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什么说老秦人是黄帝的后裔呢?这也得从秦人的先人伯益说起,伯益的先人是颛顼,颛顼的先人是轩辕黄帝,因此上说秦人的先祖就是黄帝。尧、舜、禹时期,因伯益跟随大禹治理黄河有功,尧舜禹封秦人的先祖伯益为赢姓。大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从公元前22世纪未至公元前17世纪初。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历史上称秦国为大秦帝国。历史上又把秦国人称呼“老秦人”。老秦人是黄帝的后裔。
为什么说老秦人是黄帝的后裔呢?这也得从秦人的先人伯益说起,伯益的先人是颛顼,颛顼的先人是轩辕黄帝,因此上说秦人的先祖就是黄帝。尧、舜、禹时期,因伯益跟随大禹治理黄河有功,尧舜禹封秦人的先祖伯益为赢姓。大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从公元前22世纪未至公元前17世纪初。夏朝从大禹时期算起,共有十七位国王,统治中国原始社会五百余年时间,由于夏朝最后一位国王夏桀的残暴统治,秦人的先祖商汤带领原始部落灭了夏王朝,随后建立商朝。商朝经过十八位国王的统治,在盘庚时期迁都于殷墟之地,中国历史上称商朝又为殷商。都城朝歌在今天的河南省淇县境内。商朝共计经历了三十位国王,直到纣王时期,又因纣王的残暴统治,导致天下大乱。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在姜子牙的扶助之下,推翻了殷商王朝。周朝建立之后,周武王让秦人的先人生活在山东省莱芜地区赢河之滨。周武王并将秦人的先祖分封,成为周朝的两个诸侯国。在周成王时期,秦人的先人跟着周朝其他分封国进行造反,周成王带领大军两次进行平叛,周成王平叛胜利之后,把秦人的先祖从山东莱芜地区迁到今天的甘肃地区戎边养马。周朝从周武王建国算起,经过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昭王、周穆王、周共王、周懿王,直到公元前900年,周孝王时期。秦人的先祖造父的侄子秦非子在西犬丘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到今天的甘肃省天水地区清水县秦亭一带。周孝王封给秦国的第一个封地叫“秦邑”,占地不足五十余里地。
公元前898年,在位四十七年的秦非子去世,其子秦侯和孙子秦公伯相继在十年之中为周朝养马。公元前845年,秦公伯之子秦仲继位,西戎入侵周朝,并且屠杀秦仲族人,周宣王任命秦仲为大夫,率军攻打西戎。
公元前828年,在位二十三年的秦仲,与西戎的交战中战死。其子赢祺即位为秦庄公。周宣王召见秦庄公兄弟五人,并给他们七千士兵,让他们前去征讨西戎为父报仇。秦庄公夜袭猃狁老巢击败西戎部落大获全胜。周宣王任命秦庄公为西垂大夫,并且把西犬丘的土地封给秦庄公,西犬丘在今天的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一带地区。公元前778年,在位四十年的秦庄公去世,其子赢开继位是为秦襄公,他面对强大的戎狄势力,采取联姻的策略,将自己的妹妹嫁给戎人丰王为妻,他把都城迁到汧邑之中,汧邑就是在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地区陇县一带。
公元前771年,犬戎举兵攻占镐京,将周幽王杀死于临潼骊山宫中,秦襄王出兵勤王,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有功,周平王将岐山以西土地封给秦国,当时岐山以东的土地都归晋国统治范围。生活着许多戎族部落。周朝把岐山以西土地封给秦国之后,秦国成为周朝的诸侯国家。
公元前766年,在位十二年的秦襄公,在征战西戎的途中去世,其子秦文公继位。秦文公在位期间,建立了新的都城汧渭之会,在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地区陈仓一带。秦文公扩张了岐山以东的大片土地,秦国的军队一路北进,占领了今天的陕西省关中地区大面积的土地,包括今天的兴平、长安、咸阳、高陵、三原、富平、蒲城等地区。一直攻打到今天的白水县境内。
自从周武王建立周朝之后,到周幽王死亡,历史上称为西周,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到周朝亡国,历史上称为东周。
周武王建立周朝之后,把今天的陕西省白水县洛河以北的官府衙门起名叫彭衙邑。周朝时期,又把彭衙城叫彭戏城。为什么要叫彭戏城呢?因为彭戏原始部落的先人是颛顼,颛顼的先祖又是黄帝,因此上说彭戏部落是黄帝的后裔。在三皇五帝时期,洛河北边出现了一位老寿星彭祖天下闻名。周朝时期在彭祖的出生之地设置衙门后又起名叫彭戏城。春秋战国时期也叫彭城。具体地址就在今天白水县南彭衙村中。
周朝时期在洛河以南地区也设置了官府衙门起名叫雷衙邑,具体位置就在今天白水县雷衙村中。周朝时期为什么要起名雷衙邑呢?因为黄帝时期大雷公村中出现了一位圣人雷公。发明创造了陶瓷用品,雷公并且是中国医学的创始人之一。因为雷公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周朝为纪念雷公圣人,便把白水县洛河南边的官府衙门起名叫“雷衙邑”。公元前766年秦文公继位之后,把都城迁到汧河和渭河的交汇之处,起名叫汧渭之会。随后秦文公让秦军一路北上,直攻打到白水河畔,根据《白水县誌》记载:“秦文公元年(前765)分清水为白水。当时秦文公时期把白水河也叫清水河。秦军几万人渡过白水河之后,一路北上来到雷衙城中,看见雷衙城中的井水,根本不够几万秦军饮用,秦军只好走到今天方城村中驻扎下来,因为方城村东边是洛河,秦军吃水很方便。秦军渡过洛河占领洛河北岸大片土地。秦文公时期在洛河南北,重设官府衙门,在今天的白水县方城村设置衙门起名叫汪邑。又把洛河北边的彭戏城重新叫彭衙邑。”
根据明朝颐祖禹编写的《方舆纪要》记载:“白水县西北二十里,东至澄城县五十里,西至富平县五十里,都归秦国统治范围。公元前716年,在位五十年的秦文公去世。其孙赢立继位是为秦宪公,他将都城由汧渭之会迁至平阳,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地区的陈仓一带。秦宪公派兵夺取毫戎和荡社之地,控制了陕西关中西域大片土地。
公元前704年,在位十二年的秦宪公去世,太子赢说继位,朝堂掌握大权的费忌等人,废黜赢说,改立幼子赢曼继位。公元前698年,费忌把在位六年的赢曼杀死之后,又复立赢说继位,历史上称为秦武公,秦武公杀死费忌等人,夺回大权发兵征服许多戎族部落。又将秦国的势力扩张到陕西关中渭水流域。根据《史记》记载:“秦武公元年,公元前697年伐彭戏氏至于华山。也就是说秦武公时期,秦军将洛河北边的彭戏氏族部落,从今天的白水县境内,驱赶到今天的华山之下。华山在今天陕西省华阴县境内,秦军和彭戏氏族部落在白水县境内至华阴县境内发生了几次战争。彭戏氏族部落从此离开彭衙邑地区到华阴,渡过黄河向东而去。今天的白水县洛河以北的彭衙村一带地区,就是彭戏家族的发源地。
秦武公时期,秦国占领国土面积很大,北到今天的白水县境内,东至澄县、大荔、华山和华阴等地区。公元前678年,在位二十年的秦武公去世,同年其弟赢嘉继位是为秦德公,他将都城由平阳迁至雍城,雍城就是今天的陕西省凤翔县城。这座雍城是秦国持继时间最长的都城,在雍城驻扎了三百余年时间。公元前676年,在位两年的秦德公去世,其子赢恬继位是为秦宣公。
在秦宣公在位期间,晋国日益强大,多次和秦国发生战争。公元前664年在位十二年的秦宣公去世,其弟赢载继位是为秦成公,他在位四年后去世,其弟赢任好继位是为秦穆公。秦穆公重用百里奚,蹇叔等贤臣励精图治,便秦国国力大增。秦穆公没有听从百里奚等人的劝说,非要让孟明视等大将,带领秦军二万余人,渡过黄河东进灭掉郑国,走到半途遇见郑国商人弦商,弦商谎称是郑国使者前来犒劳秦军,孟明视知道灭郑消息走漏,孟明视大将带领秦军灭掉滑国,滑国在今天河南省偃师地区。秦军押着俘虏和战利品走到东崤山之时,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会宁县山区,晋襄公带领几万晋军,身穿黑色衣服手持武器,将两头路堵死,把两万秦军消灭在东崤山之中。晋军把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大将押到晋军都城,也就是今天山西省降县城中,准备杀掉祭祀祖先。晋襄公的后母怀赢,她是秦穆公的女儿,晋文公重耳的妃子劝晋襄公放走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三位大将回秦国。公元前626年秦穆公采纳百里奚等人的策略,让孟明视等大将,带领几万秦军,从雍城出发一路北上来到彭衙邑地区,和晋军发生了彭衙之战。由于晋军联合陈国、郑国、宋国打败秦军,秦军从洛河北边的彭衙邑,撤退到洛河南边的汪邑地区,秦军又从汪邑地区撤退到白水河以南地区。晋军和秦军当时以白水河为界经常发生战争。
彭衙之战持续时间长达三年时间,秦军有几万人驻扎白水河以南地区,秦军为了防御晋军和其它诸侯国的偷袭,秦穆公让孟明视大将在白水河南边的一座山峁之上修筑城堡,以山势走向而建筑城墙和台墩。修建这座城堡时,有成千上万的秦军的官兵参加,也有成千白水先民参加。在三年之前,这座城堡很快完成。
公元前624年,秦穆公让一部分秦军守在白水河南岸,把晋军的主力部队全部吸引在今天的白水县境内之中。晋国山西地区的兵力空虚。秦穆公和孟明视带领秦军主力部队,渡过黄河打败晋军报了崤山之仇。并且到东崤山埋了两万将士的骸骨。晋军主力部队接到晋襄公命令,只好撤回山西去了,秦军收复了彭衙邑和汪邑大片土地。秦穆公时期,在这座山头上修建的城堡地势险要。这座城堡只是用于防御工事使用。战争结束之后,白水先民便居住在这座城中。战争来临之时,这座城堡又做为军事重地使用,由于这座城东面和北面环绕一条白水河川,故起名为白水临川城。秦穆公采纳了百里奚的战略方针,向西扩张拓地干里称霸西戎,成为春秋时期的五霸之一。秦穆公时期,白水官府衙门分别设在彭衙邑和汪邑之中,白水临川城中从此成为秦国的军事重地。随后周襄王封秦穆公为西伯侯,公元前621年在位三十九年的秦穆公去世了!一颗巨星陨落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资料来源:我从网络平台上搜集大量的关于秦国九都八迁的历史资料。并且根据白水县有关民间传说,查阅《白水县誌》和《白水县文史资料》,对白水县临川古城进行长期研究考证,先写出《谈古论今说白水》一文,随后写出《白水临川古城何时修》的文章。我写的两篇文章发表之后,白水县在外地工作的杨青录先生,看到我的文章,给我发来信息,他告诉我:说在1967年文革之中,红卫兵砸开白水县文化馆的门,把文化馆的书籍放在南街上用火焚烧,他当时拾到两书本,一本是《石头记》也就是《红楼梦》,一本是明朝时期著写的《白水县誌》。他当时年龄小,他的大伯李积孝读过几年私学,认识很多繁体字。他们读了明朝时期的《白水县誌》之后,看到书中有一粟邑二彭衙三改白水字样,临川古城在秦穆公时建造,北有白水河天险,白浪滔天等字样。我问杨青录那本县誌保存下来没有,他告诉我说,这本明朝县誌多年前掉进庙巷邻居贺羊毛家里的水窑之中了。王孝文先生告诉我说:“白水明朝庄知县主编的《白水县誌》已经丢失不见了。我估计掉进贺羊毛家水窑之中的明朝县誌,就是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白水庄知县主编的《白水县誌》。”从杨青录给我发来的信息来看,白水临川古城确实是秦穆公时期修建的。
我根据各方面的资料,写出《大秦帝国和白水县的历史》文章。关于白水县雷衙的事情,我问了很多老年人,谁也说不清楚是哪朝哪代设官府衙门的事情,有老人给我说:在雷衙设过县衙,因为雷衙无水,衙门搬到东边的洛河边上的方城村去了。这次通过查找历史资料,结合民间传说,证实雷衙是在西周时期设置官府衙门,和洛河以北的彭衙城是同期的事情。
这篇文章是研究秦国历史和白水县历史的文章,有不正确之处请批评指证!(党建智)
来源:视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