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云评 | 齐鲁大地“声”入人心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6 00:06 3

摘要: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凝聚群众共识的“前沿阵地”。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能否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转化为群众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基层宣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近年来,山东各地不断创新宣讲方式、丰富宣讲内容,让“大道理”对接“小日子”,让“书

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凝聚群众共识的“前沿阵地”。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能否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转化为群众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基层宣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近年来,山东各地不断创新宣讲方式、丰富宣讲内容,让“大道理”对接“小日子”,让“书面语”变成“家常话”,推动党的声音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基层宣讲要“接地气”,才能聚人气。理论宣讲不是照本宣科的“念文件”,也不是脱离实际的“空对空”,而是要走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社区院落,用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的语言,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把宏大的政策解读为身边的变化。“村里的路从坑洼泥路变成柏油大道,路灯从几盏昏黄变成满街明亮,村民靠特色种植人均年收入多了两万多”这样的身边事,让群众感受到理论政策与自身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主动听、愿意信、跟着做。​

基层宣讲要“创新招”,才能添活力。随着时代发展,群众的接受方式、信息需求日益多元,传统的“你讲我听”模式已难以满足需求。各地积极探索“宣讲+”模式,让宣讲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有的地方将宣讲融入文艺演出,通过快板、小品、情景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政策理论编排成生动的节目,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领悟精神实质;有的地方利用新媒体平台,开设“云端宣讲课堂”,制作短视频、音频课件,让群众随时随地都能学习;还有的地方组建“百姓宣讲团”,邀请老党员、致富带头人等走上讲台,用亲身经历讲述党的故事、传递党的温暖。这些创新做法,让基层宣讲从“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互动”,从“固定场所”走向“全域覆盖”,有效提升了宣讲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基层宣讲要“重实效”,才能得民心。宣讲的最终目的,是让群众把理论政策学深悟透、落到实处,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际行动。这就要求宣讲不能只停留在“讲过了”“听过了”,更要关注“听懂了”“用上了”。在邹平市好生街道,宣讲中注重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针对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现场答疑解惑、解读政策,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这种“宣讲+服务”的模式,让群众在接受理论教育的同时,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进一步增强了宣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基层宣讲是打通党的理论政策“最后一公里”、凝聚群众力量、推动基层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处于高质量发展关键期,更需以创新提质的基层宣讲,让党的声音在齐鲁大地传播得更广泛、更深入,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山东智慧与力量。

来源:济南时报-新黄河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