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取代日本领跑亚洲ETF市场。中国ETF规模在7月末首次以6406亿美元的资产管理规模超越了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ETF市场。市场上涨带来的净值增长,对规模上涨同样有较大的贡献,今年以来国内ETF份额增加1375.74亿,但规模大幅增长12343.28亿元(人
中国取代日本领跑亚洲ETF市场。中国ETF规模在7月末首次以6406亿美元的资产管理规模超越了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ETF市场。市场上涨带来的净值增长,对规模上涨同样有较大的贡献,今年以来国内ETF份额增加1375.74亿,但规模大幅增长12343.28亿元(人民币)。中国ETF规模增长的内在驱动,包括监管机构对ETF强有力支持,有助于中国保持对日本的资产管理规模领先地位。这些支持可能会增加产品上市数量,吸引外国做市商,并促进散户对长期、低成本、流动性强的基金的认可。
市场跟踪
本周(20250818-20250822)权益市场整体上涨,沪深300指数上涨4.18%;恒生科技指数上涨1.89%;创业板指领跑上涨5.85%。行业方面,本周有色金属表现领先,医药、消费者服务本周收跌,表现相对落后。TMT基金业绩领先,近一周平均涨幅为7.13%。本周基金仓位小幅下跌。风格来看,基金较多加仓小盘价值,行业加仓电子。
市场动态
行业动态:
1.泡泡玛特被纳入恒指;2.7月新登记私募和产品备案数量均创年内新高;3.公募基金对业绩比较基准精细刻画;4.社保基金现身116家公司。
产品热点:
1.首批10只科创债ETF质押回购业务落地;
2.第二批科创债ETF正式上报;
3.8家基金公司上报中证科创创业人工智能ETF;
4.科创债ETF规模逼近1200亿元。
海外市场:
1.友邦保险境内独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有望年底前开业;
2.海外资金加速抢筹A股。
机构动态
本周博道基金补正QDII业务资格申请材料;招商基金、信达澳亚基金发生管理层变更。
新发市场
本周基金发行热度处于近2年中等水平,类型以指数型为主。
1.1 中国取代日本领跑亚洲ETF市场
中国ETF规模在7月末首次以6406亿美元的资产管理规模超越了日本(6223亿美元),成为亚洲最大的ETF市场。截至8月22日,国内整体ETF规模为4.9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万亿之多。市场上涨带来的净值增长,对规模上涨同样有较大的贡献,今年以来国内ETF份额增加1375.74亿,但规模大幅增长12343.28亿元(人民币)。近一月以来,行业ETF净流入最多,其次为债券型ETF,分别净流入534.1和451.9亿元,行业主题ETF中,金融地产ETF资金净流入最多;宽基ETF资金净流出最多,净流出737.6亿元。
中国ETF规模增长的内在驱动,包括国家队买入,以及监管机构对ETF强有力支持。以国家队为例,汇金系资金托市,在4月大幅买入,扭转了整个市场的情绪。监管机构对ETF的强力支持,包括加快产品审批,应有助于中国保持对日本的资产管理规模领先地位。这些支持可能会增加产品上市数量,吸引外国做市商,并促进散户对长期、低成本、流动性强的基金的认可。
反观日本ETF增长已见放缓,日本首只ETF于1995年推出,用了20年时间达到1000亿美元资产管理规模,30年时间达到6000亿美元。中国于2004年推出ETF,用了15年时间达到1000亿美元,21年时间达到6000亿美元。
日本ETF中股票型ETF占主导,占比96.86%。细分分类中,大盘混合、成长型股票占主导,合计占比超90%,反映日本ETF市场对本土大盘股风格的侧重;房地产、商品、交易(杠杆/反向)等另类资产虽然占比较小,但仍是细分类型中占比较大的ETF,规模占比大于海外资产(例如美国债券、美国股票)。整体ETF结构围绕本土权益核心资产构建,海外及另类投资占比有限。
中国ETF结构更多元分层。虽然股票型ETF占比高,规模占比70.11%,但债券、货币、跨境等类型有一定补充。股票型ETF细分策略丰富,体现A股“主题投资、行业轮动”特征,投资者更倾向通过细分ETF捕捉市场热点。
未来几年,中国有望在亚太地区ETF的资产管理规模(AUM)、资金流、流动性和产品供应方面创下新纪录,进一步吸引外国机构做市商。支撑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国庞大的人口可能推动ETF从较低基数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仅有1000万ETF投资者。财联社获悉另有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当前ETF投资者达2100万,80后是主力,占比超三成,00后客户数相较前一年提升212%,增速最高。
其次,产品审批加快。公募改革文件《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优化权益类基金注册安排,实施ETF快速注册机制,原则上自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对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和场外成熟宽基股票指数基金,原则上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对明确约定最低持股比例要求的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原则上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相关安排将逐步落地。在产品审批加快等资金供应强有力的支持下,ETF上市产品数量持续增加,并促进散户对长期、低成本、流动性强ETF产品的认可。
三是中国在ETF供应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缺乏主动管理型、衍生品为基础、杠杆和反向或加密货币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批准更多产品,从而释放进一步的资产管理规模和交易潜力。参考日本ETF市场的发展,未来可以完善多资产配置策略。日本 ETF 市场除股票型外,其他资产类型 ETF 也有一定发展,例如REIT、衍生品交易、配置型ETF。中国可进一步发展多资产配置型 ETF,例如股票与债券结合、股票与商品结合的 ETF,满足投资者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分散风险、优化收益的需求。如推出根据宏观经济周期自动调整股票和债券配置比例的配置型ETF。
2.1 业绩走势:权益市场整体上涨,有色金属表现领先
本周(20250818-20250822)截至收盘,沪深300指数收于4378点,上涨4.18%;上证指数收于3826点,上涨3.49%;深证成指收于12166点,上涨4.57%;创业板指收于2683点,上涨5.85%。港股方面,恒生指数上涨0.27%;恒生科技指数上涨1.89%。债券方面,中债新综合指数(总指)财富指数本周上涨0.08%。小盘成长表现相对领先,涨幅为2.59%,大盘成长表现相对落后;万得偏股基金指数上涨1.73%。行业方面,本周有色金属表现领先,涨幅超过5.8%,机械、国防军工、纺织服装、煤炭、轻工制造等表现也较好,医药、消费者服务本周收跌,表现相对落后。
2.2 仓位跟踪: 总仓位小幅下跌,加仓小盘价值和电子
经测算,截止8月22日,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的股票仓位分别为87.18%和81.65%,分别较上周(8月15日)提高0.27%和下降2.20%,基金仓位处于近1年中等水平。从风格来看,以偏股混合型基金为例,基金加仓小盘价值、大盘价值,升幅为1.5%、1.2%;减仓小盘成长、中盘成长、中盘价值。从大类板块来看,基金加仓金融、周期,加仓幅度为4.2%、1.7%;减仓消费、成长、稳定,减仓幅度约2.7%、1.7%、1.6%。从一级行业来看,偏股混合型基金在电子加仓较多,幅度约3%,有色金属、石油石化、非银金融、国防军工等行业也有所加仓;汽车、家用电器、通信、计算机、食品饮料、钢铁减仓幅度超0.6%;其余行业仓位变动较小,仓位变动幅度在0.5%以内。
2.3 绩优基金:TMT板块绩优基金领跑
2.3.1 整体业绩概览
从赛道分类来看,本周全市场投资基金平均回报3.37%,TMT板块绩优基金表现相对领先,近一周平均涨幅为7.13%;医药板块相对落后,平均涨幅约0.39%。近一月来看,TMT板块基金相对领先。今年以来整体来看,全市场投资基金平均正收益,医药板块基金相对领先,平均涨幅为47.75%;消费板块基金相对落后。
从风格分类来看,本周成长风格基金涨幅为4.80%,相对领先;深度价值风格基金表现相对落后。今年以来成长风格整体占优,平均涨幅超过29%。
2.3.2 业绩领先基金
本周业绩表现最突出的基金前五分别为嘉实绿色主题(蔡丞丰)、永赢数字经济智选(王文龙)、工银新兴制造(马丽娜)、诺安研究优选(邓心怡)以及中欧明睿新起点(葛兰),本周收益分别14.77%、13.83%、13.77%、13.27%、12.6%。
各行业赛道内业绩领先基金如下表。本周TMT板块绩优基金表现领先,领先基金包括招商移动互联网(张林)、东方阿尔法优势产业(唐雷)、万家社会责任定开(莫海波)、前海开源高端装备制造(魏淳)等,涨幅在14%以上。近一月来看,TMT板块绩优基金领跑,如东方阿尔法优势产业涨幅为38.38%;今年以来医药板块的东吴双三角涨幅达到56.32%。
3.1 行业动态
3.1.1 泡泡玛特被纳入恒指
8月22日晚间,恒生指数公司宣布2025年第二季度恒生指数系列检讨结果,涉及恒生、国企、恒生科技等港股主要旗舰指数,以及与港股通投资范围密切相关的恒生综指,成份股变动将于2025年9月8日(星期一)生效。恒生指数成份股数目将由85只增加至88只,调入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京东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泡泡玛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成份股数目维持50只,调入泡泡玛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泡泡玛特纳入港股重要指数后,迎来稳定的资金流入,给投资者提供了参与新消费投资的新工具。
泡泡玛特自上市以来,历经三轮资本潮汐,在2025年股价爆发。尽管在2025年中期,交出亮眼成绩单,市场对泡泡玛特陷入分歧。高盛在最新研报中,将泡泡玛特2025至2027年盈利预测上调28%至34%,升目标价至350港元。然而,在业绩正式发布前后,泡泡玛特卖空活动增加。Wind数据显示,8月18日,泡泡玛特卖空股数大幅增加至116.12万股。业绩发布次日,8月20日,泡泡玛特卖空股数猛增至约368万股。当日,泡泡玛特早盘低开。盘中,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在发布会上透露,公司将推出全新迷你版LABUBU产品。截至收盘,泡泡玛特收涨12.54%,报收于316.00港元/股。截至8月22日收盘,泡泡玛特报320.40港元/股。(中国基金报)
3.1.2 7月新登记私募和产品备案数量均创年内新高
日前,中基协公布了7月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及产品备案报告。报告显示,7月,新登记私募和产品备案数量均创下年内月度新高。
7月,在中基协AMBERS系统办理通过的机构共有22家,创年内新高。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分别有6家、16家;今年1至6月,新登记私募数量分别为3家、6家、19家、16家、4家、14家。截至7月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为19700家,其中,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其他私募投资基金,私募资产配置类基金分别为11785家、7722家、187家、6家。此外,7月共注销私募78家。
7月新增备案产品1698只,创年内月度新高,新备案规模达1074.27亿元。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分别有1313只、245只、131只,新备案规模依次为792.81亿元、167.89亿元、113.57亿元。今年1—6月,新备案产品数量分别为1073只、852只、1423只、1606只、1219只、1540只。百亿元级量化私募备案更加积极。其中,宽德私募备案了31只产品,明汯投资、世纪前沿、九坤投资、诚奇资产等百亿量化私募7月备案产品数量均超过15只。
据私募排排网数据,股票策略产品占7月备案产品主导地位,达到887只,占当月备案总量的68.34%。多资产策略和期货及衍生品策略次之,7月完成备案的产品数量分别为162只和125只,占比分别为12.48%、9.63%。(中国基金报)
3.1.3 公募基金对业绩比较基准精细刻画
在公募行业愈发重视业绩比较基准对投资的约束作用的背景下,近期多家基金管理人开始在业绩比较基准上“抠细节”。在8月以来新发的多只FOF、“固收+”等多资产组合类型产品上尤为常见。基金管理人努力“钻研”业绩比较基准,甚至一个基准涵盖多达六大类资产,包括A股、债券、美股、港股、商品、存款。
8月新发产品中,永赢元盈稳健多资产90天持有的业绩比较基准由六类资产组成,这是目前公募业绩比较基准涉及资产类别最多的产品之一,包括70%的债券——中债-综合指数(全价)收益率、10%的A股——沪深300指数收益率、5%的美股——标普500指数收益率(经汇率调整)、5%的港股——恒生指数收益率(经汇率调整后)、5%的商品——上海黄金交易所Au99.99现货实盘合约收盘价收益率、5%的存款——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
之所以对业绩比较基准进行细致拆分,一方面,细化的基准更精准地体现了‘固收打底、权益增强、另类补充’的投资逻辑,有效弥补了传统股债二元基准对多元策略刻画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清晰的资产构成提升了产品透明度,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风险来源与收益驱动,建立合理预期。
Wind数据显示,在目前全市场3600多只FOF以及“固收+”基金(包括灵活配置型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一级债基、二级债基)中,约三分之一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至少由三部分构成。对于多资产组合而言,业绩比较基准的精细化趋势折射出资管行业在资产配置理念上的认知迭代。(中国证券报)
3.1.4 社保基金现身116家公司
截至8月20日,在已经披露2025年半年报的上市公司中,社保基金现身116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截至今年二季度末,社保基金持有上述公司的市值合计为308.02亿元。其中,持有常熟银行20.47亿元,持有鹏鼎控股13.78亿元,持有海大集团、万华化学也超过10亿元。
社保基金今年二季度新进的25家公司,主要分布在高端制造和医药生物领域。其中,高端制造相关公司包括三德科技、思维列控、春风动力、新强联、飞荣达、丰立智能、湘电股份等;医药生物板块的公司包括维力医疗、万孚生物、恩华药业、苑东生物。此外,今年二季度,社保基金还新进了卫星化学、若羽臣、果麦文化、华菱钢铁等细分行业龙头股。从社保基金重仓持有的标的可以看出,社保基金在选股时不仅看重公司质地,还关注产业趋势和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尤其青睐行业景气度上行、基本面向好的行业龙头股。(上海证券报)
3.2 产品热点
3.2.1 首批10只科创债ETF质押回购业务落地
8月21日,易方达、华夏、广发、博时、招商、鹏华,以及嘉实、富国、南方、景顺长城等公司旗下首批10只科创债ETF取得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同意函,获准成为通用质押式回购担保品。这意味着第二批可作为通用质押式回购担保品的信用债ETF正式落地,经交易所同意后,即将开展通用质押式回购交易。据了解,早在10只科创债ETF上市之前,上述基金管理人便已着手申请纳入通用质押库。
今年3月21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发布《中国结算关于信用债券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产品试点开展通用质押式回购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信用债ETF产品试点开展交易所债券通用质押式回购业务。随后,多家公募启动旗下信用债ETF作为通用质押式回购担保品的申请。
5月29日,易方达、华夏、南方、广发、博时、天弘、海富通、大成旗下基准做市信用债(公司债)ETF,以及平安公司债ETF等9只产品取得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下发的同意函。6月4日晚,上述9只公司债ETF齐发公告称,经中国结算和沪深交所批复同意,自6月6日起,可申报作为质押券进行通用质押式回购交易。当日这9只ETF成交额便较上一个交易日增加六成以上。科创债ETF纳入回购质押库后,投资者可以开展通用质押式回购交易,产品流动性将进一步提升,投资者可进行ETF质押融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中国基金报)
3.2.2 第二批科创债ETF正式上报
今年最火爆的ETF品种——科创债ETF迎来首次扩容。证监会网站显示,8月20日,14家基金公司集体上报第二批科创债ETF,其中,10只科创债ETF跟踪中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华泰柏瑞、汇添富、国泰、泰康、兴业基金上报的6只产品将在上交所上市,天弘、华安、工银瑞信、大成基金上报的4只产品将在深交所上市。此外,还有3只在上交所上市的科创债ETF跟踪上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分别由摩根、永赢、中银基金上报;1只在深交所上市的科创债ETF跟踪深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由万家基金上报。
从托管机构看,头部银行及券商均有参与。据悉,银行方面,兴业银行托管3只,位居第一,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各托管2只,建设银行、浙商银行各托管1只;券商方面,中信证券、国泰海通、中信建投证券各托管1只。(中国基金报、中国证券报)
3.2.3 8家基金公司上报中证科创创业人工智能ETF
沪指逼近3800点,科技板块成为市场主线,基金公司迅速行动,加码布局人工智能主题产品。证监会官网披露的信息显示,近期,8只中证科创创业人工智能ETF上报,分别来自8家基金公司。具体来看,8月19日易方达和华泰柏瑞率先申报;8月20日,华安、国联安、工银瑞信、富国相继上报;8月21日,永赢和泰康也提交了相关产品的申报材料。
科创创业AI指数由中证指数公司于2025年5月14日正式发布。编制方案显示,该指数以2019年12月31日为基日,以1000点为基点。样本选取方面,指数样本空间由满足以下条件的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的股票和红筹企业发行的存托凭证组成:第一,上市时间超过6个月,除非该证券自上市以来的日均总市值在沪深市场中排名前30位;第二,非ST、*ST证券。
对于样本空间内符合可投资性筛选条件的证券(过去一年日均成交金额排名位于样本空间前90%),选取涉及以下三类人工智能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待选样本。第一,人工智能基础资源:专用计算芯片、高性能计算机等设备;第二,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大数据、机器视觉、语音语义识别等技术或服务;第三,人工智能应用领域:智能安防、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穿戴等领域。然后再在待选样本中,按照过去一年日均总市值由高到低排序,选取排名靠前50只证券作为指数样本。目前,科创创业AI指数前三大成份股为新易盛、中际旭创和寒武纪。(中国基金报)
3.2.4 科创债ETF规模逼近1200亿元
科创债ETF无疑是今年最为火爆的ETF品种之一。从6月18日首批科创债ETF上报,到7月2日获批,再到7月7日一日结募及7月17日正式上市,不到一个月时间,10只科创债ETF完成了从申报、获批、发行到上市的全流程。上市以来,科创债ETF展现出强大威力。上市仅两天,便诞生了5只百亿级产品,总规模逼近1000亿元大关,合计资金净流入金额超660亿元。不过,近期科创债ETF资金净流入势头有所放缓。截至8月20日,全市场科创债ETF最新规模为1186.58亿元,与最初的发行规模相比,总规模增逾300%。但自7月18日以来,一个月时间规模增幅仅200多亿元。
目前,10只科创债ETF中,已有8只晋身“百亿俱乐部”,科创债ETF嘉实是唯一一只200亿级单品,鹏华、华夏、富国、易方达、招商、南方、博时旗下科创债ETF最新规模也在百亿元以上。值得一提的是,科创债ETF迎来首次扩容。8月20日,华泰柏瑞、汇添富、国泰、永赢、泰康、兴业、摩根、中银、天弘、银华、工银瑞信、大成、华安、万家等14家基金公司集体上报第二批科创债ETF,其中,8只将在上交所上市,6只将在深交所上市。(中国基金报)
3.3 海外市场跟踪
3.3.1 友邦保险境内独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有望年底前开业
8月21日,亚洲最大人寿保险集团——友邦保险发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六个月财务业绩。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友邦保险实现税后运营利润约36.09亿美元,每股税后运营利润同比增长12%,其中,新业务价值为28.38亿美元,同比增长14%;新业务价值利润率约为57.7%,同比提升3.4个百分点。
集团首席投资总监Mark Konyn(康礼贤)表示,友邦保险资管总部设在上海,年底前将完成筹建,目前进展顺利。公司将从寿险业务调一部分员工过来,构成友邦保险资管的核心,同时,也在市场积极招聘人才。
6月18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介绍,近日,金融监管总局批准了友邦人寿、荷兰全球人寿在沪筹建保险资管公司。友邦人寿和荷兰全球人寿成为继安联、保德信后,另两家在中国设立独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巨头。友邦人寿和荷兰全球人寿也是在上海首批设立独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巨头。
8月21日,Mark Konyn在媒体会上透露,友邦保险资管在初期将专注于集团的自营业务。据了解,友邦保险管理近3000亿美元的资金。随着时间的推移,友邦保险资管将扩展能力,并考虑与内地机构投资者合作。(中国基金报)
3.3.2 海外资金加速抢筹A股
来自ETF.com的数据显示,8月15日,美国上市跟踪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指数的ETF KWEB 获资金流入1.34亿美元;7月以来,该ETF获资金流入11.64亿美元;该ETF由中金公司旗下的金瑞基金发行,最新规模达80.2亿美元。
8月15日,美国上市跟踪明晟MSCI中国指数的MCHI获资金流入1.19亿美元,7月以来截至目前,获资金流入5.81亿美元。该ETF由贝莱德旗下ETF品牌安硕iShares发行,最新规模为74.7亿美元。美国上市跟踪富时中国50指数的FXI获资金流入6906万美元,7月以来截至目前获资金流入6909万美元。该ETF由贝莱德旗下ETF品牌安硕iShares发行,最新规模为65.5亿美元。8月13日,美国上市跟踪沪深300指数的ASHR遭遇资金净流出8010万美元,7月以来截至目前,遭遇资金净流出6519万美元,最新规模为19.7亿美元。美国上市三倍做多富时中国50指数的ETF YINN最新规模为12.5亿美元,7月以来遭遇资金净流出3668万美元。
来自ETF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15日,过去一个月,KWEB、MCHI、FXI合计吸引资金净流入18.13亿美元,约合130.26亿元人民币。全球基金资金流跟踪数据显示,EPFR收录的初步数据显示,7月全球主动管理公募基金对中国股票的配置有所增加。截至7月底,全球主动管理公募基金对中国股票的配置占组合比例为6.4%,位于过去10年的13%分位,低于基准330个基点。(中国基金报)
机构动态
4.1 证券及基金经营机构审批:博道基金
根据证监会公布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及审核情况公示(截至2025年8月22日)》,本周博道基金补正QDII业务资格申请材料,具体审批进度表见附录。目前共有13家基金公司提交设立申请,其中有2家目前已中止审查,另有11家基金公司申请设立仍处于待受理或审查阶段。共12家基金公司提交QDII业务资格申请,均处于待受理或审查阶段;共3家基金公司提交申请设立境外子公司,目前均处于待受理或审查阶段;共有7家基金公司提交申请设立境内子公司,目前均处于待受理或审查阶段。
4.2 基金公司管理层变更:招商基金、信达澳亚基金等
本周(20250818-20250822)共有5条关于基金公司管理层人员变动信息,变动职位为董事长、副总经理。招商基金副总经理杨渺离任;信达澳亚基金原董事长祝瑞敏离任,新聘商健为代董事长;华宝基金原董事长黄孔威离任,新聘董事长夏雪松。
4.3 基金经理变更:唐晓斌、胡崇海等
本周(20250818-20250822)共有45只基金的基金经理有所调整,从类型来看,包括17只主动偏股基金、25只主动偏债基金、1只指数增强基金、2只货币市场基金。广发多元新兴股票基金经理唐晓斌离任,新聘基金经理周智硕,与刘格菘共同管理;安信新目标混合基金经理张睿离任,新聘基金经理应隽,与聂世林共同管理;国泰君安科技创新精选基金经理胡崇海离任,新聘基金经理刘晟管理;中信保诚多策略混合新聘基金经理王颖,与江峰共同管理;平安惠悦纯债基金经理张璐离任,由高勇标独自管理。全部在管产品均已离任的有湘财基金程涛、嘉实基金颜伟鹏、嘉合基金梁超逸。
5.1 新成立基金:周度发行热度处于近期中等水平
本周有34只基金公告成立。其中包括24只指数型基金、6只混合型基金、2只债券型基金、1只债券指数型基金、1只QDII基金。总募集规模为178.5亿份,平均每只基金募集规模为5.3亿份。其中东方红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指数型证券投资基金募集了23.0亿份,为本周之冠。
周度新成立基金数量与募集规模分别处于近2年19%(19/100)和62%(62/100)分位数水平,市场发行热度处于近2年中等水平。
5.2 结束募集基金:35只基金募集结束
本周有35只基金结束募集,其中有22只指数型基金、6只债券型基金、4只混合型基金、2只股票型基金、1只REITs基金,包括华夏国证港股通科技ETF、易方达上证科创板综合增强策略ETF、中金唯品会奥莱REIT等,预计这些基金会在近期内成立。
5.3 新发行基金:新发行34只基金
本周新发行了34只基金,包括汇添富中证金融科技主题ETF、兴证全球盈丰多元配置三个月持有、博时创业板50指数等。从类型来看,包括19只指数型基金、7只债券型基金、6只混合型基金、2只FOF基金。截至8月22日,共有68只基金处于发行期,从类型上看,包括33只指数型基金、16只混合型基金、14只债券型基金、4只混合型FOF基金、1只债券型FOF基金。根据基金发行公告,49只基金已经公布发行公告即将开始募集。
5.4 新申报基金:总数63只,以指数型为主
产品申报方面,本周共有63只产品上报证监会并已被接收申请材料。从类型上看,包括42只指数型基金、4只债券型基金、11只混合型基金、4只FOF基金、1只REITs基金、1只其他基金。基金公司层面,国泰基金本周申报4只基金;中金基金、华夏基金、华安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天弘基金、富国基金、招商基金、汇添富基金本周申报3只基金;万家基金、中银基金、兴业基金、创金合信基金、嘉实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广发基金、永赢基金、泰康基金本周申报2只基金。
附录
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亦不构成投资收益的保证或投资建议。部分材料整理自公开新闻报导,信息可能存在不准确的问题。文中数据统计来自于第三方数据库,不同数据库的更新时效不同,数据的完备性与提取时间具有一定关联,数据可能存在不准确的问题。基金仓位测算结果主要基于模型计算,因此对市场及相关交易做了一些合理假设,但这样可能会导致基于模型所得出的结论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刻画实际情况,可能会与真实的情况出现偏差。而且数据源通常存在极少量的缺失值,会弱微增加模型的统计偏误,历史数据的区间选择也会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姚紫薇:金融工程及基金研究团队首席分析师,上海财经大学硕士,厦门大学统计学与数据科学系行业导师、中证报金牛奖专家评委。历任兴业证券金融工程分析师、招商证券基金评价业务负责人,2024年加入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深耕基金研究、资产配置、财富管理、数字化建设、大模型应用等领域,主导开发招商证券研基实验室、中信建投智研多资产配置+平台(网址:https://fund.csc.com.cn)。多次获得团队荣誉,获得2020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金融工程方向第3名,2021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金融工程方向第2名。
孙诗雨:上海财经大学金融硕士,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4年基金研究经验,研究方向为权益基金研究、组合构建、基金经理调研等。
缪金瑾:上海财经大学金融硕士,上海财经大学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全球资产配置、股债商资产择时、固收及固收+基金研究。
来源:点滴财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