白,就不值得当作奇人。

“不是奇人不可以随便传授,九窍四肢不全、贪婪愚昧、骄奢淫逸的人,一定不能让他们听到。

“凡是传给志同道合的人,应当斋戒后传授。有经本的人是老师,接受经书的人是弟子。

“不能把富贵当作重要的事,把贫贱当作轻视的事,违反的人要夺纪二十年。

“每年七月七日抄写一本,藏在名山石岩中,可以增加寿命。本命日诵读七遍,可以增加心机,延长寿命,驱除三尸,降伏九虫,一定要保密,应当传给志同道合的人。

“这部经,至人学习它能得到道,贤人学习它能得到法,凡人学习它却会遭殃,这是因为各人的职分不同。经文说:君子得到它就会固守穷困,小人得到它却会失去生命,因为这是泄露了天机。泄露天机的人会沉沦三劫,难道能不警惕吗?”

说完后,她对李筌说:“太阳已经偏西了,我这里有麦饭,和你一起吃吧。”她从袖子里拿出一个瓢,让李筌到山谷里去取水。水装满后,瓢忽然重达一百多斤,李筌力气不够,控制不住,沉到泉水里了。他再回到树下,已经找不到老妇人了,只在石头上留下几升麦饭。

他惆怅地四面望着,直到晚上,也没有再见到老妇人,于是他吃了麦饭。从此他不再吃饭,断绝了五谷,寻求道法,潜心著下《骊山母传阴符玄义》《青囊括》《太白阴经》《中台志》《阃外春秋》《六壬大玉帐歌》各十卷,《孙子注》二卷等。这些著作都在世间流传。

后来他做官做到了荆南节度副使、仙州刺史。然后到各地名山访道,结果不知所终。

出《集仙传》。

来源:小黑赶快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