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7月14日,商丘某医疗单位职工刘弓铭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一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成为河南省第1546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10年间 商丘有60人捐献造血干细胞
用爱心为生命“续航”
2025年6月13日中午,“00后”青年徐朋雨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
2024年6月18日,商丘市医务工作者黄睿平静地躺在造血干细胞采集床上,为一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捐献“生命种子”。
2024年7月14日,商丘某医疗单位职工刘弓铭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一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成为河南省第1546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商丘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实现从无到有、从1例到60例的跨越发展。其间,领导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积极发动,商丘医疗界白衣天使率先垂范,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奉献爱心,共同为血液病患者点燃生命希望,让商丘这座城市充满温暖与大爱。
部门发力 夯实工作根基
商丘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的起步与发展,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主动作为。作为该项工作的主要推动力量,商丘市红十字会从一开始便精心谋划、全力组织。自2005年商丘启动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工作以来,市红十字会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制订详尽的工作计划,明确各阶段的目标任务,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为提升公众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认知,相关部门广泛开展宣传活动。依托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平台,结合专题讲座、公益活动等形式,向市民普及捐献知识、意义与流程。商丘还多次组织大型公益宣传活动,邀请专家现场讲解、解答疑问,消除市民对捐献的恐惧与误解。这些宣传让更多人知晓造血干细胞捐献能为血液病患者带来生的希望,有效激发了市民的参与热情。
同时,商丘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加强与卫生健康、教育、民政等部门的协作。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推进:卫生健康部门协调医疗机构,为捐献者提供专业医疗服务与保障;教育部门组织学校开展宣传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爱心与社会责任感;民政部门则在血液病患者救助等方面给予支持。多方协同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为商丘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白衣天使 发挥引领作用
在商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中,医务工作者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凭借对医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他们深知造血干细胞捐献对血液病患者的重大意义,纷纷挺身而出,以实际行动诠释医者仁心。
黄睿是商丘的一名医务工作者,长期坚持无偿献血。2014年5月,他在一次献血时,经红十字会志愿者介绍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当场登记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捐献志愿者。2020年9月,黄睿接到红十字会电话,告知其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他当即同意捐献。起初,他的父母和爱人对捐献心存疑虑,黄睿便凭借专业知识,详细讲解捐献的科学流程与医学原理,说明捐献既能救人生命,又不会损害自身健康。当妻子得知救助对象是一名儿童后,也转而成为支持他捐献的坚强后盾。
受患者病情变化影响,黄睿的捐献过程几经波折。2020年年底,他顺利完成高分辨检测与捐献前体检,却因患者身体暂不适合移植,捐献未能进行。2023年,黄睿又两次接到体检通知,均因患者原因导致捐献计划延期。2024年4月,他第四次接到体检通知,仍爽快回复工作人员:“没问题,我早准备好了,随时可以捐献。”2024年5月底,黄睿终于等到确定的捐献通知,时间定在6月中旬。他积极配合,调整作息、加强锻炼,为捐献作好准备。6月18日,黄睿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河南省第1537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说:“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值得珍惜,只要能帮到患者,再多麻烦也值得!”
像黄睿这样的医务工作者在商丘还有很多。刘弓铭是商丘某医疗单位职工,2022年9月,在单位组织的公益宣传活动中,他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能挽救血液病患者生命,当即决定登记采样,加入中华骨髓库。2024年5月,接到配型成功的通知后,他毫不犹豫地决定捐献。尽管医务工作繁忙,他仍积极配合完成捐献前的各项准备。得知受捐者是一名儿童时,他更加坚定了捐献的信念。7月14日,刘弓铭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河南省第1546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表示:“能挽救一个生命,这件事值得做!”
这些医务工作者的善举,不仅为血液病患者带来了希望,更为广大市民树立了榜样。他们用行动让更多人认识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重要性与可行性,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捐献的热情。
社会各界 汇聚爱心暖流
在领导重视、部门推动与医务工作者引领下,商丘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响应,踊跃投身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爱心行动。
2023年2月21日,宁陵县自然资源局干部、退役军人乔鹏飞在河南省肿瘤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成功捐献,他是宁陵县卫健系统之外的首位捐献者。
李伟是商丘市睢阳区毛堌堆镇陈庄村的普通农民,在商丘一处夜市经营炒面摊。2024年4月,他与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同年6月21日在郑州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河南省第1392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肖国航是来自永城的“00后”小伙。2021年10月,他在天津读书时,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能挽救他人生命,便毅然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2024年7月16日,肖国航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历经192分钟采集,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共采集造血干细胞混悬液251毫升,为一位陌生的血液病患者带去重生希望。
朱山峰是宁陵县张弓镇尖庙村村民。2024年6月11日上午,他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成为商丘市第5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商丘首位农民捐献者。
在商丘,还有许多普通市民:有的在街头献血点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后自愿加入,有的受身边榜样影响积极参与。他们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却都怀揣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爱心。正是这些无私奉献,让商丘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蓬勃发展,让更多血液病患者看到生命曙光。
商丘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从无到有、从1例到60例的跨越,是领导重视、部门发动、社会各界爱心汇聚的成果。每一例捐献,都意味着一个生命的重生、一个家庭的希望。这60例捐献背后,是无数爱心人士的无私付出,他们用行动诠释人间大爱,彰显商丘这座城市的文明与担当。未来,相信会有更多商丘人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队伍,让生命的希望之花在商丘大地绽放得更加绚烂,为构建和谐美好社会贡献更多温暖与力量。
来源:商丘记事一点号