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心畬梅兰竹菊扇面,风标自落落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5 19:07 2

摘要:溥心畬(yú)(1896-1963年)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后改字心畬,是清恭亲王奕訢(xīn)之孙,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堂兄。

溥心畬(yú)(1896-1963年)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后改字心畬,是清恭亲王奕訢(xīn)之孙,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堂兄。

与张大千并称“南张北溥”,和吴湖帆为“南吴北溥”,溥心畬与张大千、黄君璧是“渡海三家。”

见其梅兰竹菊扇面,风标自落落。

每幅尺寸为17cm×51 cm,约0.8平尺。

均有题字:心畬。钤印:溥儒之印(4次)

梅兰竹菊因傲、幽、坚、淡为花中四君子。

溥心畬讲:“残菊易工,避其繁也。疏梅当奇,得其势也。故折枝易妙,芳树难工。”

“画梅祗写数枝,取得其神而已。其玉树千条,瑶华万蕊,别一格也。林处士之‘疏影横斜’易写,东坡之‘回首惊千片’难工也。”

“竹枝叶中锋。叶生於枝,而有翻覆欹侧之态,如闻其声。时看真竹,得其形状。”

题字:(一)山中卧听萧萧竹,却似江边风雨声。何必渭川千亩色,双竿一样月明中。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渭川千亩竹”,郑板桥便有“渭川千亩入秦关,淇澳青青水一湾。”

“双竿一样月明中”,好巧不巧,恰是杨万里“便无文与可,自有月传神”之意。

苏东坡咏竹,文与可画竹,一诗一画,正是代表。

苏东坡《於潜僧绿筠》妇孺皆知:

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文与可教苏东坡须胸有成竹。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

文与可赠苏东坡竹画,说“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文人听竹悲秋,你听,欧阳修《玉楼春》:“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而郑板桥听竹,枝叶关情:“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听竹除却风雨声,还有雪落之声。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是白居易之重;而“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是王维之闲;“山窗寒夜,时听雪洒竹林,淅沥萧萧,连翩瑟瑟,声韵悠然,逸我清听。忽尔逥(huí,同“迴”)风交急,折竹一声,使我寒毡增冷。”是明人高濂之雅。

(二)东篱诗意寒如许,何事渊明独赋斯。

渊明为彭泽县令八十余日,不为五斗米折腰,自免去职,作《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是屈子“香草美人”之志。

他称菊“怀以贞秀枝,卓为霜下杰”,便“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在终南,亦在心中。

你看,石涛画《采菊东篱下》。而曹雪芹借林妹妹之笔,写下:“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

(三)帘外娟娟月,初三才一钩。吹箫当此夜,独坐水西楼。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王安石之梅花,“拗相公”搞改革,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二次罢相后,他是一枝梅花幽独。

写梅花、和吹箫,自是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之意。

(四)九畹根如洗,清幽在出谷。闲风发素卉,带露拂珠团。

在《圣经》中,有“沙仑的玫瑰花,谷中的百合花”。而在东方,却是空谷幽兰。

屈子亦有“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而苏东坡称《兰》:本是王者香,托根在空谷。

南宋郑之因,国破后,改名为思肖,字忆翁,号所南。肖是“趙(赵)宋”之赵。“忆翁”想必是自称为一生追忆之人。“所南”不朝北方,与文天祥一样,“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他画“露根兰”、“无土兰”,人问其故,“土为番人所夺,汝尚不知耶?”

正是:逐臣讬(tuō)兰蕙以咏歌,幽士写丹青以寄意。

来源:愙斋书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